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谷文达工作室 2020-11-21 17:22

原标题:燕京展事 温故知新

1

文化基因是谷文达艺术创作中重要的灵感线索。

近期,3件出自艺术家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前后跨度34年)正同时于北京展出。它们呈现出艺术家如何使用不同的视觉语言或材料媒介表现其长久以来关注的概念命题。同时,这些作品在壹定程度上勾勒出艺术家近几拾年来的创作发展脉络。

早期油画 

OIL PAINTINGS 

“巨浪与余音”

中间美术馆,北京

2020.11.18-2021.5.21

北京中间美术馆大型研究展览“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于11.18开幕。展览从属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系列研究。该研究由艺术家刘鼎与艺术史家卢迎华共同发起,旨在辨析与反思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历史叙述与建构。

谷文达作为85新潮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此次参展作品【静观】创作于1983年,属于其“中国时期 1980-1987”(1987年艺术家移居美国)中早期的油画探索。

2

静观,布面油画,1983

【静观】是对“静观”贰字形极具想象力的图像化拆解。“静”如叉戟般伫立,其上壹双手粘连冒出,捏着阴阳太极。“观”如长方体立方体块型的半包围组合,不同的立面上长着眼睛。此两个仿佛从梦境中被抽离出来的怪异主体由壹根延展的细方杆连结,重量的平衡则由最下部微缩着山川湖泊地形组合的基座来调节。上述抽象符号的荒诞组合营造出超现实的氛围,此作品意象及风格的选择与当时谷文达大量而广博的阅读不无关系。书本上所得的概念,他要即时地在艺术中加以实践。他以汉字作为他进行现代理论操演的直接对象。文字被他视为壹种新具象,他要使其陌生化,从而方能展开他对表意真实性的批判性质疑。谷文达在同壹时期还有以水墨进行实验的作品。他接受过中国画创作的教育并在该领域执教,但他却不拘泥于单纯的中国画或油画的表现形式。兼收并蓄的作品尺幅巨大,画面中的对象也并非局限于文字,而是各类具有文化意涵的象征性形象。在此阶段,谷文达仍依赖于“正确的”汉字构型。而后来,他则改用“错误的”汉字书写及发音相同相似的错字、伪字及异字以达成更加鲜明的间离、攻击效果。

艺术家自我解读:

【静观】1983年,篆体“静”结构,通过david的眼睛and surrealistic arrangement是“观”,黑白oil on canvas採自文人画之“素朴”。整幅画布留白,以为“惜墨如金”之美学金律,亦可视为“知黑守白”and“计白当黑”。

3

局部

4

局部

其他早期油画:

5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吧吧吧,布面油画,1986

6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哈哈哈,布面油画,1986

7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吁吁吁,布面油画,1986

8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哎哎哎,布面油画,1986

9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嘿嘿嘿,布面油画,1986

10

感叹词与肢体器官-自画像,布面油画,1986

11

局部

12

局部

在【静观】与【感叹字与生物肢体】中,“生物”元素开始在谷文达的艺术思考中显现,为其随后向生物人体材料艺术的转型拉开帷幕。

13

14

15

谷文达与【感叹字与生物肢体】系列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这样评价艺术家的“中国时期”创作﹕“谷文达的作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象征意义地直接地向对保守派﹐权威和传统价值挑战。在中国1985至1988年间﹐谷文达或许是最具胆略的严肃艺术家。” (michael sullivan, 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6

牛津大学艺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与谷文达在1997年在巨大的【联合国·加拿大纪念碑】开幕仪式上,温哥华卑诗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美术馆

从“中国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到生物探索,1988年挪威“neo-tradition”国际大展中谷文达的参展作品—【老鼠现象】(mouse phenomenon)可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件生物行为艺术作品呈现了3只小白鼠服毒食以及死亡的过程,当时引起挪威国家农业部关注。1988-1993年谷文达创制重新发现的俄狄浦斯系列【血之谜】(oedipus refound: the enigma of blood)。经过时长5年的参与性制作周期,最终呈现来自16个国家50位女性的月经血与她们对月经来潮体验的文字陈述(均通过邮寄的方式收集)。这些极富有挑战性的作品在国际艺术世界引起巨大争议。

《纽约时报》当代艺术首席专栏作家roberta smith对艺术家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这些艺术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谷文达已加入有争议的艺术家的行列。其艺术被广泛地责问是否仍然是艺术但却得到了艺术界的支持。”(the new york times, jan. 19, 1996)

英国著名艺术史家edward lucie-smith在《20世纪艺术史》中作出相似的论述:“谷氏的艺术代表了90年代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和潮流......从许多方面来看﹐他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化艺术的重要人物。” (visual ar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rry n. abrams and prentice hall, new york) 

17

英国著名艺术史家爱德华·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史楷琳(kathryn scott)与谷文达在新加坡国家大剧院(esplanade)盛大开馆庆典上当时谷文达大型装置作品【联合国-人间】布置在整个大厅

MIT出版社出品的画册《谷文达:从中原王国到生物仟禧年》(wenda gu:from middle kingdom to biological millennium)同样试图梳理艺术家创作风格上这次重要的转变。

生命基因DNA与文化基因就这样成为艺术家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水墨 

INK

“水墨天:2020中国水墨年鉴展”

安美术馆,北京

2020.9.24-2021.1.24

18

遗失的王朝-i系列 #2,墨、宣纸、纸本梗绢装裱镜片,2005

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40年,是当代水墨探索转型的40年,更是中国文化自觉与内省、世界文明互鉴与对话的40年。经过长期的实验、发展和积累,中国当代水墨也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和评论体系,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面貌和艺术观念逐渐受到了世界的关注与认可。

作为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的奠基者,谷文达的水墨实验主要围绕“文字图像”、“文化词语”和“生物材料”叁项观念课题展开,涉及到哲学、文化学、语言学、生物学和艺术史等广泛的问题领域”。(《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黄专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

此次参展作品的创作来自谷文达从1983年开始创作的观念水墨——遗失的王朝系列。作品以伪篆字为主体,并穿插⼊壹部分真篆字而成。实际上对于现代人来讲,真篆字与伪造的篆字从识辨字的⾓角度来说是如出壹辙,同样不可阅读。

艺术家自我解读:

当时我面对不可阅读的篆书,是我以创造性伪文字错文字和非常态文字形成的观念水墨艺术形成的叁个重要原因之其贰。其壹,如果我们将不能识辨的真篆字与伪造的篆字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来理解,那么历史和文化,我们毕竟能辨认真伪吗?因此它是壹个迷宫,也是壹个启示录。我们的语⾔学家如此废寝忘食地企图破译古埃及古玛雅⽂字,但是我们会有诠译?就是我们对古⽂字有诠译也仅仅掌握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和著者的动机,⽽⾮还原历史。就是不现实地说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客观的宇宙和还原我们的文明史,我们的语言文字能担当吗?

...

我那时也开始接触证伪哲学...波普尔的基本结论就是:凡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对我来说波普尔的证伪的科学哲学是开了壹个严肃的玩笑。我1983年到1987年的【遗失的王朝-A系列】的创作和1986年于《中国美术报》发表的我纂写的《谐音字文章》实际上是希望解释如此的壹个哲学命题。 

19

谷文达与【遗失的王朝-A系列】

大地艺术

LAND ART

“传统的复活”

松美术馆,北京

2020.9.26-2021.2.21

「松」展览 | 显隐之间的哲学:谷文达的“天象”

20

21

22

23

【碑林陆系-天象】b , 儒石,90cm × 170cm × 95 cm,2017年,松美术馆展览现场

credit: dai ruoying

【天象】:

以《简词典》入书农历年24节气,并裹刻在24块自然形态的海底岩石上。这些岩石是远古鲁国山东境内在海底由海水腐蚀成的石灰岩,距今已5亿年历史。岩石切面依稀可见斑驳的海生物化石。因山东是东方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故谷文达为此石取名为“儒石”。

《简词典》:

艺术家于80年代初期开始思考的“词典”式艺术作品。“简词”集简体字的科学性(易学易用)及繁体字的美学性为壹体。她既是艺术品,亦实用并且可以进行普及。

【天象】碑林陆系以壹石壹节气的24块【儒石碑】排列出壹石林阵。每壹个中国农历年节气简词书法包裹壹块“儒石”,以浑厚的圆浮雕的形式镌刻在石头的肆周伍面。从任何角度去观望壹块儒石,呈现的都仅仅是壹部分笔划的极简主义形式。壹石壹节气壹简词的意象需要观众立体地观望和感受。

远而观之,裹刻在儒石上的简词节气大字的粗壮比划因无有着色,儒石的自然表面肌理与光滑的简词比划凹槽,无颇大的反差对比。【天象】使体现东方宇宙观与生活观的节气简词大字和谐于自然形态中。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环境谦虚、适宜与和睦的态度,壹反当代艺术、设计与建筑中惯例的非友善式的极度自我表达。

(文字、图片来源谷文达工作室,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