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2023-02-13 22:58

由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获奖者之一毕昕策划的展览《飞出个未来:区块链中的时间多重性》于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开展。从区块链的概念出发,本次展览以富有哲思的视角探索了数据空间中的新的时间参照。展览从比特币时钟出发,通过三种平行的时间网络,重新理解秩序与共识构造的方式,能量与情感的流通与技术时间的滑移;并尝试寻找时间的分叉与技术的诗意。既是对本次策展理念的重申,也是对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大赛主题“颠覆未来”的呼应。

兔年伊始,恰恰是一个新时段的开始让我们怀有希望。在此新春之际,可以来到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去看一场属于“未来”的展览!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评论报道。

 

对时间的瞬时狂热是清晰判断的大敌。毫无疑问,我们的世界正被一种全新的时间结构所主宰。

“时间是万物的尺度”,时间的破碎亦意味着万物的破碎。于是,那些我们曾经珍视的价值被不断消解,生命本体在这个时代不断让位,甚至永恒也不复存在。万物的生命周期与运行规律在当代的荒原中被无限异化,人自身的存在和处境在无数的文化、政治和生物的争端中愈加岌岌可危。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时间。

微信图片_20230213223734

▲《时间承继主义(机器时间)》 ,Nascent(保罗·赛德勒&马克思·汉普郡)与艾米·爱尔兰合作,2020,镀锌金属,32寸屏幕(172*59*13cm),树莓派,Witty Pi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1999年12月31日,千禧年的夜晚,26岁的外卖送餐员Phillip Fry放下打了无数次仍然送人头的电动游戏,骑着自行车从披萨店驶出。半路遭到甩掉自己的前女友羞辱,头也不回走进送餐目的地一间空无一人的冷冻室,百无聊赖喝可乐的过程中一不留神(被后续故事证实是 Nibbler 星人刻意安排)跌进冷冻机,来到了一千年以后。

这便是著名的动画《飞出个未来( Futurama )》的开始之处。

微信图片_20230213223926

彼时的Phillip Fry遇到了无数幻想科技的产物,同样也在不断震荡的不同时间代际中,重新发现与思考“人”与“技术”的复杂关系。而在如今,借助着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人们正在逐渐实现从现实世界向虚拟-混合世界的跃升。

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约束下,人们在点对点传输上实现了匿名化,这是交流的自由。对于当下许多使用区块链或其概念的艺术家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在创造一种新作品,也是在创造新世界。如果我们试图去探寻此世界的深处,便会发现:一切都和此前不一样了。

那么,时间呢?

媒介的变化毫无疑问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时间架构。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008

▲展览现场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作为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获奖者之一,本次展览主题源于策展人毕昕在后疫情时代对时间主观体验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思考。展览的中文名字“飞出个未来”便是借鉴了美国经典穿越主题动画片《Futurama》的中文名字,意在提醒大众对新时代、新技术要保持一种清醒的思辨态度。展览的英文名字“Time After Time”(一次又一次)则从短语的含义和结构上分别表现了时间的持续性和自旋性。

展览通过呈现十余位活跃在计算机技术、动画、经济、政治、人类学等研究领域的国内外艺术家的十组影像、装置作品,从比特币时钟出发,以超验时间(Chimera Time,算法-时间)、能量时间(Energy Time,生态-时间),思派时间(Spime,社会关系-时间)三种平行的时间网络为线索,探索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多重理解以及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其运行机制与现实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多元链接。

区块链解构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所处心积虑搭建起来的严密信任体系——在“中心化”的现实世界里,我们被不停歇运转的巨大机器裹挟着,出借着自己的时间、感情、金钱和精力;那么,在区块链艺术所搭建的新世界中,在科技媒介表象变化外,又有哪些内嵌其中的运行机制和情感状态与当下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呢?而让我们借以跨过鸿沟迈向“新世界”的,又是什么?

是平等、是赋权、是万物相连,还是我们在日常中必不可少却常常不曾注意的时间——在两个世界中,人们对时间的定义是否一样,它们又是否以相同的速度流逝着......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304

▲ 展览现场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谈论时间,或许是因为我们永远没有足够的准备,所有的定义也都没法和我们的感受完全对应。但我们依然不断地言不尽意,不断地顾此而言他,正是因为人类不断地与这个话题遭遇。

在古老的时间概念中,流逝是一个基本意象,其中暗含着一种二元结构。如今,随着技术的剧烈变化,当人类忽然来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巨变中,古老的流失意象里卷入了不同的新指标中。而区块链技术,更是在全新的近未来世界中,倒逼人们重新思考现实中的种种境遇。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407

▲ 展览现场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事实上,时间从来就和技术有关。

随着17世纪末期新式钟表的诞生,时间彻底独立于自然现象,成为可被准确计量的重要物理参数。这是工业时代的核心。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断重复地体验着自己的肉体、精神与偏好是如何被越来越紧凑和细分的时间架构所控制的:外卖迟到2分钟便足以让人暴躁不安、网络视频的播放时长精准地控制着观者的情绪与注意力、时间与金钱愈加紧密复杂的联系,更不用说疫情以来,无数的时间节点分割与阻隔着人的肉体与生活。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525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546

▲《世界时钟 东(真实时间拟像复制品)》&《世界时钟 西(真实时间模拟复制品)》,尤里·帕蒂森,2022,芯片级原子时钟(CSA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MCINTOSH MC75单声道扩音复刻机(中国广东省佛山市,2022),规训时钟,定制分频电路,电线,声音传感器,隔音板,声音,带孔角钢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整个展场都弥散着独属于科技的气息。如果说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中哀叹着技术带来的灵光的消逝;那么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似乎有一种新的灵光笼罩其中,并在屏幕、光线、声音与数字信号的交织中,不断增强、反复。

在现代汽车艺术中心二楼展场的入口处,观者首先看到的便是尤里·帕蒂森的《世界时钟 西(真实时间模拟复制品)》。这个精密却又有些冰冷的电子装置,就如手术器具一般,精准地切割了人对于时间的诗意把握——今天的中国人和西方人戴同样的手表,用同样的日历、同样的数码工具。如同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资本市场,人们同样也被一只“无形的手”统摄着我们的时间与生活——没有人可以从其中逃逸,无论天涯海角。

《世界时钟 东(真实时间拟像复制品)》/《世界时钟 西(真实时间模拟复制品)》分处展场东西两侧,恰如人为规定的莫比乌斯环的两端。而在这条可以自我循环、生成与交互的环线中,展览中的作品从计算机科学、分布式技术、社交情感构造与文学的交叉领域探索了连续的赛博时间与离散的区块时间。而展览所特别设计的动线,可以让观众任意方向地行走在莫比乌斯的两面中,呈现出无限往复循环的场域性。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750

▲ 《世界时钟 东(真实时间拟像复制品)》 尤里·帕蒂森,2022,芯片级原子时钟(CSA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MCINTOSH MC75单声道扩音复刻机(中国广东省佛山市,2022),规训时钟,定制分频电路,电线,声音传感器,隔音板,声音,带孔角钢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这条线是时间性的,却又并非简单的一条直线。而是彼此环绕、彼此生成。我们可以看到被骇入的旧式计算器,是如何费力却又绝望地试图运行全新交易模式的运算。这无疑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努力,同样也暗示了人类技术的迅速飞跃,以及资本世界下技术所面临的马太效应——这台老旧的计算机所代表的并不全部是过去的技术物,还有被不断跃升的时代所抛弃的人与事。在这个意义上,《苦特币》《互联网降临会(cashwars.com and financialprinter.com)》可以被视为积极的进步主义世界中的一缕温情,抑或是对于数字技术不同“早期”的追溯以及对其残酷风险的提示。后者以NFT形式复生了那些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中败落的公司:包括cashwars.com与 financialprinter.com在内的一系列 Web 1.0“亡灵”公司被选中复活,在Web 3.0中重获生命。而在刘窗的《声音是货币吗?》中,艺术家更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背景探讨了当地社区在面对快节奏的经济发展时所承受的变化和损失——在此时,人类也成为了无法运算的旧机器。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836

▲《苦特币》,塞萨尔·埃斯库德罗·安达卢兹 &马丁·纳达尔, 2016 , 装置,计算器,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850

▲《互联网降临会(cashwars.com and financialprinter.com)》,西蒙·丹尼(与吉尔·特沃多夫斯基及Cosmographia合作),2022,UV打印油画,纸模型,说明视频、数字藏品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事实上,能让艺术家拥抱区块链的,不只是因为区块链代表了全新的互联网技术,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甚至提供了新方法论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区块链诞生于技术却超越了技术,代表了更为先进的“共识”精神。艺术家对新问题、新思想、新精神的表达往往更加敏感,通常更容易被激发创作的原动力。而正是基于对生发于这个体系中生产力与价值的共识,这个庞大的系统实现了自我进化。它其实反映的是人类及其文明在底层上共通的需求——这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系统的交互中。

在不同作品的“界面”上,不断发生着最根本的人-机关系中的交互与互动(interaction)。当然,它们并非都是明显的交互,有些则是隐藏在界面的数据之下——但每个数据的变化,都绝不可能离开人的因素。“实时”似乎也是这些作品的另一特征:将一枚硬币投入一台用来展示将法定货币转换成加密货币机制的机器,装置便开始运作,现场的大屏幕会展示艺术家记录的一系列不同场景下的拍卖;《天气块报》上显示着当下的实时天气,分布式账本记录,绝对新鲜、也绝对无法篡改。

微信图片_20230213224958

▲《涓滴——一种新的垂直主权》海伦·诺尔斯 , 2020, 视频装置,机器/雕塑,海报,立体声景,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213225044

▲《天气块报》,郭城,2022,区块链测试网络,定制软件,定制电路,霓虹灯,电脑,树莓派,钢架,软件开发:陈立立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在本次展览中,实时的交互贯穿于从物理、生理、心理到人际的各个层次。而在交互之上,更能看到数字生存时代下的人类是如何将自己的一切化为数据与货币的。财富分配、亲密关系、声音货币、理论发展,在区块链所造就的往复的时间系统中,一切都变成了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模式。而策展人与艺术家的任务,便是带领观众一起寻找时间的分叉和技术的诗意。

微信图片_20230213225252

▲《LoveCounter》,施蕊妮 :交互网站,数字藏品,2022,该项目由Gallery Func支持。用户界面设计-HU Ji,插图设计 -Blackcat,游戏开发 - TantX,网站开发-mmxiang,声音设计-Ankar Arken,场景设计-bkk,项目管理-缪子衿,顾问-lambda,智能合约开发-陈立立,执行制作-毕昕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213225506

▲《声音是货币吗?》,刘窗,2021, 2k,彩色,立体声,19分43秒,由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委任制作,艺术家和天线空间惠允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微信图片_20230213225525

▲《帕斯堤货币》,李紫彤,2019,游戏货币,加密数字货币,多媒体装置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如今,艺术与科学(新媒介)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容易,新算法以及科学本身已经成为我们用来体验及描述现实的普遍手段和方法。手机、屏幕、网络与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被不断传播的跨学科知识已经成功地让我们步入“后人类”时代——但同时,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此前从未面对过的种种问题。

此时,在飞驰的列车上,思考关于未来的艺术,不但为我们主动地塑造未来提供了勇气,也为主动地塑造现在和过去打开了可能。我们往往透过研究历史来标定当下,其实,也可以通过探讨未来的诸种可能路径与情势来定义或规约我们当下的行动,甚至改变了人类原有的时间观。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分出时间的三时段:“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在其中,布罗代尔明显看低个体时间,将其贬低为对于历史整体的“深水长流”来说微不足道的“泡沫”或“浪花”。于是,这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人”丢了,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在数字生存和后疫情的背景下,更是让每个人都再次坚信人的重要性。

微信图片_20230213225824

▲《经济橘园 2021》,eeefff,2021,瑜伽球,参与式网站,聊天机器人,说明手册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按照经济学家朱嘉明的观点,区块链也许将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新基础结构。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如果全体社会都将可编程作为社会秩序运转的基础,社会成员个体将拥有数字身份,个体与个体基于技术支持建立新型信任体系。区块链作为“信任机器”的驱动力将推动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新型经济与文明体系。可以设想,在区块链技术框架下,世界游戏规则将调整为“正和博弈”——而这,正是人与人间关系最重要的本质:情感、合作、互助与共赢

这种情感共创与结果共赢在本次展览中也得以体现。毕昕和艺术家们增添了互动环节,以丰富不同层次的理解:投币、线上撕花瓣,或是扫描手环上的二维码进行对话和问答,亦或者在bot的指引下与瑜伽球互动等等。或许,只有在观者的参与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人-技术-艺术的系统才能愈发生长。

未来就在这样无数个瞬间中产生。

飞出个未来!

640

▲ 展览海报 图源: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dbk 编辑/dbk 袁久久 责编/db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