有盐

凤凰艺术

教育 >教育

原标题:艺术教育的这个夏天不一般

近年来,为减轻学生学科负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出台减负令、禁补令;202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主课培训班被关闭。在教改浪潮下,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正以学校设课、校外培训、被计入中考分等形式融入教育,体现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当下正值暑期,校外的艺术培训,是否已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新选择?这种“艺术+教育”的融合方式,又存在着哪些问题?未来,如何评估艺术融入教育的发展水平,校内外艺术教育还欠缺哪些环节,问题一一浮出水面。

1

“艺术+教育”

火了暑期艺培报名?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前来咨询、报名的人数增加了,今年我们首开暑期集训班,6月开始宣传,当月就完成了八成的学员报名。”国图艺术中心培训部负责人芮义蓉介绍,以往他们有意识衔接学校音乐课、声乐课等艺术教育门类,长年开设音乐基础课、声乐课,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契机下,如今优势更突出了——因为学校的各种艺术团达不到训练量,学生转而在校外寻找补课机会;另外,所有考级学生要求必须拿到音基证,所以音乐基础课的报名人数尤其踊跃。

芮义蓉所说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是指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出台的针对学科主课的减负令、禁补令,以及与之伴生的国家对体育、美育等方面的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推动艺术融入教育的政策势必引发教育培训机构、家校、学生的连锁反应。尤其在这个主课培训被叫停的夏天,艺术培训似乎定然火爆起来。

但记者了解到,与公立机构国图艺术中心比较,很多初创型小培训机构的暑期招生情况各有不同。

溪云艺术中心和一家拥有1000多名学员的大型K12培训机构同处一个培训基地,今年夏天反而受它关停的“连累”,生源受到影响。

溪云艺术中心创始人昭文认为,虽然家长们对一些教育改革政策的具体落实还在观望,但对孩子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考级持证是学生家长觉得学有回报的重要凭证。

校内外融合实践

“艺术+教育”还要跨越不少坎儿

“我们报艺术课程,首先是看小孩的喜欢。现在教委把美术、音乐都纳入了教育体系中,正好我们一直在学钢琴,既陶冶了情操又满足了当下教育的要求。当然,艺术教育毕竟还是副科,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合格就好,以兴趣爱好为主。”学生家长曹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批家长的心声——她们已经自发地具备了提升孩子艺术修养的意识。家长了解到艺术被纳入教育范畴,但对于艺术在教育中所占比重,仍然是比较模糊的。

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正多管齐下:一是在学校常设书法、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并在课时中占据一定体量;二是在中考已经加入体育考试的这些年,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美育进入中考的全国试点城市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如果艺培机构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政策,作为‘外脑’和学校进行很好的衔接,将是优势互补的好事。”秦皇岛弘毅书院创始人王红利说。他是一位国学老师,教的是诗词、文言文等,既不是加分项目,也不是应试教育,但从长期看,对语文、历史等文科水平提升很有帮助。“寻找真心热爱传统文化的孩子,教他们填古诗,学平仄、对仗,这与学校语文教育精神是一致的。”

王红利介绍,目前校园里开展艺术课程,优势是可以丰富课程,实现教育长期化,而且美育老师要承担教育任务、也要接受校方的评价考核,但校内普及艺术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很突出。比如教育部推动书法必修课,以秦皇岛为例,他所知、所见市区学校有能力自己落实书法课的很少,缺少这样的人才或编制,只能去校外聘请培训机构、社会人士到学校任教。

一提起“艺术+教育”,人们自然而然就联想起校外培训,不可否认的是,各色各样的培训班在当下的艺术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而就被普遍认为处于“风口期”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来说,其入业门槛低、机构良莠不齐、教师资格和水平等问题,也是国家把艺术教育规范化之前要跨越的一道道坎儿。

国图艺术中心依托100座音乐厅的阵地,多年来普及音乐艺术,每年定期举办几百场公益性讲座,逐渐成长为观众心中的音乐打卡地。“秉承国家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国图艺术中心在今年增加音乐培训业务后获得了良好的增长。”芮义蓉介绍,他们设计了普惠——发展——提升的艺术教育进阶式培训模式,课程以名师公益讲堂、名师领衔课为主,比赛、考级、展演、专业化培养机制都有,处于中考加分项的艺术内容也在增加中。

芮义蓉认为,观众会选择他们,恰恰是因为有国家图书馆的“背书”以及他们在音乐普及上的历史积淀。事实上,很多家长跟她反映过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打的广告、玩的噱头让家长无从分辨真假和水平,家长普遍面临“选择困难症”。

“另外,教学的专业性很强,涉及老师的道德素质、心理学知识、个性等方方面面。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有些人责任心弱、流动性大是不争的事实。”芮义蓉说。

昭文也直言,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突出问题是培训的系统化、专业性不够,有责任心的创业者较欠缺。“少儿美育课程尤其没有权威性,没有可参照标杆。要么非常刻板,教科书化;要么没什么专业学术性,有专业性的也不够系统化。”昭文努力完备自家课程的美育体系,和很多艺术家、美院教授沟通后才敲定了课程,每堂课设置美学知识点,定期举办公益讲座,带领孩子们实践参观,并把博物馆、美术馆里的知识活化成课程传授给孩子。

艺术教育意识待提升

“教育出口”体系需健全

很多受访者表示,艺术教育大发展是个融合性命题,它涉及在学生哪个年龄段将美学融入教育更有成效,以何种形式融入日常教学中,跟主课以何种比例结合展开等;它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美学意识的强化,现有艺校保证师资输送及扩大招生等,它既是艺术界的命题,也受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

芮义蓉认为,近年来学生家长对综合素质培养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正因此,国图艺术中心才在今年新成立培训部。“很多家长真的抱着提升美学修养的目的,我们推出的跟中考加分毫无关系的排箫、古琴班,一样非常受欢迎。”

虽然溪云艺术中心今年3月以来的招生同比增长了50%。但昭文感觉,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相比于主课仍然很弱,300多个学员中只有10个想走美术的专业道路,家长们在排课的时候也是不停地给主课让步。在往届的学员中,因为家长工作变动或孩子进入毕业班而停止艺术学习的短期、流动性现象也很突出,即使抱着提升孩子艺术素养的朴素情怀,很多家长培养孩子画画也仅限于“可以画成一幅比较像样的作品就可以”的目标。

昭文的突出感受是,相比于对K12教育的细致入微,很多家长对美术教育的出路很模糊、甚至是悲观的。“学习美术将来能干吗?哪些学校会给书法特长生加分?哪些艺校附中将来是跟艺校高考挂钩的?关于美术教育出路的认知,很多家长非常欠缺,这也恰恰反映了艺术教育的基础性不足。”昭文认为,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出口”是正规化教育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艺术教育的体系更为健全,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和落地抓手,比如当前最基础的一环,对中考的艺术加分项是否可以增加,有艺术生招生需求的高中学校是否可以增加。

(文字、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