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文汇报 作者:沈湫莎2020-08-04 10:29

原标题:再造空间,用游戏方式“打开”线上展 

借着“金边日食”的新鲜劲儿,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日前推出了《日月魅影——日食特展》,游客可在一分钟内“打卡”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类型的日食。有意思的是,这一线上线下同步推出的原创科普展览,其线上内容的丰富和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线下,完全是另一种玩法,这在上海科技馆开馆办展19年来尚属首次。

线上展不再是线下展的“附属品”,“寻宝”观展让许多观众大呼过瘾。图为《日月魅影》线上展内容。 (上海科技馆供图)

线上展不再是线下展的“附属品”,而是通过再造空间,用玩游戏的方式“寻宝”观展,这让许多观众大呼过瘾,也收获了一份意外。业内专家表示,线上展解决了天文大尺度与现场物理空间有限的矛盾,对展示天文科普相当契合。而线上线下展的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多维度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将是未来科普展示的发展趋势。

“再造”古天文台,虚拟空间带来沉浸体验

拾级而上,从拱形门洞穿过,你就来到了《日月魅影》线上展的展馆序厅。从进门开始,这个线上展的“画风”就与众不同:如果说以前线上观展是机械地用鼠标点点点的话,那么现在观众真的有了游览的实际感受。

《日月魅影》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再造了一个虚拟展厅。“我们参照了很多古天文台的样子,最终呈现出一座高低错落、有穹顶和观星平台的城堡。”展览项目负责人、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展示策划师姚蕊说。

除了抓人眼球的外观,虚拟场馆还让线上观展有了不一样的体验。用第一人称视角在“馆”内行走,各种介绍日食的展板一一“挂”在墙上,想看哪一幅,朝画框上点击一下,展板内容便呈现在眼前。除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日食照片,还有多部影片可供欣赏。

一个优秀的现代展览,沉浸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设计师常常会在细节上花心思,只为把参观者带入想要展示的世界:为了展示“五鼠闹东京”的热闹,科技馆曾在《生肖鼠展》里搭建了几根南宋时期的灯柱;也曾在《灭绝展》中刻意调低灯光,以便让观众的目光更聚焦于展品。

在营造沉浸感方面,线上可谓得心应手。姚蕊说:“在设计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互联网的无限空间,如果把这个展厅1∶1还原到现实空间中,大约需要1000平方米,但在网络空间里,通过三维建模,几天就能搭出这样一座宫殿。”

动足“心机”,用游戏的逻辑玩转线上展

《神庙逃亡》《刺客信条》……在《日月魅影》线上展中,这些游戏的影子若隐若现。这不是凑巧,而是设计团队有意将游戏元素引入了虚拟空间的“云”上展览。

如果你以为线上展只是线下展的翻版,不妨看看《日月魅影》线上展里的“小心思”:走进一片断壁残垣,你需要把四散的石碑收集起来,当你不小心碰触了屏幕,石碑上的灰尘便由此剥落,露出被岁月掩盖的古人留下的日食记载。

如今,尽管不少线上展也设计了诸多互动环节,但借鉴游戏逻辑的互动在趣味性和自然流畅度上显然更胜一筹:当发现第一块石碑的“小秘密”后,你或许会欣喜地马上去“擦拭”另外几块,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同样是考古遗迹——这一切,似乎你在玩《刺客信条》时也这么做过。

虚拟场馆的外形有几分《纪念碑谷》的影子,对此,设计团队表示,这些“小心机”都是有意为之。之所以有所借鉴,这因为常年占据好评游戏榜单的《纪念碑谷》在建筑设计上很有特点,团队甚至还在考虑“挖掘”虚拟建筑本身的可玩性。“现在密室逃脱在年轻人中很流行,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几个场景,把知识点和密室结合起来,让线上观众玩一把。”姚蕊说。

不做翻版,线上展成当下展览的必备选项

就在不久前,上海科技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个新模块——微参观,常设展、临展、科普电影等科技馆内的展出资源都有了线上和线下版本。用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的话来说,线上展已经是当下展览的必备且重要选项了。

2021年,全球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即将和公众见面,线上展示的比重会增加吗?据施韡透露,更好地融合线上与线下展示资源,是科技馆正在探索的方向。

就拿最常见的导览来说,进展馆的常规操作是给游客发张导览图,在科技馆的导览图上还会设计出打卡点。按照施韡的设想,能不能把“打卡点”搬到线上,并利用已经成熟应用于《精灵宝可梦》里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打卡点”上设计一个个宝箱?在他看来,未来的线下展将不再是线上展的“拷贝”,而应更多体现互联网基因,许多线下展做不到的事由它来补充,并做得更好。

记者获悉,一连串诸如此类的奇思妙想,正在上海科技馆中实践。随着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于展览展示,未来的线上科技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无疑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于文汇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