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新西湖,新Corner汇入上海艺术季

2020年是全球最为动荡不安的一年,处于隔离状态下的个体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生存危机。而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显得更为脆弱,“共克时难”成为人们共同的祈盼与慰藉。艺术创作也是这样,既需要保持个体的独立思考,又需要同具有共同理想的艺术家们进行交流。

由来自杭州西湖湖畔中国美术学院的5位艺术家井士剑、李青、余旭鸿、金阳平与郭健濂的新西湖绘画,以关怀中国艺术的根性与个体境遇为目标、将绘画作为方法论、突出时代特征与历史联系。他们继2019年8月1日首次在德国柏林EIGEN + ART画廊举办展览“西湖:超越常规”之后,于2020年11月8日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举办展览。

1

▲ “新西湖-多维表现绘画艺术展”开幕式嘉宾合影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艺术大多是个体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个体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会使得彼此的艺术发生变化。以民国时期的瓷都——景德镇为例,“珠山八友”就是这一时期陶瓷艺术的顶峰。而反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即使是住在了一起也很少发布成立某种组织的宣言,如繁荣一时的北京圆明园与面临诸多问题的宋庄;即使成立了一些组织也容易产生分歧,如上世纪80年代具有明确创作理念的“新刻度小组”。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状态,就像意大利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出版的一本书——《艺:术各自为战的运动:亲历中国当代艺术20年》。 

2

▲ 莫妮卡·德玛黛与其著作 图片来源:网络

新西湖绘画的理念构成

新西湖绘画是以关怀中国艺术的根性与个体境遇、将绘画作为方法论、突出时代特征与历史联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流派。新西湖绘画的核心是对艺术创作空间与时间综合形态的维度认知,对历史和当下视域的开放把握。

井士剑表示“中国绘画的特征所代表的宋画精神突显出人文批判的理念,新西湖绘画弥合了从南宋到现在的文化断层。”而新西湖绘画的艺术家们正是以杭州特有的人文地理洞察世界的存在,寻找在当下景观社会的重返自然之路。

3

▲ 震旦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黄圣智致欢迎辞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4

▲ 井士剑在“新西湖——另一种可能的当代绘画“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李青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他的“窗”系列作品讨论了观看权利与社会景观等多个话题;余旭鸿关注的是从自然风景中追寻中国传统绘画的痕迹,在颜料的堆积中调和现代化进程的矛盾;金阳平关注社会中的人的困境,其作品独特的展示方式也是一种剧场化的呈现;郭健濂关注自我空间的封闭性,作品中私密空间的独特氛围展现出一种心灵的风景。

5

▲ 另一种姿态,130cmX150cm,布面手绘,井士剑,2020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新西湖绘画的两场展览

2019年8月1日, “西湖:突破常规”在EIGEN + ART画廊开幕。EIGEN + ART素以较高的学术水准跻身德国高端画廊前列,而这此展览也是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首次有学术主张、有体系地登陆柏林艺术界。

6

▲ “新西湖绘画“艺术家与画廊经理Judy(左四)、资深合伙人Wahala合影(左二)图片来源:于奇赫

在此次展览的空间中,中德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共同编织了一个网络,在跨文化的语境下用不同的媒介与形式语言交流空间和时间、自然、以及政治、社会、等话题。该展览除了新西湖绘画的艺术家之外,还有包含3位德国艺术家,他们分别是大卫·许奈尔(David Schnell)、凯·徐曼茲(Kai Schiemenz)、提姆·埃特(Tim Eitel),其中有两位是“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业于历史悠久的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

7

▲ 柏林“西湖:突破常规”展览开幕现场  图片来源:courtesy Galerie EIGEN+Art Leipzig/Berlin

2020年11月8日,“新西湖-多维表现绘画艺术展”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举办,继续展出“新西湖绘画”架上绘画作品。此次展览中井士剑带来的大幅版画作品与布上作品,以一种意向性的绘画语言展示他心中的东方图景,并且这种充满倾向性色彩的背后充满一种对于人类存在的迷思。李青的《互毁而同一的像·龙王庙》不仅仅是借助一种简单的形式来唤起某种历史感,而是对于艺术观看方式与现实经验的多重探讨。

8

▲ 展览现场中井士剑的版画作品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9

▲ 互毁而同一的像·龙王庙,210X200cmX2 ,布面油画,李青,2011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10

▲ 互毁而同一的像·龙王庙(局部)布面油画,李青,2011 

余旭鸿的《古田饫视图》融合了东西方诸如虚实、抽象等观念,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山水主题进行了新的解构与表现。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很多不清晰的细节营造出一种萧散的氛围,在物象之外追求一种自我内心的审视。金阳平的《安全》从个人与集体的视角对社会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舍弃了画框而选择了剧场式的穿环悬挂,探索了绘画性表现空间的多样化。

11

▲ 古田饫观图,300x80cm,布面油画,余旭鸿,2016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12

▲ 山之二,120x40cm,布面油画,余旭鸿,2016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13

▲ 安全,100x100cm,幕布绘画,金阳平, 2020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郭健濂的《被隔除的园林之一》从艺术家的日常经验出发,营造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私密性空间。同样,窥视、聚焦等充满丰富心理感受的观看方式同过帘子、灯光等物体展开,并充满了一种对于时间的留恋与个人边界的试探。总的来说,新西湖绘画的5位参展艺术家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来抒发某种情感、围绕“多维”与“表现”组织画面,从绘画实践的方式让观者重新理解事物,来抵抗中国当下的消费化、娱乐化、虚拟化与碎片化。

14

▲ 被隔除的园林之一,50x60cm,布面油画,郭健濂,2019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新西湖绘画的思想脉络

“新西湖绘画”是富有理想的,的多维表现来源于艺术家们对中国南宋时期的院体山水画的人文情怀的崇尚与致敬。而相较于十九世纪由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组成的“西湖画派”,“新西湖绘画”的艺较于十九世纪由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组成的“西湖画派”,“新西湖绘画”的艺术家们更多追求的是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西湖画派”诞生于上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初始阶段,受到欧洲西洋画法的影响,老一辈的艺术家美育家的思潮多停留在中西文化碰撞及技法融合的层面,较少关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在当下繁杂纷扰的社会中,“新西湖绘画”的艺术家们,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让架上绘画创作的意图变得纯粹。

15

▲ 本次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井士剑在曾表示:“其实我们更主要的是从一个大历史去的角度去考量绘画,而不是想去探讨最基本的近代史。我们还想为什么说到回到像她说,我们要关键词,就是把它回到艺术风格,它有强烈的艺术风格,但它也有社会的渊源和艺术家个人的创造性传统,这个我们是关注的,我们不关注今天艺术家如何成功,而是关注文化如何建构。现在看来我们找到这样一个点,非常非常有意思,这个点也不是说凭空想象的,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践行的一个东西。就是大家都一直在做做做,其实只有我们做到一定程度了,我们才能找到这样一个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16

▲ 本次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新西湖绘画的现实关切

我们应该如何回应人的困境?一种说法是当人不在产生,困境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所以对于遭受过多种情感、生存危机的人,会走向一种“反生育”的路。我们还需要寻找别的方式回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然存在。最激烈的做法是直接走向死亡,自杀就成为一种回应。但是实际上自杀只回应了人的困境的某些方面,实际上是一种回避。

17

▲ 本次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其他的回应方式。某些方式在被采用时并没有被明确当成是回应,比如说架上绘画。人们常说艺术具有疗愈作用,这或许可以成为对于困境的一种回应。但是这类作品不应该是装饰性的、娱乐化的、甜腻的或是极简的,向人们传递一种“乐观态度”。因为持有乐观态度的人会低估人的困境,甚至这种乐观态度在极端的条件下会让人飘飘欲仙、忘乎所以。新西湖绘画的作品不断地创造世间的意义,力图减轻而非加重人的困境。

18

▲ 《诗书画》杂志总编、巽汇XUNWAY总策划寒碧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19

▲ 批评家、策展人李旭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0

▲ 艺术学博士、PSA展览部主管项苙苹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新西湖绘画的作品并不传达一种乐观的态度,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描述焦虑、挣扎、控制、景观化、私密等社会化与情感化的问题。这些艺术家们对历史和当下视域的开放把握,以敏锐的社会视角与超越物质世界的中国式的宇宙观,体验着人作为世界存在的尺度。新西湖绘画面对现代知识对信仰的围剿,主张“绘画是一切艺术的方法论”,实际上是在关切个人的灵魂危机。

21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夏可君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2

▲ 艺术家、策展人了了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3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策展人李翔宁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在新西湖绘画的作品中,现代心灵的疾病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人类面临的诸多困境,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灵被遮蔽了。诚如哲学家阿拉斯代尔·查莫斯·麦金泰尔(Alasdair Chalmers MacIntyre)所言,具有鲜活感的道德,只能发生于富有生命力的实践共同体中;而这样的共同体中必有引领者、追随者,而这里的追随者并不是服从权力。这样的实践共同体也就相亚里士多德说的“向善的城邦”,公民道德就在其中。

24

▲ 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光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5

▲ 艺术家王懿泉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6

▲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艺术》杂志主编徐可在论坛发言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27

▲ 观众观看展览中李青的作品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由少数艺术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在撕裂的时代努力缔造团结。这种“撕裂”是人性的撕裂,所以井士剑提到新西湖绘画的“弥合”,实际上是团结人们的心灵。新西湖绘画作为一种实践的共同体,充分感受了人的困境的沉重,将会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一股系统性的力量。

关于艺术家 

28

井士剑,1960 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黑山县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工作和居住于杭州。新西湖绘画概念的提出者。

29

金阳平,1971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杭州。

30

余旭鸿,1975年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教育部美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艺术家,工作和居住于杭州。

31

李青,1981年 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湖州市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杭州。 

32

郭健濂,1977年 出生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艺术家,工作和居住于杭州。

展览信息

33

“新西湖-多维表现绘画艺术展”

主办单位:震旦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

参展艺术家:井士剑、李青、余旭鸿、金阳平、郭健濂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8日- 12月6日

展览地点:上海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震旦博物馆一楼艺文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