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2023-05-29 13:07

近年来,“文化自信”“国学复兴”“古代文明”等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也使得参观博物馆成为了当下中国人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更多的印象是电视剧中的清宫斗争,或是古装剧中的唐宋奇人轶事。

image002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开幕当天现场

中国悠久的文明远不止唐宋元明清,但早期的历史对于大众来说已变的模糊不清、难以触及。自2022年10月问世以来,李硕的《翦商》一直占据历史类图书畅销榜最靠前的位置。这本书聚焦上古的人祭风俗,生动地再现了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至殷周革命一千余年间的文明进程。

image004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但是,《翦商》的内容过于血腥与残忍,显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而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需要引发青少年乃至儿童的兴趣与关注。而随着认知手段和范围的日新月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适宜的形式加以呈现,让更多人乐于去了解、认知以及最终传承和发扬,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image006

▲展览“商兔奔月”海报

2023年4月15日,展览“商兔奔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神话故事和艺术创作相结合,采用多媒体、人工智能、线上线下同步展览等形式,向观众讲述了一只来自商代的兔子如何去往今天月球的故事。

image008

▲展览“商兔奔月”现场

展览的主角“商兔”脱胎于神秘的、有趣的、奇幻的高古艺术纪元,亦一路载着中国先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研究与对宇宙的探索前进,正如中国人从未停止对未知领域发现的脚步。策划团队通过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魏晋时期的文字、神话、传说、文物、纹饰等元素,糅合“商兔奔月”的新故事来描绘中国高古文化与当代文明的一种视觉与思考的交融状态。

8cd212d46896873540869e91b59caea

出了上述的故事线索之外,另一条线索与当下美术馆处理图像与故事的方法相关。此次带有实验性质的展览还加入了AI技术,通过观众与人工智能多维度的询问与回答,在最终生成的结果中探索一种人机平衡合作的工作方式。丰富多彩的《商兔奔月》这种存在于考古力与想象力作用下的文化叙事方式是否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遵从于实验的规则,展览中尽可能展示项目的发生过程,生成一种有关或无关、失败或成功的工作结果,试图去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展示系统与人工智能时代中那些永远不可替代的东西。

image012

▲展览“商兔奔月”现场

南艺美术馆副馆长、展览总策划林书传表示:“以往,我们将传统与当代的界限划得太明显,导致很多本该去传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脱离了当下的展示与传播方法和媒介,有时候才会给人难以‘阅读’之感。因此我们选择一张有原型的商代兔子的图像,运用当代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和图像处理的方法,通过展览和公教来完成尝试或者实验。”

image014

▲展览“商兔奔月”现场

展览创意汤淳表示:“高古文化是晦涩难懂的,我们只能不断通过田野考古来搜罗线索,将那些遗失的记忆拼凑起来;但记忆不会是完整的,我们又继续从出土文物、古文字甚至神话传说中寻找蛛丝马迹。这次展览的目的正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种理解高古文化的方法。至于选择兔子作为原型,是因为兔子的形象在过去数千年里基本都是以写实手法表现的,除了有商周时期的少量夸张。兔子并没有过多的原始崇拜色彩,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此次展览想和大家共享一些‘已知’并引导大家去寻找更多的‘未知’。”

image016

▲展览“商兔奔月”现场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围绕此次展览开展了不同面向的系列讲座。4月20日,长期从事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史、东西交流与华夏文明形成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在在美术馆报告厅带来了题为“玉兔金尊见月神”的讲座。易华系统梳理了玉石、金属文物中的兔形象,对中国、印度和中美洲月兔神话传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东亚万年玉文化和欧亚五千年青铜时代世界体系探索玉兔金乌月日崇拜与阴阳学说,讨论了中国文明复合性和中华民族玉魂金魄性格。

image018

4月29日,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美术教师赵以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山之作《山海经》为原型创作的儿童插画设计作品为例,展开了对于文化呈现方式和输出途径的讨论。此次讨论特别关注儿童审美语境、主流艺术风格和文化视觉呈现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更贴近当代的文化形式呈现传统文化。

image020

在5月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连山,在美术馆报告厅带来了题为“西王母与中国神话精神”的讲座。陈连山通过梳理先秦文献纠正了学界关于早期西王母是凶神的观点,认为她的本相是吉祥女神,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周穆王、汉武帝与西王母交往故事的原始意义。

image022

5月13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染织艺术专业副主任乔爽为预约观众带来了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纹样在刺绣、剪纸、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中的运用展开,让观众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此外,10位观众还在美术馆二层公共空间参与了公益性质的拼布工作坊,感受传统纹样在当代语境中的传承、演变和再创作。

南艺美术馆现还借助了篆刻、木刻版画两种传统技艺,向公安干警展示“商兔”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公安干警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艺术,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专业的讲解和导览服务,让公安干警深入了解传统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特点、制作工具及过程,并参与互动体验环节,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神韵。

e80426e161c712172e6a91b66487826

此外,围绕此次展览开展的儿童教育活动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内容之趣也令人惊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层玻璃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家长争相报名的儿童美育课堂。展览创意汤淳,本硕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笔名为“二毛老师”的王书音,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硕士研究生、笔名为“大喵老师”的蔡宇,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美育小组。

55bf088807794d5a98919945247dc1f

4月16日上午,王书音与12位7-9岁的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原创国风绘本《月出》。这部绘画作品以无字长卷的形式串联起中国古典文化里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文化典故,其中就有居住在月宫中的小玉兔,它跟随引路的青鸟一起跨入铜镜,遇到的第一幕便是万千喜鹊搭建的“鹊桥”,而后它渡过盈盈一水的浩渺银汉,乘龙御风,复归大海……最后走进了一片桃源仙境。接着,蔡宇老师引出古典题材敦煌三兔共耳,与孩子们共同欣赏三兔共耳图案在国内国外的应用,最后二位老师一起引导孩子们创作了一幅三兔共耳藻井纹案设计图案。

image028

4月29日上午,教育活动“兔影铜梦”开始。12位9-12岁的孩子在看完展览之后,从中选择了有趣的青铜器,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有趣的兔子造型、设计了新的青铜器纹饰。在创意完成之后,孩子们将水彩纸上的图案剪下来,重新组装成为一个白色拼贴青铜兔,最后将拼贴作品滚上油墨、拓印到宣纸上。4月30日,三位老师带领同样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兔与瓦当”的教育活动。老师引导孩子结合兔子造型设计瓦当纹样,然后根据设计的图案雕刻胶板,并将雕刻的瓦当胶板拓印成画并在长卷上展示。

image030

5月7日上午,三位老师带领12位年龄为7-12岁的孩子开展了“兔跃甲骨奇趣拼绘”的活动。简单地介绍了有关甲骨文的历史知识、让孩子们从展览“商兔奔月”中节选有趣的甲骨文,并结合有趣的兔子造型绘制草图。最后,孩子们中老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设计草稿绘制再空白的拼图上,并且用丙烯进行上色。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拼图,脸上露出了对于这次艺术游戏的喜悦。5月13日上午,汤淳与蔡宇带领12位年龄为7-9岁的孩子,从展览“商兔奔月”中寻找孩子们喜欢的兔子形象;之后两位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兔子灯做法,孩子们就动手制了作“商兔灯”并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

image032

美育不仅是一种情操教育的心灵教育,也是一种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素质教育。早在1917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美育救国”“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将美育提高到了一个改善国民素质的高度。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与吴作人基金会儿童美育分支基金项目主持人冯华年也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必须看其两端:尖端科技和美育。……美育本身就是一种互动的社会活动。没有一个优美和谐的社会,没有一个整洁优雅的环境,任何一个在污浊和混乱中成长的儿童不可能滋生高尚和美好的气质和感觉。”

image034

▲展览“商兔奔月”现场

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这也是“商兔奔月”教育活动的理念,让参与的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艺术语境中体悟美的感觉,并且掌握简单的艺术创作技术。展览“商兔奔月”通过理论讲座、工作坊与儿童动手课堂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提供了审美认知和文化传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