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教育 >教育

1

资料图片:华师大馆校合作儿童观展与工作坊

教育部体卫艺司《声明》重磅落地,严正抨击冒用教育部名义,以不可告人目的进行非法操作行径。明确“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是实施学校美育,推动各地各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课程相关情况的一项举措,此项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与社会机构无关”。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归属国家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由国务院督导办发文、教育部组织,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估。依据中央“两办”《意见》规定,“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每三年组织一次学校美育质量监测。”2016年、2019年,教育部已经在全国完成两轮“艺术”(美术、音乐)学生学业质量监测,2022年,将进行第三轮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艺术”(美术、音乐)测评工作。

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程中,学生和家长往往被社会上某些非法机构散布的各类谣言所迷惑,裹挟在“艺术素质测评”中不知真假。这些非法机构以牟取私利为上的社会行骗,是国家推进美育发展中的乱象。广大学生和家长需擦亮眼睛,“教育部没有认定任何机构运营‘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服务平台’,没有认定任何机构开展‘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服务’相关活动。”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感性能力培养具有基础性、不可替代性价值。学校美育以艺术课程(美术、音乐等)为主要载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艺术课程促进学生感性能力得以“唤醒”、“培养”的重要前提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各年段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自身感性体验的喜欢程度和投入程度。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素养测评要考量学生经过基础教育艺术课程学习是否真正实现个体审美体验的“非功利性”,落实中央“两办”《意见》的美育评价,要对学生是否在美术课上“享受过程”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思维发展进行监测。

作为学校美育的艺术课程,是感性教育,是培育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是旷日持久浸润学生心灵的审美教育,是引发学生生发独立思维的创造性教育。中小学美术课从来不是单一学科技能的传习,更不应该是对美术学科知识概念、术语的记忆背诵,而是全身心文化沉浸与审美体验。学生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核,自身审美素养的测评,基于学生在美术课上感知与表达的体悟程度。学生自身的图像识读能力和审美判断思维,决定其文化理解的水平。

美术课如何育人?教师作用是——倾力帮助全体学生的眼睛建立起视觉图像审美感知、判断、理解的语言系统。每位学生身处不同地域、不同社区的不同视觉图像环境,如何在日常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学会感受”艺术的水平,成为美育评价的关键点。以美培元,指向全体学生审美感受水平的提升。美术课的重要性在于,究竟给全体学生建构起怎样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

教育部提出,学校美育要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实现“知技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让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真正回到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常态化、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引导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表现活动。学生的美术表现决不能滑向功利化、技术化、专业化的误区。面向人人的美育,不能被少数学生在各级美术作业展示中的优秀作业成果所遮蔽!学生的美术专项特长,应该基于业余爱好者的目标、属于发烧友水平的、终生爱好者层面的,是美术课感知与表达的“享受过程”为一生幸福做出的积淀。最直接、鲜活的榜样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那句话:“妈妈,我还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繁杂纷乱的视觉图像环境,能够在图像识读能力持续提升基础上,做出正确价值取向的审美判断,达成一定水准的文化理解,能够以对美术发烧友水平的终生爱好者角度,勤于动手表现、实践、并展示呈现。

这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全面发展的人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奠基的美育。

(原标题:美育纳入考试,与社会艺培机构无关。文字、图片来源美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