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澎湃新闻 作者:陆林汉2020-11-04 10:28

原标题:一代书家白蕉艺术馆开馆,在古镇品读白蕉笔墨才情

民国海上有三绝之说,即“白蕉兰、石伽竹、野侯梅”,“白蕉兰”说的就是白蕉。白蕉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现当代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家,是现当代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2020年11月3日,在白蕉诞辰113周年之际,“纪念白蕉诞辰113周年暨白蕉艺术馆开馆仪式系列活动”在上海金山区举行。白蕉艺术馆地处金山古镇张堰镇花贤路29号,是由张堰古镇中的一所老宅改建而成,该馆从白蕉的家族、金山的历史人文、白蕉的艺术与交友三方面来呈现白蕉的艺术与情怀。

1_副本

白蕉

上海金山区张堰是艺术家白蕉的故里,多年来,金山区致力于白蕉艺术的研究与传承。目前,金山博物馆藏有白蕉相关文物文献192件(套),其中书画作品81件(套),并整理出版《白蕉书画集》《白蕉文集》,举办《君子如兰》艺术特展,召开《重估白蕉》研讨会、举办《宗师白蕉》专题讲座等,吸引了社会各界目光,“白蕉热”也日益升温。

张堰,雅称留溪,因唐时建有张泾堰而得名,沿袭千年,号为 “浦南首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积极筹建后,如今白蕉艺术馆已落地张堰,正式对外开放。据悉,该馆由金山区博物馆管理,选址张堰镇花贤路29号,是由张堰古镇中的一所老宅改建而成。

2_副本

白蕉艺术馆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张堰人,本姓何,名旭如,名治法,又名馥、旭如,别号别署甚多,有复翁、复生、济庐、云间、云间居士、养鼻先生、海曲少年、江水词人、不入不出翁、天下第一懒人、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他是我国著名书画家、艺术教育家,南社纪念会成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他出身书香门第,才情横溢,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与徐悲鸿、邓散木并称“艺坛三杰”。

新中国成立后,白蕉积极参与上海美术馆、图书馆筹建,中共一大会址的恢复工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等。著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白蕉》、《云间言艺录》、《书法十讲》等。

白蕉艺术馆集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以白蕉先生生平事迹与艺术成就为主线,结合金山区博物馆多年来潜心征集到的白蕉书画作品及白蕉后裔新近捐赠,着重展现其在诗文、书法、绘画、篆刻、论艺等方面的艺术成就,通过展示版面、人物雕塑、多媒体投影等多种形式呈现。

1907年的11月3日,白蕉诞生在江南古镇张堰的一个名医世家。白蕉祖父何朗夫是一位中医,从张堰周边的染店桥搬至张堰镇,白蕉父亲何宪纯继承父业,先学中医,后又学西医。他热心文化、教育、医疗公益事业,曾创立张堰图书馆、钦明女校、公明小学、自新医院、董理同善堂、济婴局等,同时他思想开明,通诗文、善音律,是一位园艺爱好者,经常在庭院中栽种各类花草。

上世纪30年代,随着沪杭公路的开通,张堰以南戚家墩开辟海滨浴场,何宪纯与姚光、张仲田、曹中孚等会乘着游船至海滨浴场,吟诗留文,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何家与张堰望族高家、姚家为世交。

白蕉两岁时,高旭在张堰“万梅花庐”写成《南社启》,宣告南社成立。白蕉父亲何宪纯与南社主要领导人高旭、姚光两家交情甚笃。上世纪30年代,随着沪杭公路的开通,张堰以南戚家墩开辟海滨浴场,何宪纯与姚光、张仲田、曹中孚等会乘着游船至海滨浴场,吟诗留文,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在千年古镇及南社文化的浸润下,天资聪颖的白蕉,自觉接续云间文脉,以超乎常人的艺术感知力与创作毅力,在诗文、书法、绘画、篆刻等领域独树一帜,痴狂求索,甘之若饴。

3

展厅现场

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告诉记者,展厅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白蕉是如何受到父辈启发的,“比如白蕉父亲喜欢园艺,曾出版过相关书籍,而白蕉就曾回忆过小时候帮助父亲打理兰花,观察兰花,画影描兰,这也奠定了他喜欢画兰的基础。”

“艺术馆展厅的第三部分则着重展现了白蕉的书画艺术,包括白蕉《书法八条屏》,该作品也是目前所知其体量最大的作品。此外,在展厅末端展示着白蕉的交友及名家唐云、邓散木、黄宾虹、沙孟海等人对其评价的文字。”余思彦这样说道。

白蕉书法取晋唐之风流,得“二王”之精髓,开现当代“帖学”之新风,是现当代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沙孟海盛赞其“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他与沈尹默、潘伯鹰驰名海上,并称“书坛三杰”;白蕉品性高洁,作画以写兰著称于世,少时朝夕观赏、描影自娱,结四十余年 “生命与共”的兰蕙情缘, “白蕉兰、石伽竹、野侯梅”并称民国海上画坛三绝。此外,白蕉仔篆刻上法古融今,黄宾虹盛赞其“大作篆刻深厚、不落纤巧家数”、“迥非时贤所能企及”,并为高燮、郑逸梅等名家所激赏。

5_副本

白蕉七言联

自幼在书香门第中长大,使得白蕉从小就养成了高尚的审美法则。在革命运动爆发后,尚在学生时代的白蕉又积极投入到报国的潮流中去,并与进步青年创办爱国刊物,由此认识了一大批日后在中国艺术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就有如徐悲鸿、周练霞等人。此时的白蕉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他满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并将此倾注到艺术创作中,为他个人风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6_副本

邓散木字、白蕉兰花图

晚年的白蕉,开始于各地讲学,他以简单的理论、幽默的语言解释了许多书法界的问题,如论执笔,“怎样去执笔,这问题又正和怎样去用筷子一样,简单而平凡。”论选帖,“选帖这一件事真好比婚姻一样,是件终生大事,选择对方应该自己拿主意。”论碑与帖,“碑与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碑版多可学,而且学帖必先学碑。”“碑宏肆;帖萧散。宏肆务去粗犷,萧散务去侧媚。”论字儿的神采,“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佳人不言而光华照人。”他把别人能体会到但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非常轻松而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在白蕉的书法作品中,《兰题杂存》最为知名,里面主要写白蕉了解到的兰蕙文化渊源及写兰技法介绍。《兰题杂存》中,白蕉对兰的论述强调的是原则和要点,言语简约,却意韵无穷,加上白蕉技术娴熟的自由挥洒,高山流水气蕴奔涌流泻,成就这幅高作。

传世有两幅《兰题杂存》,一幅原由翁史焹所藏,现藏于朵云轩,一幅原由沈禹钟藏,后藏于孙正和。沙孟海先生正是在观赏孙正和所藏《兰题杂存》后,作有题跋:“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闻其近寓沪垒,缘啬一面,引为憾事。”惺惺相惜之意跃然纸上。

9_副本

白蕉艺术馆,铜刻雕印的《兰题杂存》

白蕉的一生,是学者、诗人、书画家的一生,他在短暂的六十年间,经历了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阅进人间冷暖,而正是在这样的经历下,他的傲然风骨最终与他的书法艺术浑然一体。

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白蕉哲嗣何民生委托其女何琼女士,代表白蕉家属向金山区博物馆捐赠《白蕉书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册页。该册页作于1965年,为白蕉晚年的代表作品,共收录毛主席1925—1962年间所作诗词37首。更难能可贵的是,册页由何民生亲自整理、题签并装裱制盒。

余思彦表示,“此前在金山区博物馆由于展厅的限制,无法很好的展现这些书画作品,而白蕉艺术馆则给予了展示的机会。这一次也是将白蕉的重要作品做了一次展示。希望未来不光是白蕉的书画展示,也成为一个在金山的书画、学术交流的平台。”

(文字、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