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凤凰艺术 专访 | 川美80年校庆:461位艺术家,603件作品,1部校史更是半卷当代史

“80年,砥砺前行,弦歌不断。八秩川美历经了筚路蓝缕到充实提高,进而辉煌壮大的发展历程,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铸就了川美艺术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学术品格。”——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

1_副本

▲ 展览现场

461位艺术家,603件作品,16000平米的展厅,哪里能看到这样的展览?这461位艺术家还是出自同一所院校。

四川美院美术馆便呈现了这样一场展览,“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展”(1940-2020)于10月28日开幕,这仿佛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展览。

2_副本

▲ 四川美院美术馆

渝州有川美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万千川美学子心系这个夜夜雨的重庆。(是的,由于历史变革,川美在重庆而非四川)。

3_副本

▲ 展览现场,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艺术史学家、策展人吕澎,与中央美术学院副馆长、艺评家、策展人王春辰在程丛林的画前

一场展览、更是一部校史、甚至是一段中国艺术发展的梳理。从一楼的展厅盘旋而上,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法绕开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一件件呈现在观者眼前。

4_副本

▲ 罗中立,《父亲》,195x134cm,版画,2009年

川美77、78级毕业生在艺术界久负盛名,而本次川美美术馆的校庆展,并非旨在突出某几位校友的作品,而是重在梳理一种文脉、讲述一种与时代同发展的川美脉搏。

由于川美独特的基因,一部校史,在此,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发展的某种缩影。

5_副本

▲ 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附近的涂鸦

1940年,川美初创,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变革至成都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由贺龙、刘伯承元帅创办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艺术骨干战士随军南下在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创立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1953年西南人民艺术学院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是当时中国五大美术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现校名由郭沫若提写。

于是,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于重庆、于西南,更像是某种文化灵魂与艺术信仰。相比于艺术机构更为密集的北京或是上海,川美以独特的西南经验长久屹立。

如今,或许会有人将川美或是川美美术馆看作某种网红打卡地,但这正是川美于西南之重要意义的体现——在此艺术与当地性紧密相关。

6_副本

▲ 展览现场

正如庞茂琨院长在展览前言中所写下,“在80年的创作历程中,四川美院一直是中国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各个时期均涌现出代表性的艺术家与代表性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川美院的艺术家敏感社会现实的变迁,把握历史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强调人文关怀,用作品表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理想与艺术精神。”——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

川美人如何说川美

山城入夜,而属于川美的生日晚会似乎才刚刚开始,而这场晚会又似乎属于整个山城。

由于疫情仍处于需要警惕的阶段,学校对于进出的人群进行了严格的把控。还在飘着零星的雨滴,已有许多行人围在川美美术馆的门口观看庆祝川美80周年的视频。

7_副本

▲ 四川美院美术馆灯光秀

夜幕已至,川美的灯光秀点亮了川美美术馆旁的一片重庆森林,也点亮了雾都的这个夜晚。

除了为国人所知的火锅、说唱,川美如此骄傲而又缤纷地宣示着在中国西南重镇的地位。而如此绚烂的灯光,仿佛也在诉说着,川美不仅仅只是油画而已。

8_副本

▲ 四川美院灯光秀,图源:网络

这一夜,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所有川美学子再次感叹,这确实是一个让所有校友都为之自豪的母校。

而这,其实是一代代川美人不懈坚持的成果。“凤凰艺术”在开幕现场,采访了不同年代的川美人,在未来已来之时,聆听他们讲述他们的川美故事。

而川美人口中似乎都离不开“时代”、“传承”、“家”、“感恩”、“风雨”与“历史”。

9_副本

▲ 艺术家、四川美院原院长罗中立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今天特别难得,见到了当年我们77、78级的班主任。

我觉得最大的感受是,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四川美术学院80年的风风雨雨走过来,一路有它的精彩和它的辉煌。

其实,校园就是家园,我们川美人也一直把川美当成自己的家。我希望我们四川美术学院人沿着这80年所取得的成就,继续前行。——艺术家、四川美院原院长罗中立 (川美77级)

10_副本

▲ 艺术家刘虹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川美是我们青春时光,在改革开放刚开始之时,它突然向我们敞开。让我们在一个似乎不太可能读大学的年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这样走进了校园。

在那么多的考生当中,我们被幸运的录取了,考上大学就似乎乘上了一个时代的列车,使得我们能够跟着历史往前走。真的如同这个展览的名字一样,与时代同行。——艺术家刘虹 (川美78级)

11_副本

▲ 艺术家、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川美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从附中到现在,40多年,川美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亲历着它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如今它已然成为我的生活全部。

一代代川美人薪火相传,铸就了川美艺术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学术品格。作为新时代川美人,我更有责任秉承“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积极探索创新,主动服务社会,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不断续写华丽篇章,以“出人才、出作品”的办学特色,致力于探索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川美之路”。——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 (川美81级)

12_副本

▲ 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我在川美待了24年,这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现在工作的岗位。我觉得川美最大的特色是有一种艺术的传承,而且它一直有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

本科的时候,我就读的专业是美术教育系的绘画方向。在我本科阶段,有非常知名的艺术家,像张晓刚老师,刘虹老师,龚玉老师等等,一批在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做我们的老师。

所以从一开始,除了在学院完成基础的训练和学科积累以外,这些老师的存在,让我们在本科阶段就开始接触到,什么是当代艺术,什么是当代绘画,什么是艺术创作。所以那个时候,虽然也不是特别懂,但是我们会下意识的去关注当下发生的一些艺术现象。——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 (川美96级)

艺术家张晓刚遗憾因病未能抵达现场,通过网络,他特意发来了对母校最真挚的祝福。

一个人不论来自何处,不论他走多远,再多经历,再大的变化,对母校的记忆和感情在心灵深处永远是最温暖最刻苦铭心的。我们这两届学生有幸赶上了一个国家在浩劫之后开始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每个学生在灵魂上和认知上都经历了无法复制的时代洗礼和激情,这是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一次觉醒,也是一次艺术上空前的激活,所以会产生一批至今来看仍然充满力量的博物馆级的大作品。这些作品出自天才之手,更来自“上帝”(大时代)的神示。它们超越了地域,学校,资讯等等的局限,达到了那个时代的人性和文化的顶点,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珍贵证物。

母校一直随着国家和时代的动荡变迁在成长,四十岁时终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路起起伏伏,八十岁时再次遇上了空前的全球疫情……衷心地为母校祝福,始终相信母校会越办越好!永远的感恩……——艺术家张晓刚 (川美77级)

13_副本

▲ 开幕式嘉宾合影

怀着对母校永远无法磨灭的感情与感恩,众多川美学子聚集于此,以展览代校史,向世人讲述独一无二的川美。

川美老一辈的教师与功臣,范朴、钟茂兰、夏培耀、马一平、张方震均来到了开幕式现场。年华过去,他们已白发苍苍,或许年轻的学生已认不太出他们的脸庞,但他们的精神已被永久传承。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在开幕式上,对川美送出了这样的祝福:“川美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一大批大家。就像改革开放四十年,让大家推荐一件作品,几乎都会推荐罗中立先生的《父亲》。

川美要感谢老一辈艺术家,而今天晚上注定是一个无人入眠的夜晚。”——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

603件艺术品该从何讲起?

基于一种文脉的梳理宗旨,本次展览采用线性叙事的手法,从川美的源头讲起。但正如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所言,

“如果只是线性叙事,又不足以说明川美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增加了11个板块的主题,将某一个阶段的重要性抽取出来,呈现四川美院在当时创作当中最典型的艺术现象。”——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

由此,本次展览按时间线索分为两大板块:1940-1978年、1978-2020年,在两大版块由十一个专题展组成。

14_副本

▲ 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为1940-1978专题展,分为“理想先驱——四川美术学院初创时期设计教育文献展”、“川流不息——四川美术学院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艺术创作”、“承传启合——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实践与探索”、“身份认同——川美雕塑的民族化探索”、“小人书,大境界——四川美术学院连环画专题展”五个专题;

第二单元为1978-2020专题展,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语言之思”、“传统再造”、“意象生成”、“实验之维”六个专题。

作品太多无从一一谈起,在此“凤凰艺术”为您挑选了几件作品。通过展览的一角,来尽可能地体悟川美的文脉。然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川美厚重的80年历史还需观者亲自沿廊,细细体味。

1940-1978专题展

15_副本

▲ 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在“工”字房前合影 左二李有行、左三张秉瑛、左八沈福文、左右杨涤玄、右一毕晋吉、右五庞薰琹 右六雷圭元,1943年

在1940-1978专题展中,展览为观者呈现了那个或许我们并不是很熟悉的川美——革命年代时的创作作品、艺术前辈在建国后的国画实践、民族化探索中对中国雕塑的建构、新文化运动后对中西融合的探索以及几代川美人耕耘出的连环画的一方天地。

李有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和西南艺术教育之奠基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人和首任校长,西川美术学院创始人。

他中年以后,致力于水粉画,被称为“东方色彩大师”。他经常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界的美。画花首先要爱 花、看花。”而这幅《云涌高原》,也绘出了一种自然的美。

16_副本

▲ 江敉,《战鼓》,黑白木刻,35x50cm ,1962年(参加第五届全国版画展,属于专题2“川流不息——四川美术学院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艺术创作”)

江敉,上海沦陷后辗转于赣鄂湘桂黔川等地,以毛笔金刀宣传抗日救亡。1953年任四川美院绘画系副主任、教授,为川美版画专业创建者之一。

改革开放后,江敉的版画更是如火纯青,黑白疏密,刻运自如,刀法精微。《战鼓》中施黑布白大胆,刀法洗练,人物饱满的情绪伴着阵阵鼓声从画中传出,激励着观众。

李文信,“巴渝新三家”之一,其作品《长征》为其成名作,系为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为入驻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第一张国画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1960年又再度刊登在《人民画报》封面。

17_副本

▲ 龙德辉,《觉醒》,铸铜,110×60×140cm,1960年,(属于专题4“身份认同——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的民族化探索”)

龙德辉,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任雕塑系主任。其六十年代创作的《觉醒》、《水库建设者》,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他曾说到,艺术创作首先要让人民大众看得懂,“我们过去还没有这种市场观念,做出来的东西主要就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昔日血泪》画幅之中,画家对水墨意味与构图方式的探索亦见用心,重墨的运用及浓淡虚实的对比,使画面丰厚而又饱和。

这种削减传统人物画的装饰性而倾向于表现性的画法,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值得继续发扬的创作思路。

1978-2020专题展

18_副本

▲ 展览现场

展览第二单元(1978-2020)部分分为:“时代强音”、“现实关切”、“语言之思”、“传统再造”、“意象生成”、“实验之维”六个部分,与第一单元下设的专题展览呈现方式不同,展览第二单元的六个部分饱含着四川美院师生思想和艺术、情感和意志、精神与技巧的美术作品展示以直观的、一目了然而又令人回味的视觉呈现,展示了四川美术学院1978-2020的间艺术创作的迭代与创新。

程丛林,川美77、78级油画系学子。他曾是“伤痕美术”代表人物之一,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如实地描述他们的悲欢离合。

作品《1968年X月X日雪》在建国三十周年的全国大型美展上(文革后第一次全国美展)使程丛林步入艺术界,并一举奠定了自己在美术界的地位。

19_副本

▲ 庞茂琨,《副本No.12》,布面油画,右上350cm、右下350cm、左上138cm、左下450cm,2019年(属于“现实关切”单元)

“副本”系列是庞茂琨前一个阶段“折叠”系列创作在空间和媒介上的拓展与延伸,是艺术家基于科技之于人类社会的创新与危机的一种直觉式思考。

庞茂琨曾表示:“许多年来,我从未刻意回避古典艺术,相反,我对它有着一种眷念,这种眷念一方面是出于对风格、图像的个人喜好,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曾经坚信人类一直活在历史之中,未来也总是在历史中徐徐展开。”

周春芽曾以4.7亿元总成交额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在世艺术家。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期间,周春芽从阿坝州采风回来后,以对当地藏民粗犷形象的深刻记忆创作了《藏族新一代》,强烈的表现力与绘画性在这幅成名作中初见端倪。

周春芽的画布上,花卉不仅有传统绘画的写意和典雅,也有他个人赋予画面的自由和艳丽。

罗中立的这幅画作,以西方艺术的语言,技术以及材料,来表现东方的风景,是一种对风景画的重写。

在任川美院长期间,罗中立曾说道,一所学校,更是一座精神高地。而对于新校区的建设,他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特殊的成长经历这样一个背景下,体现我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以及我们对生态环保、对艺术、对美,对什么叫美、怎样才美等等这样一些问题,交出的一个答卷。”

20_副本

▲ 何多苓,《杂花写生No.2020-23》,100x200cm,布面油画,2020,(属于“意向生成”单元)

何多苓曾如此说道他的杂花系列,“因为我画了40多年了,画到现在我觉得我开始进入比较新的境界,在对待客观世界、对待生命体时,不论人还是花草,我都觉得它们在宇宙中具有同等价值、同等权利,我都用同一态度去表现它们。”

何多苓的画作,无论其诗意的表现形式如何,其背后不变的是他对画的理解,他自己的审美取向。与流行无关,与潮流无关。

展览信息

21_副本

资料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