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2023-02-21 15:54

在今天这个生活高度技术化的时代,技术将我们带到未来,改造了我们的感知、判断和欲望的全系统,将我们引向了无法测量的虚拟黑洞。

艺术家作为时代的孤勇者,他们如何颠覆机械和历史的决定论,重新澄清我们的视觉和感知?青年艺术家该如何共同谱写这一独具时代视觉特质的美学乐章?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頌」艺术中心2023年度首展幻觉乱码与“加速景观”的评论报道。


▲ 颂艺术中心2023年度首展“幻觉乱码”与“加速景观”视频报道,采访:王家北,摄像:李振,剪辑:陈玉洁,配音:李卓薇

 

一般而言,艺术与科学(新媒介)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容易,是因为新算法以及科学本身已经成为我们用来体验及描述现实的普遍手段和方法。手机、屏幕、网络与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被不断传播的跨学科知识已经成功地让我们步入“后人类”时代,而曾经过往的任何生产与组织模式,也都在被不断改变与背叛。

这一浪潮与如今完全的数字化生活密不可分,当下与以往产生本质差别并不是技术媒介更新迭代所直接导致,而是来源于因技术而改变的社会生产与认知交流模式,在经历了多年发酵后,终于以成熟的商业及交互机制构成了每个当代人的生活碎片。“互联网能够提供给艺术家的,并不仅仅是更新的数码多媒体技术,更是它所建造的这个遍及全球的互动信息网络(盛葳)”。而当创作媒介具备的能量超过其曾经被人习以为常的阈值,打破人的心理预期,并迫使创作者与接受者以一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方式与观念面对艺术作品时,媒介不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种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再创造了一种独属于这一媒介的逻辑脉络。而在这一层面上,人作为主体延伸了媒介,媒介也同样延伸了人。

微信图片_20230221145553

微信图片_20230221145620

微信图片_20230221145629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媒介的革命性毋庸置疑,它让地方性生产变得可行且可见,它让腹地与边地的界限产生松动,它让技术普及化、科学群众化,它让历史与此刻像沉积岩一样相互渗透,它让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有交流、组织和生产的可能……但是与此同时,它又在暗暗隐藏掉了什么呢?

一切都太快了。速度成为了形式。

 

加速景观

位于颂艺术中心展厅二楼的展览“加速景观”(Accelerate Landscape),注重探讨视觉图像中速度的“快”与“慢”。慢是一种挽留,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艺术家们探索着如何通向一种永恒的寓意。

微信图片_20230221145850

▲ 颂艺术中心创始人苏芒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本次展览由颂艺术中心创始人苏芒担任策展人 , 汇集了杨凯、杨淞、马晟哲三位极具创造性和材料表现强度的青年艺术家,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们新近创作的作品,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媒介材质来深入探究和表达 “ 速度 ” 这一重要主题,并以速度的不同经验形式和结构层次来表征当下主体身处物质、技术境遇时所具有的多元性特征,共同谱写这一独具时代视觉特质的美学乐章。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033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042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100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基于新的时间现实主义,以秒为单位的瞬时视⻆带来了观念上的视觉冲击。我们得以在这次展览中窥见“速度”是如何浸渍观者和艺术家生活的,通过对速度的认识、速度在当代艺术和我们生活中的存在形式,讨论整个社会的“运行速度”。

如今“速度”已非单纯的“距离/时间”关系,速度已经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它是时刻变化的节奏、 即时更新的累积、无处安放的身心需求,我们与之共存,受它影响,不得不适应速度的变化。安迪· 沃霍尔(Andy Warhol)曾想象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已显得不合时宜。15分钟太⻓也太慢, 现实在驯化我们只去关注一个瞬间——标题、图片、转发、点赞、上滑刷新——而在此时,人类的主体性、人类创造的价值,又在何处?

可以说,在当下速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术语,也再不局限于单一的身体感受经验。速度已然从微观的直感概念转化为更为复杂多变的抽象单位和话语系统,速度可以脱离在场的动态条件,以更为多元的独立形式和话语类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视野里,而当这种速度经验与每一个不同的存在主体相结合的时候,不同主体眼里的与速度相勾连的景象将得以演化为极具风格谱系的视觉系统。展览以 “ 速度景观 ” 来体察我们当下时代的视觉表象与经验特质,并从这一与艺术本体语言相融合的表象中发现这一 关键词中所能涌现出的不同的视觉可能和思考路径。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258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325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杨凯,在多年西方当代艺术的语境里,最终找到了对抗速度的视觉语汇——那脆弱却古老的传统绢本水墨。在他最富有标志性的“礼”系列中,明式家具中的坐具、乘具和卧具都脱离了平时古典家具系统聚合的状态,在慢速古老的岁月中“分崩离析”。从物的本体中生发出多重的带有“慢速度感”的幻影。四出头官帽椅、琴桌、案几、脚踏等造型的线与面不再是基于实体空间的圆浑状摆置,而是展现为后现代的碎片、解域与带有割裂况味的去中心形式。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541

▲ 杨凯《礼三十三》 Ceremony - No.33, 绢本水墨 , Ink on sIlk, 69×101cm, 2018, 图片版权归艺术家 和颂艺术中心所有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640

▲  杨凯《礼三十三》 Ceremony - No.33, 绢本水墨 , Ink on sIlk, 69×101cm, 2018, 图片版权归艺术家 和颂艺术中心所有

这些作品的独到之处还在于,进入到我们最终视野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关于物的景别: 它既凸显其端庄而完整的空间姿态,又专注于其基于理性构成的平面化局部;它既充满着坚实落地的稳定性,同时又将一种轻透的境遇袒露无遗;它既指向对过去传统、 时间和记忆的体认结构,又全面沉入于对当下生活的碎片化勾描。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757

▲ 艺术家杨凯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杨凯非常精准而富有秩序感地将这些复杂的元素一一通过水墨的材料语言来进行言说。 

微信图片_20230221150954

▲ 杨淞《公路》 Highway, 线条,装置 , Line, installation, 210×210cm, 2020, 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和颂艺术中心所有

杨淞的创作拥有一种让雕塑在运动中消解的美学,泥、木条、铝、钢丝等各种材料媒介都成为他作品中形式关系研究的对象,来寻求在速度中抵达,在运动中消解,以及雕塑中的音乐性。

杨淞的作品有一种奇妙的视觉张力:它掌控着空间与光的关系变化,无论从任何角度看, 都会产生令人意外的视觉层次与惊喜体验。当凝视着杨淞的作品时,仿佛身临其境般,进入到无限加速的状态中,这种沉入式的视觉强度在目前研究材料的青年艺术家中是极为罕见的。

近些年采用尼龙线或者钢丝等材料完成的“速度 ” 系列让杨淞的艺术生涯迈入到了一个更具挑战性与突破性的新阶段。在这个系列中,他更为敏锐同时也更为成熟地将自己对材料属性的思考、对视觉形式的深化探索以及对个人生命经验的再度挖掘熔于一炉,因此,这一系列的作品风格极具个人辨识度,同时又富有对时代主题、材料意义和身体经验的思考深度。而这些信息又体现在艺术家对待作品的专注和沉入状态之中——他会在不同作品中去尝试很多新的想法和细节。 

微信图片_20230221151125

▲ 艺术家杨淞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 我在工作室一开始做了大量的实验,把小的雕塑插在电钻上高速旋转并视频记录。在肉眼看来,雕塑随着转速的提高慢慢地只留下一个核状残影,边缘逐渐消失。只有空间重叠的地方才会留下痕迹, 这些是实体雕塑成形的办法。” 

在这些作品中所展露出的,正是杨淞对于雕塑本质形式与材料运动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因此,杨淞的作品充分表现出了那难以复制且稍纵即逝的,以及在神经网络上引起细密颤动的速度感, 并将其永久地保存在了物质与材料的形式关系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物质和材料的形式关系超出了一般材料艺术或者技术艺术的意义局限,它包含着丰富的身体感觉经验、 科学与文化意识以及对时间力量的深度表现, 这进一步强化了其艺术语言的独特性与原创性。

微信图片_20230221151426

▲ 马晟哲《 Digital Shanshui-No.93 》 , 宣纸 + 木板 + 丙烯媒介剂综合材料 , rice paper + wood panel + Acrylic Mordant Composite, 170×125cm, 2022, 图片版权归艺术家和颂艺术中心所有

马晟哲的作品与多品牌跨界合作联名出品产品,国际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 ) 将作品作为 2014 年时尚流行趋势发布。 马晟哲的作品极为精准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关切的问题:人如何与日益完善的甚至是带有压迫可能的当代技术图景共存。艺术家从 2005 年至今将计算机和计算机图示所构建的视觉系统视为有情感的生命体、 协同伙伴, 甚至是 “ 对手 ” 。他迄今为止的艺术实践, 就是与计算机交流、博弈、协作、对抗的过程, 同时将这一过程作为当代人的精神境遇与存在表征进行着富有力度的视觉表达。 “我会利用超负荷的数据和大量的运算,使计算机步入这种状态当中,这时计算机会呈现一 种特别的‘表情 ’ ,而我是这个表情的发现者和识别者, 以及记录者。” 

微信图片_20230221151548

▲ 艺术家马晟哲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计算机在特定条件下的图示状态给了马晟哲独特的创作灵感,这种艺术思维在当时是超前的,也是极具创造性的。 马晟哲具有无与伦比的视觉天赋与感知敏锐度,他明确自身对于画幅秩序在总体把控范畴的主导权,并将其他细节操作交给计算机,从而在他的意志与计算机的运作之间达成了非常完好的默契关系。

“ 和传统的艺术家创作不同的是, 这些视觉语言在初始并没有我个人的设定、构想。它们是原生于计算机程序内部,我假设这些视觉是计算机作为生命体做出的回应,它们背后可能蕴含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信息,我对这种探索式的工作感兴趣。 ” 

微信图片_20230221152501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微信图片_20230221152544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微信图片_20230221152648

微信图片_20230221152706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可以说,杨淞的加速度和宇宙旋转的晕眩感、杨凯对传统慢节奏、文化序列的打破重构,以及马晟哲在当下全新计算机话语系统里所发现的速率视野,都彰明了速度是一个伪命题:在极高和极慢的速度下,物质和人心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在无垠的宇宙中,没有什么是永恒而可控的,唯有那美学况味,消解着过往的焦虑和忧愁,提示着我们当下境遇中难以被统 一命名的生命质感与风格,并在印刻着 “ 未来 ” 与 “ 传统 ” 的肌层之间填续新的理解空隙。然而我们会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在充盈着加速韵律的连 续景别中,画幅的休止终将成为最令人激越的完整补充。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102

▲ “加速景观”展览现场

 

幻觉乱码

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幻视便出现了。

在当下,有多爱吃辣,就代表着我们的味觉是如何被当下快速、重油、重盐的食物所统治的。趋于无限的外卖与满大街的馆子为时代提供了无数的味道,但这些味道却磨平了我们对味道的细微感受,提高我们的阈值,并倒逼我们去寻找味道更重、更加能刺激到我们的食物——但也就在同时,我们却愈发难以去感受和体验每一种味道最本质的时刻,而是囫囵吞枣一般全盘接收。

我们的视觉也同样如此。数字化的图像时代,每个人从一早睁眼开始,便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图像的宇宙中。观看、查询、分享、上传,而当一天结束,每天有超过三十亿张图片被发布在社交网络上。观看、实践、思考,乃至经济活动都架构于其上,并深刻地影响着从每一个人到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无论是从何种角度,“仿佛已没有更多空间,图像间也没有任何空隙”。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403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412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421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430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此时,我们又该如何在幻觉中秉持着“精神的慧眼”?此次“幻觉乱码”(Unknown Pleasures)展览中的12位参展艺术家表示: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变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活在一个数字时代。作为当代艺术来说,我们怎么去重新评估以前的认知,这个认知要重新在这个数字时代去重新检验,重新思考。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610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644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可谓是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巅峰,ChatGPT横空出世,五天内,用户就超过了100万人,两个多月,用户数暴增至1亿人。在颂艺术中心一层的展览“幻觉乱码”中,青年艺术家们用互联网及最新的3D软件技术同艺术结合,除了呈现出让人让人惊奇的视觉,艺术家们的作品也都似乎趋向于反思新技术的高度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就像将人们劫持到了一场科技“幻觉”之中。比如,令人焦虑的是,ChatGPT能力出众引发多个群体的失业危机,它不仅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甚至还能写诗、求医问药、改bug、编代码、写论文、写歌词……简直无所不能。

策展人孙啟栋表示:“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由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带来的技术乐观主义想象。在那个年代,电脑慢慢地进入到人类的正常工作生活中,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是后来随着这种科技的不断发展迭代,特别是看到这种科学技术和全球金融资本逐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增值和迭代是越来越快的。导致人类的进化赶不上机器的进化。

微信图片_20230221153739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幻觉乱码”展览的出品人,也是「頌」艺术中心创始人苏芒表示:

“我们非常高兴与没顶画廊合作,「頌」是一家非常年轻的艺术机构,同样是一间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前瞻性的艺术机构。我们期望展览、活动都将在跨领域和多元合作中展开。

艺术,是我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多维度的表达,很高兴能和没顶画廊一起,呈现更加多元、更加观念性的艺术家作品。如果说,「頌」艺术中心去年的开馆大展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经典的致敬,那么,我们2023年的新年展览,则是对中国当代艺术不断超越的创造力的呈现,对艺术界青春力量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007

▲ 徐震® 《他们发明香槟的夜晚》 100×140cm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050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059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108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118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126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没顶公司创始人、艺术家徐震认为:

“我们非常高兴,与頌艺术中心合作,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带没顶的艺术家在北京亮相。

我们的艺术家很年轻,与「頌」艺术中心一样年轻具有活力,不确定性,不打标签,只去做一些全新的事情,其实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家玩的就是一种此时此刻的感受,当然它是要有活力的。

这两年也是整个的中国艺术行业体制变化蛮剧烈的一个阶段,我觉得这些年轻艺术家,包括「頌」艺术中心是代表着全新的,未来的一种模式,代表着新的一种趣味,一种倾向。至于是什么内容,如何去确定它,我觉得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但至少我觉得我们这样年龄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或者就应该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456

▲ 没顶公司创始人、国际著名艺术家徐震接受“凤凰艺术”专访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523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541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608

▲ 商亮 作品细节 版权来自艺术家

在某种程度上,技术与现实的关系可能不会被消除,而是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耐人寻味。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幻觉的存在,图像的真实性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就像是在黑格尔那里,一旦除去所有的幻觉,你也将失去真实本身——因为真实需要时间来洞穿幻觉并彰显自身。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729

▲ 没顶公司创始人徐震 、颂艺术中心创始人苏芒与凤凰艺术总编辑肖戈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807

▲ 河马(左)、苏芒(中)、观夏主理人沈黎(右)

微信图片_20230221154949

▲ 著名演员陈妍希与青年演员王天辰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031

▲ 左起:策展人孙啟栋、艺术家蔡坚、王梓全、没顶公司创始人徐震、艺术家马晟哲、张艺、李汉威、田翊、冯至炫、商亮、颂艺术中心创始人苏芒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117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麦克卢汉在1969年接受《花花公子》专访时曾如此说道:“我们盯着后视镜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如今,速度是一切,幻觉亦无法摆脱。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人性与艺术的光芒才愈加珍贵。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154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211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239

▲ “幻觉乱码”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446

▲ “幻觉乱码” 展览海报

幻觉乱码 Unknown Pleasures 

2023.01.07-02.08 

展览总监:徐震

Exhibition Director :XuZhen

策展人:孙啟栋

Curator: Sun Qidong

出品人:苏芒

Producer: Su Mang 

地点:頌艺术中心,北京朝阳区798 艺术区

Address: Soul Art Center ,798 Art District,Chao yang Dist,Beijing 

联合主办:頌艺术中心、没顶画廊 

Co-organized: Soul Art Center, Madein Gallery 

参展艺术家 Artists 

蔡坚 Cai Jian 

陈英 Chen Ying 

方阳 Fang Yang 

冯至炫 Feng Zhixuan 

李汉威 Li Hanwei 

何岸 He An

苗颖 Miao Ying

商亮 Shang Liang

田翊 Tian Yi

王梓全 Wang Ziquan

徐震® Xu Zhen

张艺 Zhang Yi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628

▲ “加速景观”展览海报

加速景观 Accelerate Landscape

2023.01.07 - 02.08

策展人:苏芒

Curator: Su Mang

策展助理:钱文达

Assistant Curator: Qian Wenda

地点:頌艺术中心2楼「藏家厅」,北京朝阳区798艺术区

Soul Art Centre, 2nd Floor Collector's Lounge exhibition hall, 

798 Art Dis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参展艺术家 Artists

马晟哲 Ma Shengzhe

杨凯 Yang Kai

杨淞 Yang Song

微信图片_20230221155739

▲ 颂艺术中心,北京朝阳798艺术区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撰文/编辑/dbk 摄像/李振 剪辑/陈玉洁 配音/李卓薇 责编/dbk 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