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在美术馆里上课是怎样的情景?这在不少高校艺术教育中其实都有着尝试。
把舞台交给孩子、让孩子做舞台上的主人翁。
北京电影学院第一批共9个院系整建制搬迁入驻。同时,怀柔还将围绕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率先提出了在中国影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微中心”。
新年伊始,各省美术联考陆续结束,校考接踵而至。由于疫情、艺考改革的影响,2021年的美术校考和往年大有不同。
陷入困境的旧金山艺术学院正在考虑出售其标志性的迭戈·里维拉的壁画《展示城市建设的壁画制作》,以补贴捐赠资金,
加强博物馆在教育育人、塑造人,以及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和地位,为民族的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巨大的正能量。
智识教育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右脑。
考古和艺术史作为人文学科序列中的重要专业,曾经伴随着近现代社会的产生而兴起,是现代人通过物质和图像体察人性,理解古今,认识世界的一条关键途径。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徐冰看来,艺术的核心无关乎形式,而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是社会现场,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你的处境和问题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面对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艺术教育呈现哪些新趋势、新变化,积累了哪些有益经验?艺术教育怎样改革?中华美育传统为艺术教育带来哪些启示?怎样传承发扬?
虽然中国美院历年来没有考过这种的题型,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美院中找到类似的考题及作品。
12月30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打造的“国际艺术教育联盟云上社区”正式落成启动。
30日,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在昆明市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举行开馆仪式。
通过博物馆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博物馆当成学习的教室,把展品文物古迹当成学习的材料。
青少年学习考古学有什么意义?不从事考古工作,有必要从小了解考古学吗?当前的青少年考古科普还面临哪些难题?
“我在博物馆上小学”从2016年发起至今,影响虽然有限,但其对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新模式的大胆探索,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来之不易的弯道超车式求学,仍需上下求索,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在这个机器正逐步取代我们器官体验的“屏幕”时代,如何才能感受到春事烂漫后的简静,星空中亘古不变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