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2022年8月11日,浙江美术馆自主策展的“东方智慧”品牌系列项目“大地史诗——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正式拉开帷幕。该展览主要围绕“大运河”这一核心文化意象为主题,旨在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

本次展览主要以中国大运河的时空背景、人文故事为叙事基础,结合中国水文化的诗性精神为内核,共组织、邀请62位/组优秀艺术家进行专题艺术创作,通过当代艺术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意义进行重构。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2700公里,横跨地球十多个纬度,横贯中国华北平原,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最早开凿、跨度最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微信图片_20220823194720

▲ 晚清画家王素客居邵伯作《运河揽胜图》,90cm×174cm,描绘了邵伯镇运河风光、商埠风华与市井风情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莽莽神州的强健脊梁,那么千年运河则是中华博大精深的血脉,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基因。2019年,浙江省提出了《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涵盖了“大运河诗路”,希望通过“大力活化、物化、升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诗路文化的重大历史、文化、经济、时代价值。”

 基于以上背景,2022年8月11日,国家艺术基金、浙江市委宣传部专项资金和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联合主办、浙江美术馆主办的“东方智慧”系列展览《中国大运河》系列展览正式启动。微信图片_20220823194746


▲中国大运河主题艺术展海报,主要参展艺术家白崇民、鲍贤伦、蔡雅玲、曹欧、曹晓阳、陈抱阳、陈海燕、陈琦、陈向迅、陈振濂、方利民团队、傅冬霆、高世强、龚鹏程、贺亮团队、胡晓阳团队、梁绍基、林海钟、刘航、刘靓婷、刘彦湖、刘益红团队、邵蓓艳、邵文欢、沈烈毅、石青、孙凌云团队、孙晓云、谭彬团队、谭平、王超、王牧羽、王楠团队、王霄、王志鹏、吴穹、徐冰、徐累、许江、彦风、曾健勇、张捷、张琪凯、张天幕、张晓栋、张晓锋、章燕紫、郑路、郅敏、朱乐耕、邹操等


该展览主要围绕“大运河”这一核心文化意象为主题,分为“天时:春风起棹歌”“地利:锦帆出长圻”“水德:千里赖通波”“人和:万古流不绝”四个版块展览,旨在综合反映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的建设成果。微信图片_20220823194750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453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519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523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527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531

 

微信图片_20220826220535

▲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中国大运河的时空背景、人文故事为叙事基础,以中国水墨的诗情画意为核心,邀请62位/组的杰出艺术家开展主题艺术创作,共创作艺术作品80余件/组,作品内容涵盖中国画、水印、水彩、油画、书法、雕塑、装置、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媒体。

这些作品将立体呈现中国大运河宏大的精神和文化面貌,将现代艺术与人文历史相融的艺术和历史遗迹的传承和激活,展现出大运河背后所凝聚的一种在地式的艺术精神,从养育炎黄子孙的河流出发,延展至最终形成了围绕着河流建立起来居所的土地。

微信图片_20220823194756

▲《大地史诗》展览部分艺术家作品

本次展出的艺术家/机构各有千秋,但当作品最终聚集在公共的空间里时,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呈现出一个故事:怎样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护和使用这些文化遗产,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微信图片_20220823194802

▲ “凤凰艺术”专访展览总策划、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微信图片_20220823194807

▲ 展览总策划、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在现场为媒体导览

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今天的语境之下,如何在美术馆内做这样一个具有史诗性质或博物馆属性的展览,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以博物馆的逻辑思维来讲运河,势必要呈现严密、理性的素材文献才能做好一个展览。美术馆则是偏向于感性的,更像一本文学书或一首诗歌,它是一个有温度的、立足于今天的文化再生产的概念。因此,美术馆和博物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与解读方法。”

微信图片_20220823194856

▲ 展览现场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并没有展示大量的历史画或文献,而是将公众与我们理解的诗性运河介入其中,让公众进入展厅后可以看到一种关于运河的写意气息和语境,并唤起他们对运河历史、运河文化的情感共鸣。”应金飞补充道。

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17

▲ 徐冰《大运河》,图源:宝藏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22

▲ 邹操《云山墨戏》

浙江美术馆所举办的“大运河”展览,与其它美术馆所举办的大运河展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家们不是用命题式的作品来描述大运河,而是用自己的想象和语言去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和符号。面对规模向度极大、传统文化遗产的新发展,艺术家们选择透过创作来面对大运河文化的艺术未来,并将自我辩证的思考形诸于现场的作品之中。在这一场景下,艺术家与大运河及博物馆互为表里、彼此驱动。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26

▲ 陈向迅《正是江南好风景》

“大地史诗”作为“东方智慧”的独立策展品牌,是浙江美术馆在这几年不断探索的“有机画廊”发展模式下的又一重大成就,它以“深度策展”的方式,实现了“运河文化”的“转译”与“再生产”。这种艺术的“再生产”,与博物馆以收藏为基础,力求营造一种历史现场感的展览系统不同,它选择了更为感性和诗意的思维逻辑,来打造一个融合多种媒介的艺术发生场。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30

▲ 白崇民《千里赴约》,图源:宝藏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33

▲ 章燕紫《炁》,图源:宝藏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36

▲ 张捷 《刻舟求记》

比如,此次展览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长卷”为代表,在艺术上进行了更为贴近现代生活的革新和发展,并提出了“再长卷”的展示思路和展示模式。“再长卷”既是从“长卷”中汲取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又是从“长卷”独特的时空关系、“游”的角度、“情景交融”的诗化境界等方面,在题材、媒介、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艺术创新。

这些作品包括了龚鹏程的《运河赋》、林海钟的《汴河桃源图》等“书画长卷”;方力敏的“版画长卷”《运河记事》,陈琦的《生成与弥散》,章燕紫的《炁》;“影像长卷”有邵文欢的《江河一处》,胡晓阳的《运河影像志》;傅冬霆的“影像长卷”有《诗流图》,吴穹的《马可·波罗游记》。以多种艺术形式,对大运河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展示。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41

▲ 龚鹏程《运河赋》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44

▲ 林海钟《汴河桃源图》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47

▲ 邵文欢《江河一处》

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次展览的总体布局也是“再长卷”,突破了传统画架上的单一陈列方式,将时间与空间的延伸性与作品的延续相结合。比如陈抱阳的《从河工到银河》,创造了一个从古代到未来的沉浸式数码世界。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50

▲ 陈抱阳《从河工到银河》

谭彬领导的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社会叙事工作室《古今一相接》互动影像装置空间,将中国的运河市集景观立体地展现。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54

▲《古今—相接》

中国美术学院高世强带领的《山水·运河》摄影团队,用视频记录了今日运河两岸的真实风貌。观众在展馆内徜徉,可以随着场景的变化,心随物象而动,在诗意的物质结构中体味到大运河历史与现代叙事的起伏跌宕。微信图片_20220823194957

▲ 高世强带领的《山水·运河》摄影团队中戚依然拍摄的《空水奏》

“传统性”与“当代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大地史诗”艺术展佐证了二者能够互相交融,以“参与性”的方式来审视和突破艺术边界的障碍。艺术展的作品设定了一种生活中的标准,或者说一种融合机制——以现代艺术的视角,来拓展“艺术”和“运”的互动。

微信图片_20220823195000

▲ 吴穹 《运河梦华》

在本次展览中,人们可以在观看中体会到从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于水的哲思,到这种思考随着外界时代发展的变化,通过展览中作品的观察、呼应、实验空间功能的回馈,反思当代艺术如何以崭新的方式,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如何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超越现有的工具,描绘当地和策展的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20823195024

微信图片_20220823195121

▲ 展览现场,张琪凯《运河水》(前),图源:宝藏

在漫漫秋日,“大地史诗”艺术展邀请大家一同告别夏日的虎热难耐,用最生活日常的模式,从传统至当代,环境至地界,从群体至个人,从远距离观摩至近距离感官,创造一个重新认识自己与他方的指南。

展览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823195127

展览地点

浙江美术馆1,2,4,5,6号厅及天光长厅

展览时间

2022.8.11-2022.10.11

指导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

浙江美术馆

协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水利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实验室、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支持单位

京东方艺云、凤凰艺术、雅昌艺术

特别鸣谢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凤凰艺术 杭州报道 采访/诗琪 曹佳慧 责编/dbk 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