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时尚旅游NGT 2020-01-31 13:27

原标题:欢迎来到消泯愁怀的理想城  

“瑞典的国土太净了,太素了,太萧索清芜,故你连愁怀也不准有,你不能有小悲小伤随时抒唱排遣,一如人在威尼斯可以随做的。”—— 舒国治

这是舒国治所写《冷冷幽景,寂寂魂灵--瑞典闻见记》中的一小段文字,通篇读下,觉出这位人间行者对斯德哥尔摩的暧昧感受。也许对他而言,对能够体味出愁怀的城市,会更为流连与思念,大概这来自于人和城市共有的特别羁绊,可是,这在斯德哥尔摩却难--只因那里确是太净了,净到仿佛人间极地的一处,净到寻不到瑕疵。仿佛身处时,心中愁怀般的杂思便被消泯殆尽,身心只余“美好”与“清澈”本身。

去过斯德哥尔摩的人,大都会懂得那里理想城市般的样子:从历史上讲,斯德哥尔摩拥有着在世界战争中也从未受到过伤害的老城区,用足够完整美好的样子承载着视眼可见的悠悠岁月,旅人们尽可心怀轻松地悠然漫步其间;在被保存精致的历史之外,斯德哥尔摩还有着同样夺目的今日,毕竟瑞典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毋需多言,此点从城内那些引人久逛不够的的家居、器物和杂货店中就可以一斑。

更重要的是,这个被河流贯穿的美丽城市中还住着最爱尽享生活之美的瑞典人,四处可见的户外花园、咖啡厅与美味食肆自不必说,大量的美术馆和画廊也足够目不暇接,还有那世界上最为艺术的地铁站。城中呢,除了一些恰如其分的热闹之处,大多地方都安静得让人迷恋,我们自可随意停下观林、望水、久坐、发呆,八方安然。在这样的城市,最容易出现简单而悠然的人们,或者说,他处的我们到了这里,也会发现:无论何时,只要地方对了,生活本来就充满着简单和悠然。

Frantzén

Klara Norra Kyrkogata 26, Stockholm

对于老饕而言,斯德哥尔摩的Frantzén实在是盛名在外的餐厅,也是美食之路上不可忽略的必访站,这里不仅有着瑞典第一家米其林三星的加冕,也已多年坚守在Best 50餐厅排名前列。对我而言,这里也足以代表北欧、乃至欧洲地区餐厅水准的顶点。无论你是否是个愿为一餐好味东奔西走的人,只要到了斯德哥尔摩,我都推荐你当一次Frantzén的座上客。

Frantzén是其主人心中对餐厅理解的最终表达,餐厅独占了老城区中心的一栋小楼,随着门口侍者的迎接指引,食客们依次随电梯徐徐而上,到达阁楼层,坐在在温暖壁炉旁的柔软沙发上,伴着开胃小食先享受香槟的香冽,接受当日食材展示和厨房参观后,再乘电梯切换楼层,正式入座。

这一切都不算特别的安排,但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分寸感和精妙的节奏早已让我隐隐感受到这里的非凡段位,对非凡的预感往往来自于无数细节的精准,而一场完美的用餐演出所必有的流畅感,恰恰是Frantzén已把握到游刃有余的事情。

美食剧场开演后,接踵而至的食物也足以填满期待,Frantzén菜单中多用海鲜,在料理上不滞于法--其实,从多年前主厨和好友共同经营Frantzén的前身--Frantzén/Lindeberg开始,异国料理元素的融汇在其手下已见初章,而今的Frantzén更将这一点演绎得炉火纯青。松茸、茶碗蒸、鲔鱼腩、金目鲷和乌龙茶……主厨对于日本食材与料理法的青睐很是明显,但这绝非哗众取宠的表面融合,个性化表达的背后是对鲜味直白的牵引,和不同凡响的味蕾搭配中渗透出的一丝温润,更难得的是,历经的一切味蕾的冒险都未让分寸失去半分。“融”只是表,“新”才是本。

Ekstedt

Humlegårdsgatan 17, 114 46 Stockholm

Frantzén是一场盛宴,而在斯德哥尔摩的几日,我们当然也需要其他更具特色的小品餐厅。

在北欧,瑞典人大概是与野外和自然最为亲近的了,狩猎、野营是这个国家的人们最爱的活动之一,这样与自然为伍的生活方式也终而映射到他们独特的美食文化之中,如此,Ekstedt便应运而生了。

主厨Niklas Ekstedt一手打造的这家餐厅,拥有着不容置疑的“原始”气质--餐厅厨房不设有任何燃气设备,仅仅用柴火炭炉去加热食材。当然,这样的方式在今天也算屡见不鲜,西班牙那几家山中、海边的烧烤店比这里更为知名,且跟随者众,但在九年前Ekstedt开业时,尚算是有着开创性的经营理念。

比起Asador Etxebarrii的天人合一,澎湃野性,Ekstedt虽有自我流般的原始料理法,但在调味和细节的把控上却追求着桀骜下的细腻,或许这得益于瑞典人对生食的热衷与对食材发酵熟成的特有理解。菜单并不冗长,但从生蚝、鹿肉到猪肉都令人印象颇深,炭火为这些食材带来的原始烧烤香味与相得益彰的都配角让几道菜品兼备着浪漫与狂野的魅力,且未在直白的原始气息下丢失掉味觉的精妙层次感,像是在粗旷的原野池边遇到了曼妙的睡莲,也像在凛冽的冰原上藏好了春天的秘密。

Restaurang AG

Kronobergsgatan 37, Stockholm

其实我从未计划在斯德哥尔摩选择一家扒房用餐,毕竟平日有太多机会在其他更擅长烹饪牛肉的城市享用一块更为摄人心魄的极致牛排,但与Restaurang AG的不期而遇,确是改变了我的成见。

隐藏难寻的主门,狭窄的旋转楼梯,一面熟成肉悬挂展示窗,略为昏朦的灯光与逼仄的座位,这些片段都已铭刻在我对用餐当晚的依稀回忆之间。虽然瑞典并非吃顶级牛肉的胜地,但菜单格外包容细致地涵纳了全世界各品种的牛肉,是一张足够专业、仔细、让牛排爱好者心领神会的菜单。

最终呈上的牛排比想象中更加美味,脂肪的香气非常地道,而对汁水和肉质的交融更可不吝赞叹,火候的把握与焦香四溢的表现,都让人相信这块牛排的背后定有一双巧手和一座上佳烤炉的存在。牛排之外,前菜的章鱼和吞拿鱼也有着不负期待的美妙,而一份传统的Burrata也完全可以佐证这里的选材优异。总之,若在斯德哥尔摩突而有了对一块肉的向往,Restaurang AG定是无出其右的选择。

Wetterling Gallery

Kungsträdgården 3, 111 47 Stockholm

除了数不胜数的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斯德哥尔摩也有着不少值得探访的画廊。艺术品在美术馆中向来访者诉说着千般自我,也在画廊中等待着有识之士的赏识,而对于如我们这般随心的旅者而言,美术馆与画廊存在初衷的绝对区别并不重要,因为仅仅来到,看到,再存入记忆就好。

城内可以推荐的画廊有几家,比如距离瑞典皇家歌剧院不远的CFHILL,和老城区的Sirlig Gamla Stan AB,个人还喜欢比邻国王公园的Wetterling Gallery。

去Wetterling Gallery时,正展出着美国双胞胎艺术家Mike和Doug Starn的作品,他们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活跃于艺术界,不仅做出过大量极具启发性的摄影艺术作品,还在罗马架构过数十米高的大型装置,也为电影《Noah》做过场景搭建,甚至还为日本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的衣服做过代言,开创了设计师代言时尚品牌的先河,可谓经历不少,能者多劳。

这次,在兄弟俩第七次与Wetterling Gallery合作的这场展览中,被展出的是他们最新的作品系列:将老旧唱片的封面集合起来,经过喷涂、描绘等再创作为它们赋予了崭新层面的内在含义,曾几何时的流行文化看似早已远去,但在艺术家的解构手法下又用另一种方式被永久定格了,这本身也暗喻着音乐文化的持续性,和旋律本身对人们内心世界不曾停歇的塑造。

最近,画廊从本月十六号开始的展览,是汇集了多名瑞典当地先锋艺术家和美国流行艺术家的作品联展,时代跨越数十年。若不久内有着斯德哥尔摩的旅途计划,那么不妨前去一览。

Moderna Museet 当代美术馆

Exercisplan 4, 111 49 Stockholm

从Wetterling Gallery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散步到船岛(SKEPPSHOLMEN),虽然在斯德哥尔摩众多岛屿之间,船岛并不算起眼,但这美丽清新的岛上却有着几家不可忽视的美术馆。

上岛后沿着中心道路慢慢向前,稍顷便上左侧坡道,马上就会看看到拥有现代风格建筑的美术馆建筑体--设计来自曾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拉菲尔·莫奈欧(Rafael Moneo),颇为低调的入口,流线形态的外在结构和空间的中庭采光都代表着建筑体在平静之中蕴藏的高完整性与韵律。

当然,当代美术馆最不容错过的,还是展出的年代跨越一世纪的多时期作品,哪怕跳过特展,仅看一层的常展就足以不虚此行。馆内展陈逻辑相当清晰,整体被划分为“现代艺术”、“战后艺术”和“当代艺术”三大部分。从毕加索到达利,从杜尚(拥有其作品数量位于世界第二)到伊夫·克莱因,无数的杰作在这里静静等待着世人的到来。

地理上看,船岛虽也不算遥远,但当代美术馆仍有着隐秘艺术之所的气质,其地位和影响力也由来已久,想当年,连安迪·沃霍尔都曾经把自己的欧洲处女个展安放在这里。

Östasiatiska M useet东亚博物馆

Tyghusplan, 111 49 Stockholm

船岛无愧为斯德哥尔摩的艺术之岛,除了当代美术馆外,岛上不远处亦有建筑博物馆和东亚博物馆供人参观。特别是后者,作为中国人也有着特别的参观意义,因为其中也藏有不少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中国文物。

和诉说百年艺术史的当代美术馆相比,跨越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物展更为让人感叹,如此追溯久远的全面展品竟然出现在斯德哥尔摩,也让人心生微妙直感。

东亚博物馆最初的馆长,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上世纪二十年代,当那些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的人们都在露出狰狞面目的时期,安特生却在中国一心研究着考古,并最终在河南发现了仰韶文化的遗址,这也让他成为了中国现代考古的奠基人之一。

仰韶文化的陶器,龙山文化时期的残驳器皿,西周的青铜器,唐朝的三彩和佛像,再到宋朝波澜壮阔文化页章中留存下的瓷器,纵行历史千年只在一层内。而恰是在如此遥远的北欧之国,看到如此熟悉的历史,开启一段几乎被封存的往昔岁月,才更让这里成为旅途中一处难忘的所在。

Hotel of Ett Hem

Sköldungagatan 2, 114 27 Stockholm

瑞典的设计不仅独走一路,且在相当程度上引导着整个世界的审美走向,精品家具品牌众多,而体现着这个国家设计精粹的美好酒店自也绝不匮缺。

Lärkstaden区内的精品酒店Ett Hem,处在一栋近百年历史的别墅中,在英国设计师IlseCrawford工作室的打造下呈现出焕然之新。在美国和欧洲设计过多个备受推崇的精品酒店的IlseCrawford,最擅长从人与空间的相处哲学入手,创造出令人着迷的舒适环境,Ett Hem便是她个人最为骄傲的作品之一。

与其说是一栋酒店,只有十几个房间的Ett Hem更像是一个品味极佳朋友的私宅府邸,室内家具和装潢材质巧用木质、丝绒和暖色地毯,与经典家具样式和摆设相映成趣,使得整个酒店萦绕在优雅、深邃、温暖的气质之中。

设计师在最大程度维护着原本空间内美学格调的基础上,又为酒店新增了图书室、酒吧与餐厅等人性设施,与其另辟蹊径,不如古今交融。让客人在身心安然之间,尽然忘却室外为何。

Kosta Boda

Fredsgatan 5, 111 52 Stockholm

多年前在大阪的一家餐厅,对Kosta Boda的水晶杯一见倾心,便将它家的香槟杯和威士忌杯购入家中,常用至今。相信很少有人会对在国内愈渐知名的Kosta Boda--“New friends”系列熟视无睹吧,易初见钟情,不拥有便欲罢不能,使用起来爱不释手,再久久不远割舍或置换,是Kosta Boda对它的品牌粉丝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

晶莹,细润,雅致,这个从十八世纪初便在瑞典诞生的品牌,在三百年的岁月间一直如它的水晶杯般光辉璀璨,而来到斯德哥尔摩,Kosta Boda这家具有展览功能的店铺空间当然也值得被加入目的地。

除了那些夺目的系列经典作品和新作,店内整个空间的铺陈也都充满着瑞典标志性的设计语言,与优雅的水晶一般,拥有一种难以名状、纤细婉约的“美人感”。我相信,美总是相通的,美也是流动的,良好的美感不仅可以跨越领域,也能递进层层,就像这美从手中这杯,流转到身在之店,再蕴满这座伊甸园般的理想之城。

在那篇《 瑞典闻见记》中,舒国治对于斯德哥尔摩,还说了“有一种地方,或是有一种人,你离开它后,过了些时间,开始想着它,并且觉得它的好;然你在面对它的当下,不曾感觉它有什么出众之处。 ”

对我而言,实是只同意着这句话的前面一半,除了终将离开后并未姗姗来迟的想念,在斯德哥尔摩的每一日,我也都实感着它无可取替的魅力,早已不舍离开。有时候,近乎完美的事物会让人少有复杂的幽思,但这不正是在纷繁世间中镌刻日常的我们,需要邂逅它们的最大理由吗。

(图片来源于时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