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雕琢艺术的过程是一场精神与现实的碰撞,那么艺术豪宅就是一首空间的诗。艺术的雕琢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品鉴,正如精致的地产建筑,也将伴随时间赋予更多的情感温度。
从美术馆到咖啡馆,不仅是美术馆艺术精神的延续,也是艺术的回声之地。当咖啡之香与艺术之味交织,一次生活与艺术的对话便在不知不觉之间完成......
近几年,高颜值、有特色的网红书店越来越多,也成为年轻人热衷一去的打卡地,书店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化味儿。那么,在这些网红书店里,你是去看书还是去拍照呢?
随着技术的进步,灯光逐渐具备了独立的表达功能,古代只有在元夕才能看到的灯火璀璨之景,现在每天都在城市中上演。灯光不止体现着城市的繁华,更是繁华城市的建造者之一。
近几年,随着大量娱乐方式和黑科技产品的刺激,能够增强互动性的“沉浸式体验”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成功的全球城市都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多样化的夜间经济,而融入当地生活方式的独特休闲娱乐体验也往往是文化旅游的引人之处,城市对发展繁荣有活力的夜间经济愈加重视...
“今日科学发达,宗教亦无所施其技,而美术实可代之。我主张以美术来代替宗教,希望人人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善意。”——蔡元培
还记得2019年春节火爆京城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吗,故宫用创新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了传统的春节文化。跨入2021,一切未知,我们能否真正地进入沉浸式时代呢......
近日,西安地铁火了!西安地铁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使用“一站一景”的城市轨道交通。当地铁变身为公共艺术空间,它的路,在何方?
100年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或许就是城市化进程了。城市化目前似乎没有出现停止的趋势,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愈加撕裂......
随着KAWS、刘建文(MICHAEL LAU)和保罗·布德尼茨(PAUL BUDNITZ)等艺术家在千禧年之交将这一趋势推向全球,艺术玩具市场似乎很难驾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找回汉族的外在标志,关注汉服的动向,让人们重新穿上汉家衣裳。
书房文化始于汉唐,宋元普及,明清鼎盛。书房无一定之规,富者筑楼,贫者一席。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1697年,宗教作曲家安德烈·坎普拉的首部戏剧作品《华丽的欧罗巴》(L’EUROPE GALANTE)标志着舞蹈和音乐艺术的崭新结合,开创了歌剧芭蕾的先河。
2020,太难了!
为啥宋人的生活可以如此惬意有序?
二十四节气第一次得到最完整的表述、计算和记载,是在被胡适誉为“绝代奇书”的《淮南子》中,至今已有2159年。
凡尔赛宫:我就是时代潮流的浪尖尖儿。
京杭大运河,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1958年。太湖、微山湖、鉴湖等,都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沿线两侧。因运”而兴,因“运”而盛,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的日渐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