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夏日匆忙转眼入秋,大自然摸不透的规律带给我们一段又一段的独特回忆。有被无情雨水冲散的幸福人家,有浪漫流星雨汇成的颗颗璀璨,更有此起彼伏疫情下的恐慌与焦虑……时代的发展永不停步,世事千变万化,当下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沉浮,通过大数据的呈现,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再度引出了数字艺术发展的热门话题。

0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9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以“数字革命的中年危机”为题,明确的意识到了:在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人们曾经欢欣鼓舞地期待的那种由数字技术所构建的高密度的信息交流、通畅的对话和社群的再组织化的基础上的“数字革命乌托邦”并没有如期到来,世界依然被各种古老的利益所纠缠。而与此同时,首届“亚洲数字艺术展”在北京隆重登场。在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中国,数字技术正重新编织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在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个体的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从快递小哥到网瘾老人,人们越来越深地与算法共生。

1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策展人邱志杰在导览,北京时代美术馆

近两年来,人类与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抗争,整个世界也因此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人类自1980年代以来因数字技术的成熟而骤然加速的全球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人们更为频繁地利用数字技术保持着云端高密度的沟通和协商,也用数字艺术搭建着心灵共处的安全屋。数字艺术也成了这两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最多的艺术品类。这一历史语境成为两年来很多创作者的出发点。

毫无疑问,数字艺术在疫情之后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正在于以超迈的想象力摆脱所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超越弱肉强食的对抗逻辑,开展协商和对话,从而学会珍视我们的差异,并使这种差异成为世界的建设性的力量,并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艺术的力量,在于打碎那些钳制着我们心灵的高墙壁垒,让我们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上,始终保有我们心灵的开放。

2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策展人邱志杰(右一)、陈抱阳(左一)、出品人王鹏(左二)、联合出品人赵燕 (右二)合影,北京时代美术馆

今年夏天,由策展人邱志杰、陈抱阳于北京时代美术馆倾力打造的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大展,采用特邀作品加征稿的模式,结果令人欣喜。投稿来源遍布全球各地,很多数字艺术的创作者都有全球旅行和生活经验。投稿者上至年逾花甲的老艺术家下至十几岁的少年,从国际艺术泰斗到Z世代青少年艺术家,今年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其教育背景则溢出了艺术领域。而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若干个系列的大量实践,并非偶尔试水。可以说数字艺术已经不再是一种先锋尝试,而是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书写方式,乃至是他们体验这个新世界的基本方式。

3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幕现场,策展人、艺术家、嘉宾合影,北京时代美术馆

在为期70天的展览中,吸引了包括中国、美国、德国等7个国家逾60位艺术家、艺术团队参加,汇聚国内外知名数字艺术作品共55件,呈现了一场东方文明和亚洲文化相融合的未来世界,带领观众体验虚构和未来之间的运作空间,走进数字媒介所生成的新世界和新文明之中。策展人相信通过展览与奖项的影响力也会激励更多的艺术家做出更多好的艺术。本次展览中最小的艺术家仅有11岁,未来的艺术可能性交给未来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

策展人邱志杰表示,本届亚洲数字艺术展最大的不同是编程类、程序类作品使得远程操作变得特别容易,不管是投影还是LED还是液晶屏,都是通过屏幕呈现的作品。人们一直说要尽可能的去屏幕化,多一些实体可触摸的展示数字艺术作品渗透在各种各样的制造里,但严格来说,连3D打印的基础都是数字艺术。而邱志杰则希望多一些这类东西,于是使用了全球征集制的投稿方式,再加上特邀特邀作品,一起构成了今年的数字艺术大展。而本届展览另一大亮点则是首次设置奖项,明确区分艺术奖与科技奖。

4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幕现场,策展人邱志杰在展览现场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策展人邱志杰谈到,

“一方面既强调科技艺术,用艺术反过来助推技术的发展,要求这些艺术作品本身能在顶级的科技会议上发论文。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很注重艺术标准的,所以设了5个艺术奖。为什么科技奖只有1个,艺术奖有5个呢?这有点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科技艺术恰恰是文武双全的,既有武的部分也有这种多样性。5个艺术奖(其中包括1个大奖,4个艺术奖)分别涵盖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艺术、生物艺术、声音艺术、虚拟现实等,涉及广阔的领域并能够照顾到今天数字艺术的不同的面向。”

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曾写道:“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这与中国古人不谋而合——当“器”演化到一定程度时,“道”便出现了 。在今日,由数字媒介所构成的世界,更是一个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的世界,种种数字媒介的交替产生与作用,使得在全球语境下的文化,也重新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感知力。

5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张骏作品《渴望飞翔》,AR互动装置,北京时代美术馆

正如策展人陈抱阳所言,在大环境的社会中涌入了大量成熟的科技,而进入社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本就是尝鲜的体验。艺术形式发展的多样化使得大众对架上作品熟知,也许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数字艺术也会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这是大众认知的升级。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在帮助完善这个数字世界(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技术等),机械驱动的方法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和解决方案。他一再提出并强调人类社会在转向一种计算和算力的时代,而在展览中也可以看到艺术家已经开始反思社会转向算力的时候会是什么形态。传统上人们认为制造业对环境影响非常大,相同的,大量的利用算力和使用服务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很多科技企业在做碳综合与碳回收这件事也可以表明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社会大概在迈向下一个时代中,就像这样的数字艺术展所承载的功能。

6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开幕现场,策展人陈抱阳在展览现场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展览虽以“亚洲”进行命名,却饱含国际视野。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以绝对性的地位存在于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之中。当线下的交流被切断时,线上的信息交流和数字化生活不只是一个愈加显得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已经深深地嵌入在了人类社会的基因中,并在后疫情时代之后愈加深刻地影响甚至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下与未来。如今,当地球愈加被视为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球村”时,每个人都处于由数字媒介所生成的新世界和新文明之中。

7

▲ 亚洲数字艺术大奖:沈京京《奇点》,互动VR

本届亚洲数字艺术展根据全球作品征集评选出的奖项包括艺术奖、科技奖、U19奖(19岁以下),获奖名单如下:

沈京京的作品 《奇点》获得“ 亚洲数字艺术大奖”。这件作品是一个结合了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和沉浸式声音设计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此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身处于加速数字化世界的个人体验。艺术家创造性地发现赛车游戏与人类技术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摩尔定律、加速回报定律之间的联系,在赛车游戏中,用户通常可以通过收集道具来进行加速,这与加速回报定律中每一个新技术诞生,加速曲线就以指数级攀升的现象不谋而合。此作品运用赛车游戏的运作原理作为整个体验结构的设计基础,在体验的过程中,观众将看到许多我们曾经使用过的以及正在使用的技术隐喻,包括移动电话、蓝牙、信息高速公路、聊天机器人等,通过观察和收集这些“隐喻”,体验虚拟现实中不断加速的世界,最终实现“奇点”。

在数字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时代,技术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提出科技奇点将在2045年发生。史蒂文·沙维尔(Steven Shaviro)表示“不管喜欢与否,我们每个人现在都是加速主义者”。基于当今人们对技术发展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研究,《奇点(Singulairty)》作为一个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旨在把以加速度到来的科技奇点场景进行视觉化。此项目通过设计一个去中心化的秩序,创造一个被遗弃和被遗忘的世界,并邀请观众重新思考有机生命体与无机智能之间的关系。

8

▲  艺术奖:孙方正《修格斯末裔的低语》

孙方正的作品《修格斯末裔的低语》,每30秒拍摄⼀张黏菌生长的照片,拍摄26小时并合成3分钟的影像。然后通过 Max/MSP/Jitter 实时拾取并处理黏菌生长的影像,然后通过 Jitter 和 openCV 视觉分析库将其轨迹的坐标数据、运动数据分轨输出 Midi 信号到 Bitwig 的 the grid 模块环境,从而将 Midi 信号转换为控制声音合成参数的波形数据,最终生成声音。

9

▲ 艺术奖:白小墨《进化》

艺术家白小墨将自己的作品《进化》描述为一个音乐和声音装置,以及电子机械装置艺术。他制作了32台两轴机械臂,并给每台机械臂都安装了扩音器。算法⽣成的音乐实时驱动32台机械臂的运动,机械臂或步调⼀致,或各自独立的运动,犹如⽣命。作品的出发点源于人类简史,通过计算机的算法对声音和机器实时地进行一个互动。算法正如古时的小麦一般,人类可以对其进行驯化,它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0

▲ 艺术奖:陈子健、杨金荷、罗琬烨、陈诺、蒋博琴《海豚湾》,多媒体交互影像

在日本和歌山县东牟娄郡太地町,有一项拥有几十年历史传统的行为——当地的渔民会在每年的9月中旬至次年3月对海豚和小鲸进行2万余条的抓捕,由海豚训练员筛选出的优质海豚,将运往世界各地的海洋馆,为海豚表演提供储备量,这也形成了一连串巨大的产业链,而没被选中的海豚,也将被捕杀,以鲸鱼肉的方式在菜市场进行售卖。该行为在2010年纪录片《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后引起了全球对日本大规模猎杀海豚的关注,成为媒体和动物保护主义组织关注的焦点,更有一群海洋自然保护者专门赶去当地,希望可以身体力行地阻止这项行动。而这些种种,也让当地太地町渔民和政府备受国际舆论争议和压力,但对于他们而言,当地人们的生计全部依赖于这项贸易,甚至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这是一项传统文化,只是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不同,捕杀的动物不同而已。

由陈子健、杨金荷、罗琬烨、陈诺、蒋博琴创作的艺术奖获奖作品《海豚湾》以血色海豚湾为主题,建造6个视觉交互空间,玩家控制虚拟角色,可在这虚幻与真实的空间中行走浏览。每个空间所带给人的感受有所不同,有海豚的悲鸣空间,有太地町村民维系情感的空间,有爆炸式媒体空间,用不同空间的呈现方式,介绍了海豚湾事件的缘由,当玩家走过湖岸,穿过湖底,最终来到海豚骨时,也能认识到整个事件的复杂与多面。

0

▲ 艺术奖:黄钺、骆煜超、彭浩旻的作品《重返桃花源》

由黄钺、骆煜超、彭浩旻创作的作品《重返桃花源》获得艺术奖,讲述的是在中国古代寓言《桃花源记》中,乌托邦世界被描述为拥有 “整齐排列的住宅 (屋舍俨然) ”。而当今的现代化都市,是回到了这样一个仙境,还是说这列高速列车把我们推向了另一个地方?

11

▲ 科技奖: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CEL)与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团队《幻境时空》

获得科技奖的作品是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CEL)与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团队的《幻境时空》。在体验作品过程中,在线驱动自己的“虚拟演员形象”,与现场真人演员实时合作完成一场舞蹈演出。区别于传统现场演出,打破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探索虚拟演出的新型内容形态与观赏关系。作品采用自主研发的实时无标定点动作捕捉技术,相较传统的穿戴动作捕捉服,只需3台移动设备(IPad或手机),就可在任意地点实时在线驱动虚拟形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门槛。

12

▲ U19奖,张子瞻 《火星撞地球》

U19奖获得者张子瞻的作品是《火星撞地球》,11岁的小艺术家通过作品讲述了火星撞地球过程中火星人和地球人的大战,导致宇宙时空之门被重启的故事。小艺术家独立完成脚本故事与细节推进,灵感来源于科幻世界。通过脚本描写与绘制,声音拟音与声音录制最终剪辑成声音片段,最后经过声音软件合成降调处理,得出一个具有声音故事的声音音频,并根据自己思路设计了该装置作品。该作品在播放声音时能产生声音震荡,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13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白天睿作品 《算法中的西西弗斯》,北京时代美术馆

年仅17岁的青年艺术家白天睿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他的作品创作思路来自于艺术家对自身所写和所见的算法的反思和整理,并从中获取灵感。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就像西西弗斯推动石头一般,也许每次石头都会滚下来,但是却要不断去尝试,以达到更高的高度。

14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Liam Young (澳大利亚)作品 《星球城市》,数字影像&VR,北京时代美术馆

据VIVE Arts中国区项目负责人郑芳介绍,澳洲建筑师利亚姆·杨(Liam Young)在“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发”布他的首件 VR 作品《星球城市》。作为一位在设计,虚拟和未来之间穿梭的假想建筑师,Liam 的叙事方法介于纪实和虚构之间,他通过影像将构想中的城市可视化,开启了人与城市间的对话。 这也是艺术家第一次能够以3D的形式回应了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主题,作品呼吁现实当中的人们去关注环境,去真正地创造出一个未来城市的生态。

15

▲ 邵志飞(Jeffrey Shaw 澳大利亚)《SAFE HOUSE》

邵志飞(Jeffrey Shaw )的《SAFE HOUSE》,以储物柜形式呈现,通过平版电脑打开柜门,每个储物柜皆展示一个男性或女性的人像,正在重复各种体力消耗动作。作品道出了疫情下社交隔离的现实情况,在禁足威胁的范围内,人们过着超越形而上思考的荒诞生活。

16

▲ 卢思屹《孪·声》,交互影像

艺术家卢思屹希望找到一种审视自我的观察方式,最终选择了“声音”作为媒介。“我将自己生活中的声音收集起来,利用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再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我,画面所运转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为我当天的生活轨迹。”这些通过声音的数据可视化生成的奇妙图像就是《孪·声》。在信息大数据化的时代,每个看似独立个体的人与物其实都有着相对应的联系。《孪·声》就是一个关于声音、关于身份、关于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的文本。

17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北京时代美术馆

数字艺术在疫情之后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正在于以超迈的想象力摆脱所有的意识形态偏见,超越弱肉强食的对抗逻辑,开展协商和对话,从而学会珍视我们的差异,并使这种差异成为世界的建设性的力量,并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艺术的力量,在于打碎那些钳制着我们心灵的高墙壁垒,让我们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上,始终保有我们心灵的开放。

18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魏梦琪《庄生梦蝶》,数字影像,北京时代美术馆

如果说“艺术”是创造思维的天堂,那么“数字”则是理性头脑推动当下生活的“利器”。此次亚洲数字艺术展中,数字人民币消费更是得到一致好评;伴随数字人民币支付工作的不断推开,此次展览联合相关机构多方发力,共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为数字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以及存量用户的活跃度,此次展览将为消费者展示更多未来消费可能性。

与此同时,展览打造AR增强现实线上观展,赋能数字化观展体验,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菜单中的AR进入AR空间,扫描主视觉即可快速体验。

由北京市海淀区融壹数字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不仅受到了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等学院的支持与指导。

19

▲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李泽远作品《给一成不变的日子》,互动VR,北京时代美术馆

近年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断成为社会的新话题、新潮流,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产业业态,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科技和生活融合的新方向、新内容。主办方表示,“亚洲数字艺术展”将成为一个持续的国际性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搭建起可持续的国际性共享平台。

获奖作品名单

亚洲数字艺术大奖:

沈京京《奇点》

科技奖: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CEL)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团队(中国)《幻境时空》

艺术奖:

白小墨《进化》

陈子健 杨金荷 罗琬烨 陈诺 蒋博琴《海豚湾》

孙方正《修格斯末裔的低语》

黄钺  骆煜超  彭浩旻《重返桃花源》

U19奖:

张子瞻《火星撞地球》

展览信息

20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

策展人:邱志杰、陈抱阳

展览时间:2021年7月23日-10月7日(9月1日-9月7日设备维护,暂停开放)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2:00

2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