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原标题:凤凰艺术 | 央美美术馆疫后首展,马路&吕品昌以“炁象·埴象”重启

不知道,恰恰是我真正要做的事情。这个世界因为有许多的不知道而有魅力。不知道的视觉产生了绘画,当自以为都知道时,绘画就死了。是不知道激励了想象,促成了认识,使理解成为可能。不知道是人类进化的前提。——马路

2E7461B56220E261B827DE46D92CA9FD5E43F10C_size59_w1080_h802

▲ 开幕式现场,参展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 马路教授致辞

民族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是影响审美创造活动的一种不该忽视又不虚夸的积极性因素,在沉静中潜心品读本土文化的文脉传统优势,必给艺术创作带来活泼生机。——吕品昌

B28F1DD1826CAF3E6D08E9BC08A7F719FF8F3795_size49_w1080_h767

▲ 开幕式现场,参展艺术家、 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 吕品昌教授致辞

10月17日,“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20:炁象·埴象——马路&吕品昌的艺术”双个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在艺术界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提名展”,一直都是中央美术学院在学术形象上的一个特色部分。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指出,“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学科是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岁经百年,传统丰厚。几代艺术名家名师始终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同步,艺术上不断探索,笔耕不辍,教学上培育人才,倾注心力,为引领和推动中国造型美术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EDA6CBA6E04453CBA314EC15B919CAFF10C80EE4_size49_w1080_h790

▲ 开幕式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自2010年开始,学院连续举办造型艺术“提名展”,旨在推介在艺术思考、学理研究和语言探索上都达到时代高度并卓成一家的本院教授,通过展示他们的实践方式与成果,促进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学术上的严肃性和学理上的严谨性是这个展览的最大特色,体现了中央美院坚守的学术准则。得到本次“提名”的马路、吕品昌二位教授就是长期坚持学术正道方向,以开阔的文化胸怀融汇中西、入古出新、深研语言、从而实现当代建树的突出代表。”

D2B070EC86BA9B687B9196D1C505091AA37F9591_size89_w1080_h740

▲ 开幕式现场

本届展览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原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马路教授和原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的新作共计一百余件,其间展示了两位艺术家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炁象:生命之象

马路曾在第一本画集里说自己是一个爱睡觉和做梦的人,隐喻而形象地说明了自己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里他似乎模糊了艺术与梦境的边界。在他的作品中,梦非梦,雾非雾。似在梦境又有着超出梦境的幻美。

马路是改革开放之后首位公费留德深造并第一个将德国新表现主义风格带入中国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在新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形式的探索中一路走来。

马路曾接受采访时谈过,“以前对绘画的想法并不多,出国前把自己学过的各种流派都尝试过。但德国的艺术教育,没把艺术创作的形式区分得太清晰,学生们能创作和学习的范畴也非常广泛:版画、雕塑、油画都对我有影响。”艺术形式和边界的模糊算是给了马路一种十分自由又不受任何拘束的尝试。“你是搞纯艺术的,但什么都可以做。那时候在造型艺术学院的自由艺术系,包括建筑、艺术各个方面,广泛涉及各种内容反而蛮有意思的。”

8EA26226B2DFEBEB82D7E4A4585DA0CDB4421694_size176_w1080_h1266

▲ 马路 那潮 丙烯、综合材料 280cmx210cm 2010年

7F9EECC7923373556B98ED7314DE84C552278B19_size72_w1080_h678

▲ 马路 一笔红云 丙烯、综合技法100cm×160cm 2014年

早些年前在进行了自我绘画方式的梳理后,马路渐渐进入从具象到抽象的绘画过度阶段。而此次展览展出了他2010-2020年十年间创作的新作却无法完全定义成为抽象或是具象。

6423D3E2A6BFD1D768DBC30FDD98BD500D5F31F8_size110_w1080_h768

▲ 马路 非玉 丙烯、综合材料100cm×140cm 2014年

F01F3C714D5C023C8DE37E0784DC4A216439944B_size148_w1080_h915

▲ 马路 炁象 丙烯、综合技法180cmX210cm 2014年-2020年

而正因如此, 此次马路拒绝将其作品贴上“抽象”的标签, 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作品中有光、空间、质感、形态,这些都是具体的事物; 但也同样抛弃了“意象”的归类, 策展人红梅解释为因为他的作品并不是完美再现头脑中的事前构思,而是一种顺势利导发现未知的过程,不到结束,艺术家自己都不知道作品最终的面貌会是怎样。

于是,马路发明了“炁象”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艺术。

“炁”是古语,有多重含义,而在原初的语境里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概念,可以指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性的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炁”大体同于“气”,但在语意上几乎没有了原初哲学概念的含义。

“象”是一种惯例的说法,如具象、抽象、意象等,指的是一种外部的面貌。 策展人红梅认为, “ ‘炁象’合在一起,表明了马路最近十年艺术探索的核心特征:尽管他用光、明暗、空间、质感这些西方古典艺术的再现技法,但却再现了一种自然和人工一起创作出来的景观。”

因此,在马路的这些作品中,自然获得了自己的生命,人为的因素则是获得了自然的永恒性。这些作品也由此表征了马路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探索路径。

此次“炁象·马路艺术十年”分为三个学术版块:那系列(2010-2013)、听系列(2014-2016)、重叠系列(2017-2020)。

“那系列”是马路从表现和超现实走向新阶段的开始,自此马路作品的表现对象从对人和社会的思考转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听系列”是“那系列”的延续,这是一个更加追逐内心感受的过程。“重叠系列”则是更为综合的生命体验,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的综合性认知之后的视觉性呈现。

31A6117CF75F3BD00CE8A4DC246EFBE08C5EFA40_size77_w1080_h810

▲ 展览现场

马路运用了独特的新型艺术语言重新塑造了人们对于“具象”、“抽象”的定义,他的作品有着后现代的破碎美感,但又有着纯真宁静的平和。

埴象:匠心之象

据黄积鑫《回返与再造——吕品昌》一文中回忆,1978年,还没满16岁,吕品昌就挤入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考上景德镇陶院雕塑系;198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不到20岁就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1985年,又成我国陶艺专业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这样学霸的经历使吕品昌脱颖而出,在一帮比他大几岁的前辈面前也不逊色。吕品昌称“绘画的手段有限,这正是我所要的自我约束。”也是这样的约束让吕品昌的陶艺作品得以在不同的材质媒介中穿行,同时还可在当代与传统中进行无缝转化。

92AEB0CC063F9A087F22C0DFD851149819816C33_size92_w1080_h770

▲ 吕品昌 金砖no.2 钢玉瓷 45x45x10cm 九块 2016年

FBF9CDA4EBDCF9B7AC0D3B36160270D045A0A828_size61_w1080_h745

▲ 吕品昌 捆绑的形体no.3 钢玉瓷 55x45x45cm 2016年

在他的陶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情境中的反传统,但又能看出传统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他成功地将中国传统陶艺进行现代转型,他塑造的陶艺人物“阿福”有着不同于泥塑的“板正”,甚至还有着某种“肉”感,让观者不仅想去触摸确认质感。

5DCC4F261987E8F5B94FB87B5E04D08D5FE7C98D_size58_w1080_h740

▲ 吕品昌 阿福 no.15 瓷57x42x40cm 2005年

D6C5AAD2F5272A84FD288C6C8766DC48E2B7A824_size92_w1080_h810

▲ 吕品昌 阿福no.8 陶140x50x72cm 1993年 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

不同于阿福系列, 《中国写意》系列作品带着鲜明的中国色彩和意象。这是吕品昌从上世纪80年代未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创作主题。 吕品昌重构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似乎带着某种十分传神的闲情逸致,吸引着人们对淡雅而闲适的生活方式更为向往。

4E304B1649064FFBA49EBC673F0FBE8B17B2B301_size94_w1080_h720

▲ 吕品昌 中国写意no.44-鉴宝者 铸铜及古陶瓷 展示面积800x600x200cm 2012年

策展人红梅用“埴象”这一崭新的概念来指称吕品昌近三十年来的陶艺探索和所形成的作品面貌。“埴象”这个概念包含了吕品昌陶艺的三个核心要素:中国的、陶土的、匠心的。并将“埴象:吕品昌艺术三十年”分三个学术版块:原型·复制(复制系列)、规制·自由(金砖系列、历史景观系列、触摸世界系列、太空计划系列)、博弈·张力(捆绑的形体系列、璧系列、阿福系列、中国写意系列)。

看似艺术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位艺术家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并无违和感,关键点在于: 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统摄的创作思想。 策展人红梅解释道,“马路的‘天人合一’将绘画从宣泄主体情绪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转而成为个体艺术家的悟道方式;而吕品昌在‘反者道之动’的思想统摄下使中国传统陶艺的现代性走上了与西方现代主义中的陶艺创作截然不同的道路。 两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创作实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一条民族化的中国当代艺术之路。”

E869AAD532A12C078EFDC3D68494A4ED61A00B1C_size75_w1080_h810

▲ 展览现场

他们艺术中呈现的“象”,是品质上的纯粹气象、学术上的纯正气象、文化上的正大气象,是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蓬勃气象的视觉反映。 据悉,此次 展览将持续到11月1日,之后将巡展到陶溪川美术馆和深圳美术馆等。

“马赛克艺术”同期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北京”也在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期开幕,这是展览继2017年10月在广州美术学院展出后,全国巡展的收官展。

0B36BE46F92CDE67268408C395EB9701A7FD7BEA_size44_w1080_h536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策划,展出了98位艺术家创作的111幅(组)镶嵌作品,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出各种镶嵌工艺在艺术创作中丰富的可能性。 通过展览还原马赛克在历史上最原本的艺术面貌,提升中国镶嵌艺术的水平,推进马赛克镶嵌在中国当代壁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而辐射到城市公共艺术和相生的公共环境。

展览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2020年度提名 马路&吕品昌

C8BD628EE9D56FF4F9CCC46BFA6245A8B6950B5E_size153_w1080_h1542

炁象·埴象

学术主持:范迪安

展览总监:王颖生 张子康

策展人:红梅

展览时间:2020.10.10-2020.11.01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楼大厅、3A、3B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6A7E56F1344BF316A0F0ED7E2E5B62A1DD3D3F95_size169_w1080_h1920

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北京

展览时间:2020.10.10——11.08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A/B、4层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伟祺艺术玻璃有限公司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贝尊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