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 作者:杨卫2020-11-10 17:06
原标题:科技艺术是艺术还是科技?
面对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的话题,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发了我对科学和艺术的思考:一种是以邱志杰为代表的“科技至上派”,不仅肯定了当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而且还试图用科技重新定义艺术;一种是以王璜生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派”,认为科技只是艺术的手段之一,借以表达人的精神才是艺术的目的。这两派观点形成鲜明的对立,同时也代表了当代艺术的两个思想维度。那么,科技是否可以改变艺术?抑或艺术将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自身改变呢?这似乎又回到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其实,科学是一个近代概念,在古希腊它属于哲学范畴,其拉丁文“Scientia”,即是指“知识”“学问”。从哲学角度出发,它和艺术本是同一个源头,都是产生于惊奇,并致力于发现。但是,在其演进与实践的过程中,却因侧重点不同而产生了分野。科学虽然起始于形而上,即致力于寻找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但往往是作用于形而下的,用尼采的话说,就是“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因而,当科学转化为科技手段之后,往往都是用来促进生产,解放人的生产力。而艺术则不同,它虽然取材于物质,却是指向形而上,是借用某种物质形式来解放人的精神。这两者之间相辅而行,又不断形成交叉,正是艺术获得形式突破的动力所在。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技手段的发明,其实都离不开艺术的实验。暂且不说中世纪盛行的炼金术,只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其对科学的兴趣,便是源于他对艺术的探究。不过,达·芬奇的科学实验,还是为了解决艺术的问题。正因为如此,20 世纪的“观念艺术之父”杜尚,才要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炼金术联系起来,通过艺术观念改变物理形态,直至改变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如果追究起来,杜尚与达·芬奇仍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当然,今天的科技艺术,要比前面谈到的这些话题更为复杂。其复杂性在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高科技时代的来临,早已将人类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生产力的命题抛之脑后,而变成了科技正在改变人类,塑造着人类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这样一个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艺术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科技艺术的出现,以及业界热衷于探讨“科技创新与策展未来”的话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我的理解,无论是邱志杰的科学改变艺术,还是王璜生的艺术利用科技,都是出于艺术家对时代的敏感,也是源于艺术的自觉。我虽然并不认同“科技艺术的出现将重新定义艺术”的观点,但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科技改变了艺术的形态,也丰富了我们的感知。
(文字、图片来源于中国美术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