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戏剧

原标题:艺起前行|京剧《李大钊》上海开演: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自1916年起,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李大钊先生曾先后七次来到上海,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奔走呼号、亲身实践;100多年后,2020年9月26日晚,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在上海保利城市剧院上演,献礼建党100周年,同时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而这场展演也被誉为“李大钊先生同上海的第八次相遇”。

该剧通过撷取李大钊在1918年至1927年4月间的主要革命活动进行展现,包括其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护送陈独秀离京赴沪并相约建党、策划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北京各界人士反帝斗争以及英勇就义等重要历史事件。全剧刻画了革命家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旨在歌颂李大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斗争精神。

“大钊先生”与上海人民:向先辈致敬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在介绍《李大钊》时提到,李大钊先生同上海渊源颇深,曾经七次来沪,在上海期间曾与党的早期领袖陈独秀先生开展建党大业,也同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多次洽谈共商国共合作。刘侗院长指出,本次演出既是对上海人民的一次汇报演出,也是给京剧界专家和观众的一份答卷,旨在“献礼建党100周年”“向李大钊先生及其战友致敬”。

QQ截图20200930104839

《李大钊》导演徐春兰也提到,李大钊先生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是一个点亮大家牺牲自己的“播火者”形象。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这场演出“是对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李大钊先生的纪念,更是对其思想信念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唤醒今人建设新中国的参与感和使命感。”

而剧目中李大钊先生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峰也坦言,三年前参演《大钊先生》的经历为他再度塑造李大钊先生打下基础,使得他对于李大钊先生救人民于水火的革命故事烂熟于心。而自己本人早在大学期间来沪演出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上海人民对京剧的热情,工作这些年来也多次赴上海演出,自己同李大钊先生一样,都“同上海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

大胆创新、中西合璧的“洋气”京剧

作为受邀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的剧目之一,《李大钊》在叙事策略、舞美设计、音乐创作等诸方面都有创新。

首先在叙事方式上,《李大钊》剧目的总导演曹其敬赋予了该剧“史诗京剧”的定位,用史诗叙事来凸显英雄主义的戏剧气质,注重诗情化、意境化、象征化的表现手法,以时代背景和空间场景的交互串联营造出厚重的历史质感。

在“史诗”般的叙事手段之外,《李大钊》在表现手法和唱腔设计上都有创新。例如在李大钊先生牺牲一幕的舞台设计中,李大钊和赵纫兰夫妻在舞台上同框出现,通过隔空对唱、时空交错的形式增强了悲剧色彩,使观众更加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拯救国家命运和民族危亡而无畏牺牲的英雄精神。

QQ截图20200930104847

《李大钊》作曲朱绍玉在唱腔设计方面秉持“既充满原汁原味,又带有鲜明时代特色”,增加新鲜感。例如,在京剧老生唱腔中借鉴歌剧的创作手法,加入女声伴唱和重唱的形式,形成二声部;同时又在保持京剧剧种特征之下,借鉴了昆曲、评弹等其他剧种的特色,并且还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实现了京剧同西方音乐的结合,使得音乐有诗情、舞台灯光有气势,突出戏曲的史诗性。因此,徐春兰导演用“洋气”总结了本戏的创新之处,“比如我们创造性地将国际歌和京剧相结合,考虑到当代人的听觉艺术感受,以及旋律的节奏和唱法是否动听。”

演出尾声,创作团队留有一个特殊设计,即让李大钊先生在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回到北京,在天安门阅兵的恢宏背景下,感叹今日中国之繁荣昌盛。这一充满历史交错感的设定让“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主旨更加突出,也帮助观众在新时代缅怀先烈,更加感念革命先驱舍生忘死、为实现民族解放而默默奉献的伟大斗争精神。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