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弘博网 2020-11-17 09:35

原标题: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车如流水般的都市,高压高强的生活节奏,没完没了的工作任务,无一不让身处钢筋森林中的现代人感到焦虑,我们究竟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又如何得以排解心中的乏味和压力?或许,在湖南省博物馆的新展中,你能够找到期待的答案。

10月15日,由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佛山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等11家文博单位共同主办的原创大展“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以下简称“宋朝慢生活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1

展览海报

展览开幕之际,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树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将通过古琴、陶瓷器、书画、青铜器、银器等80余件/套文物,为观众集中展示宋朝文人泼墨挥毫、品茗饮酒、焚香赏花、抚琴对弈、鉴古赏玩的世俗生活,一展宋朝文人雅士恬静风雅的生活范式,揭示宋朝文人在闲暇之余,如何实现心灵的放松、达到内心的宁静。

回到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

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今天,大多数人已无需再为温饱担忧,随之而来的却是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焦虑”“紧张”“抑郁”这些词汇越发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绕不开的困扰。“博物馆作为颐养性情、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重要场所,有责任满足公众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如何以文物为载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引导人们纾解现代生活的精神压力,成为了我们此次展览策划的出发点。”王树金说道。

相较今人对于效率、忙碌的追捧,宋朝文人则认为“心忧体劳”会使生命处于消极状态,“心充体逸”的休闲才是生命的积极状态,并将“闲”视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希望在回归自然、体验自我的“慢生活”中寻找人生的价值。不同于今人常常赋予“闲”以消极含义,在宋朝文人看来,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命意义既可以通过外在的事功去实现,亦可于个体内心的闲适中获得,两者本不矛盾。而这样的生活态度也促生了一些适应时代审美需求的文艺形式,在丰富宋朝文人休闲生活的同时,也直接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品位。与此同时,也正是这纵情闲逸、崇尚休闲的人生旨趣,使得一千年前的宋人生活直到今天也依然为我们所追慕,成为令无数现代人向往的“理想世界”。

“因此,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得以穿越回一千年前的宋朝,在品茗饮酒、焚香赏花、抚琴对弈、鉴古赏玩中一窥宋人生活之风貌,体会宋朝文人雅士恬静风雅的生活方式以及清幽闲适的生活态度。”王树金说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观众能够在展览中,忘却现实的烦恼,放慢匆忙的脚步,放松紧张的心情,体会宋朝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优雅心性的培养,从而感悟出幸福生活的真谛。”

架构叙事逻辑,由物见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人统治阶层的观念中,在国家大事方面,政治的稳定重于经济的发展,在个人处事方面,道德的修养不容过分的放逸。这些观念在宋朝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盛录》《武林旧事》等大量历史笔记来看,宋朝的休闲活动和方式已经蔚然成风。上自宫廷、士大夫阶层,下至市井民众,其休闲活动与方式之丰富,为历代所不及。其中,文人士大夫作为推动宋朝休闲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将绘画、书法、诗词、音乐、品茗、棋局、文玩等颇具文人色彩的活动,作为日常之趣融入到休闲生活之中,使得艺术借助闲情进入了生活,也使得人生通过艺术而得到了雅致化,并终将中国古代的休闲审美文化在宋朝推向了高潮。

2

北宋 赵佶 《腊梅双禽图页》四川博物院藏

休闲文化何以在宋朝达到如此高度呢?对此,王树金表示,这与宋代宽松优厚的政治环境以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氛围不无关系。宋朝奉行“文人治国”理念,遵循广开言路的政策,客观上保障了文人士大夫心态的放松,使其在休闲艺术和文化的创造方面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同时,物质和闲暇的优厚待遇也为宋朝文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使其得以在工作之余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此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对宋朝文人的生活态度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的平和谦恭、道家的清净自然、佛家的明心见性,使得宋朝文人进可为仕,退可闲逸——居庙堂之高,则“先忧后乐”,尽展治国平天下之雄心壮志;面对生活与仕途的起伏,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闲适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从容享受人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宋朝文人的泼墨挥毫、品茗饮酒、焚香赏花、抚琴对弈、鉴古赏玩,不再只是单纯地消磨时光,更被赋予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入思考和体悟,追寻一种超然放达的“心闲”境界。

“因此,尽管此次展品中不乏像马远《松寿图轴》与赵佶《腊梅双禽图页》这样重量级的文物,但展览的重心却并非文物本身,而是文物背后宋朝文人的生活态度以及精神境界。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理解绘画、书法、诗词、音乐、品茗、棋局、文玩何以走入宋朝文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又如何在这些风雅之事中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王树金说道。

场景化展示,体验宋朝文人趣味

为了重现宋朝文人的慢生活,让观众得以在观展过程中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此次展览在设计观念及方法上都实行了全新的突破。其中,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文物场景化的有机组合、创意化的展陈设计,力求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展览紧扣“慢生活”这一主题,选取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9个片段进行复原展示:

第一个场景片段“晴窗抚琴”,重点展示了馆藏宋代“万壑松风”琴,并放置于以宋朝琴桌为原型的展柜展台中,配合优雅深邃的古琴音乐,展示宋朝文人“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清高而诗意的生活方式;

3

“晴窗抚琴”展厅

在第二个场景片段“信手弈棋”中,展览则将展台设计成围棋盘式样,并在其上摆放棋子、棋罐等文物,展现了宋朝文人何以“忘忧清乐在枰棋”;

4

“信手弈棋”展厅

第三个场景片段“挥毫作书”,借助制作精良、风格素雅的宋代文房工具与书法作品,反映宋朝文人如何沉浸在笔墨纸砚的小小天地,抒写自己对社稷的担忧,对生命的理解,或对万物的欣赏;

5

“挥毫作书”展厅

第四个场景片段“兴起作画”,通过一组山水画、一组花鸟图,展现了宋朝文人“寓兴于画”“自娱于其间”的心态,以及如何通过作画于纷扰的世俗中暂时忘却烦恼获得解脱;

6

“兴起作画”展厅

第五个场景片段“品茶论道”,借助完整茶具组合与相关图文,在展示宋朝饮茶之盛的同时,揭示茶先苦后甜的物性与宋朝文人的人生际遇、品性有着天然的契合;

7

“品茶论道”展厅

第六个场景片段“把酒临风”,通过完整的酒具、食具组合,展示宋朝文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不求酣醉只求清趣的士风雅韵;

8

“把酒临风”展厅

第七个场景片段“折枝插花”,则展示了宋朝花瓶、花盆等实物和相关辅助图,讲述文人闲暇之余喜爱瓶插花卉的风雅之事,反映了“留花一住春当归,不如折插瓶中看”的审美风尚;

9

“折枝插花”展厅

第八个场景片段“燕居焚香”,通过展示宋朝熏炉、香炉等实物和相关辅助图,反映出文人喜爱以香为伴的恬静生活,折射出他们风雅谦恭的修养和人格;

10

“燕居焚香”展厅

第九个场景片段“玩古清赏”,以宋朝复古礼器为引子,通过少量宋仿古器,突出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仿古与创新,彰显了时人好古清赏的审美情趣。

为了营造参观环境,让宋朝文人的书房、茶室、庭院等休闲空间得以在展厅中重现,策展团队对每一处场景都反复推敲论证,小到文物展示说明牌,大到场景复原所用家具,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在说明牌上,我们并非简单介绍文物本身直观的信息,而是着重介绍宋朝文人何以通过这件文物实现内心的平静,以呼应展览主题;同时,本次展览并未采用传统的文字背景板,而是以亚麻材质背板为替代,辅以诗画,以体现宋朝文人清幽、简约的审美情趣;场景复原所选用的家具也特别参考宋朝的诗词及绘画,如《听琴图》《西园雅集图》《十八学士图》《撵茶图》等,力求在闹市喧嚣中为观众保留一方宁静。”王树金说道。

11

展厅

此外,此次展览还充分调动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体验,让观众得以“穿越”回宋朝,身临其境感受慢生活的美妙。除了欣赏文物本身之外,观众还可以在展厅中观看以《撵茶图》为原型的点茶流程动画演示,直观了解宋朝文人何以“对客烹茶,笑谈今古”。同时,策展团队还特别在展厅中开辟了多个互动空间,让观众不出展厅中便可亲自体验宋朝文人的休闲方式,在欣赏悠扬琴声、享受淡淡幽香的同时,领略品茗饮茶、对弈下棋、抚琴自弹的文人趣味,从而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立足于社会生活,探寻展览的意义

在与王树金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此次展览背后的理念并非单纯地展示文物,而是基于对当代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借助文物的组合来阐述宋朝文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从而给予今人以启发。而这样的对话也引发了笔者与王树金关于展览意义的探讨。

长期以来,由于思考维度的不一致,以及判断依据的不统一,博物馆行业对于展览的评价一直缺乏客观明确的具体标准。但毋庸置疑的是,展览作为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直接载体,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和观众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而情感层面的共鸣则通常来自于二者之间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话题,这便意味着博物馆在展览策划时应始终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然而,回看近些年,以“文明”“帝王”为主题的展览层出不穷,在宏大的叙事下,却往往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展出文物之珍贵、宫廷生活之奢靡,鲜少从当下现实生活着眼,去阐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如今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普遍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也使得他们对于博物馆展览有着更高的期待,不再只关注展出文物的规模、等级,更为注重展览与自身的相关性以及对社会话题的回应。为此,博物馆也应该注意到这一需求的转变,重新思考我们策划展览的目的与意义。”王树金说道。

201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作为当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强调了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在文化传承、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这也进一步要求展览在挖掘文物背后深刻历史内涵的同时,应加强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使文物的意义与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关联,从而表达出观众所在意的、关注的时代性和相关性中的内容与思想,并得以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

尽管宋朝文人的许多休闲方式在今天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背后的思想已然化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对于“心闲”的追求将一般的休闲情致提升内化为精神的超越性理念,潜藏在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中国人的深层思维之中。“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展览能够唤起观众心中对于生活本质的重新思考,从历史中寻找幸福生活的答案,这也正是本次展览的意义所在。”王树金说道

展览信息

展览:“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

展期:2020年10月15日——2021年1月15日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T2展厅

(文字、图片来源于弘博网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