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近日,由山东美术馆主办、严颉知行馆承办的“墨道之维:姬子绘画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姬子水墨作品30余件,著名学者陈孝信担任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担任策展人。

本次展览同期还举办“姬子绘画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艺术家、评论家从姬子的艺术创作、艺术理念、情怀,以及他作品里显示的“墨道”、人文精神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分析,对姬子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1

▲ 洞天初开Caves to be Initiated, 纸本水墨, 184x145cm, 2009

我的学科教育学的是中国画水墨,以前在鲁美教抽象水墨实验,后来搞了20年当代艺术的策展。在2012年到2018年期间研究了艺术与科学,做了很多跨学科的尝试之后,又回到了中国画的领域,从当代的各种学科思想建构和跨学科的角度上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到底是什么。

我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见过姬子老师一面,在苏州的展览上擦肩而过,没有说什么话。我当初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姬子的眼睛特别亮,超乎常人的亮,炯炯有神,烁烁放光的感觉,当时感觉非常奇怪。闲聊的时候,春辰兄也说过,姬子做过奇怪的梦,在高从宜的书里讲到过这个梦,从这个梦开始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以这作为起点,一个线索的话,姬子的作品不同于表面的认知,有一个比较奇怪的入点。

2

▲ 研讨会嘉宾合照

我是策展人出身,做过很多大型的展览,如果我要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我会用《洞天初开》作为这个展览的开篇。这件作品非常奇怪,看起来是一个山川,实际上是一个头像,可以把它理解为姬子的自画像。在左眼睛是一个山洞,留了一个纯白的圆形,可以理解为太阳,对应的右眼睛是月亮,就是阴阳关系初始的形成,都比较抽象和概括。奇怪之处在哪儿?中间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眼睛,原作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只有这一个非常写实,区别于其他的意象性的抽象和概括式的眼睛,它是一个写实的眼睛,甚至有质感、有反光,瞳孔也画的非常具像。这个所在的位置是二郎神脑袋中间的所谓的天眼,第三只眼。为什么说要把它理解为姬子的自画像呢?因为整个展览呈现了这样一个面貌:姬子是以第三只眼观看这个世界的,观看山石、宇宙、洪荒的。

3

▲ 展览现场

各位老师的发言谈到他作品的面貌,比较容易把他和贾又福做比较。表面样式上是有西方构成关系的现代主义形式,用这种黑色的墨皴擦,留有硬边,看起来有某种表面上的联系性。我觉得姬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观法”。贾又福的作品来自于太行山,有大量的写生和游历,作品出自于太行山的丘壑,甚至有具体的山石。但是姬子不是,他所有的作品看不到它具体的出处,没有任何现实的山水与之相联系,完全是出自于心中,出自于第三只眼,就是心眼呈现的场景。同样,他对空间尺度的跨越,画面里面有建筑,有山石,还有宇宙,有太空系列的图景,把完全不搭的尺度结合在一起看起来是抽象构成的画面,实际表现的是他的一个“观法”。这在现实世界里任何物理场域都不可能有,而是内心的境界的组合。

4

▲ 展览现场

前面还有老师提到过姬子与刘国松抽象水墨实验的关联性。他也画了一系列关于宇宙题材的水墨实验创作,但跟姬子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刘国松的作品使用了现代科技的视角,他画的登月,画了宇航员,画了月球或者其他星球上凸凹不平的表面,形成了抽象的肌理组合出来的画面。姬子不是,他的宇宙景观,不可能来自任何一个太空图上,比如登月实拍,空间站俯瞰土木星等,他没有参考具体来自于NASA的新闻照片。他依然用了宇宙尺度的观法,是来自于第三只眼的观法,来自于心中的意象。那么刘国松的图像是非常明显的来自于图片,画面上有透视和地平线,有一些细节做得非常写实,跟姬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把姬子类比的话,我更愿意把他跟郭凤仪做成一个关联性,郭凤仪是更民间的,来自于农村萨满神秘性的体验。郭凤仪也有向外扩张的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认识论或者是世界观所形成的独特视角,这点姬子跟郭凤仪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可以说他和传统的哲学有联系,像郭熙谈的“毛发为树石,泉水为血脉”的身体和山川的同河的对应性关系。姬子的图像更加泼辣和大胆,可以说是超过了像郭熙和范宽身体和山川的隐喻关系,把这个概念直接画成了一个图像,包括身体、山川和宇宙的关联性,是一种特异性的视觉尺度。

5

▲ 展览现场

这个起点可能来自春辰没讲完的梦,或者来自于老先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精神体验。或者是内在的一种修炼方法,他所达到的一种精神的景象。姬子他画的是一种图像化的山水,表面上是抽象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把这个山、宇宙或者是树石,理解成一种抽象元素罗列在画面上。整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处理得非常缜密,它的复杂程度和严谨程度可以看到扑面而来的扎实性和严谨性,符合现代,以及符合西方现代性一系列构图语言关系。这些反而成为一个非常厚的遮蔽,掩饰了更深程度的用第三只眼重新看待宇宙、身体和自然之间的整合关系。

6

▲ 展览现场

这个精神现象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这样一个更大尺度上人类的共识,包括对文明性的认知尺度上来创作这些作品。姬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他把这个东西编成了密码,用水墨图像进行了组合和表现。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认知,是通过了很长时间的跨学科的研究,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包括对人类学、神学、各种宗教的不同的知识脉络的构成,突然发现从古至今很多艺术史杰作里面遗存着的是一些艺术大师对这些认识的成果。

姬子用绘画抵达到了一个根源性的、非常本质上的问题,不是趋于一个潮流、一个风格、一个简单的艺术史进程上的体系关系。他只不过是用了目前的这个方法来表达。我们拨开一个厚厚的东西之后,他有一个非常跨越于那个时代的表达,不同于同时代的普遍艺术家抽象水墨所表达的,包括城市水墨表达的,题材上关于政治上、情感上,包括现实主义、反映论、个人感受上的局部的突破。这点上姬子确实有别于那个时代,有点跨越那个时代,又是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艺术家都有试图企及的一个艺术表达能力的范围。这也是现在看来依然具有生命力的一个原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