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恰逢中日建交50周年,由楠书房策划,养云国际社区、日本黄山美术社、国际书象学社共同举办,及世界纸文化遗产支援财团纸守支持的“翰壑·双峰”井上有一&魏立刚对话展将于近期闭幕。

展览由魏红箫担任策展人,楠书房策划支持,呈现了井上有一和魏立刚近百件代表作品,集中亮相于养云安缦·院41号“凌云第”和50号“林材萃秀”,徜徉两位中日艺术界“双峰”大师编织的丰饶有趣的艺术密林,穿巡于浑融“古今”两座时空翠峰的云间,借艺术涤滋心灵,意趣横生,徐徐寻壑,向生命更深处行往。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展览报道。                     

本次展览,延续了楠书房和养云国际社区一贯以来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展览以“东方水墨”为母题,将水墨书写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延展统一在同一语境之中,借此探讨水墨艺术审美的现当代性。我们对此次展览的期待不仅仅在于引发大众对传统水墨的关注与喜爱,更在于引导大众对于传统文化建立更深层次的认知。

——楠书房 刘梦梵 

“翰壑”,汉境笔墨的历史长河与时空峰隧,逶迤绵延,峭壁崔嵬,灿烂列列,峰烟漫漫;“双峰”, 艺术家灵藏植拓于亚洲风土文脉,烁古盖今,吐纳西壤,彪炳雄立,似书史深壑中,耸入云端的划时代碑铭,遥应之双峰界桩

——魏红箫

     井上有一与日本现代书法

几十年前,年轻人魏立刚路过一家书店,看到一本大8开的画册。封面上是一个光头老头儿,脖颈上有个特别大的瘊子,胳膊上夹着一大卷儿临摹过的纸气势汹汹地大踏步往前走。从背影看去,他穿着日本的服装。而打开画册后,里面是临摹的“颜体”。

这个老头儿名叫井上有一。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251

泼出去

把它泼到那些书法家先生们的脸上去

把那些充斥在狭窄的日本中的欺诈和体面横扫出去

金钱难以束缚我

我要干我自己的事

什么书法不书法

斩断它

我要同一切断绝,甚至断绝那创作的意识

随心所欲地干吧

——井上有一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352

▲ 艺术家井上有一

二战之后,日本先于中国,最早进入抽象派“阵营”。日本艺术家极力寻求现代化,抛出旧式,焕“颜”新生。日本书写由此开启了其战后漫长的风格实验,最终迎来了超越书法传统与规章解放的新时代。

自称“书鬼”的“世界著名书法艺术大师”、“日本战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井上有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出生在东京平民区一个旧家具商家中。少年时代的他内向、体弱,性子里却有股刚烈好胜的劲儿,在家里成天画画,又经常挨骂。井上有一梦想成为画家,因读不起美术学校,只好进入国立师范学校就读,19岁起用自己当学校教员的收入跑到城里上画塾。五年后有一放弃了油画,在任职学校校长的启发下始习书法。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405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418

1950年,34岁的井上有一在书坛崭露头角,作品参展第三次、第四次书法艺术展、第六次日本美术展和第一次、第二次书法美术展以及第三次每日展,并获得每日奖。此后的一生,井上有一与贫穷相伴。在学校,他是默默无闻的平凡教师,回到家里,便成为放荡不羁的前卫艺术家。

或许对于国内的绘画界或当代艺术领域来说,井上有一的作品在近几年才以一种凶猛的姿态闯入人们的视线;但其实在书法界,他早已是一名传奇。在西方抽象表现主义、行动派绘画、波洛克以及颜真卿的多重滋养和影响下,这位艺术家与其同侪寻求现代化书法发展,涵陈出新,打破传统书法藩篱,全面开启现代派书法风潮实验。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432

钟声敲响 中国现代书法觉醒

云月相同,溪山各异。

这股浪潮毫无疑问地冲击到了书法的母国——中国。虽然中国书法在彼时经历了巨大的断裂,但依然有许多有志之士在时代的钟声下,去寻求中国现代书法的变局与传承。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组织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王学仲任代表团团长。被称为“书、画、诗、刻”四绝的王学仲作品深受日本同行的赞赏和好评,一时在日本引起一阵很大的王学仲热。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449

▲ 艺术家王学仲

生前曾任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的天津大学教授王学仲先生,祖籍山东滕州人。早年曾先后就读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在徐悲鸿任院长的中央美院深造。在思想上,他具有当时少有的国际视野,同时也在西方抽象派与中国深厚文脉的两条线索中浸润颇深。因此,王学仲与井上有一的彼此相投便迸发地毫不阻塞。他曾说,井上有一笔底流淌的不是墨汁,那分明是血。而就在这样的交往中,王学仲将日本的经验和警醒带回了国内,开启了中国现代书法的新进程。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459

▲ 王学仲作品

1985年10月15日,伴随着“85新潮”的社会思潮和来自日本现代书法的巨大刺激,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书法首展如“一石击破水中天”,将数千年传统书法铁幕撕开,奋斗革新者在地火中蓄势待发。“首展”参展艺术家有二十六名,老一辈书画家黄苗子、张仃、王学仲、王乃壮、李骆公、谢云等人都出品参展、参展的还有古干、朱乃正、马承祥、侯德昌、苏元章、彭世强、左汉桥、戴山青、邓元昌、吴传麟、高莽、许福同、闫秉会、林信成等。它不但宣告了中国现代书画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诞生,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新纪元,更吹响了向因循守旧的书坛保守势力进攻的号角,开启了启蒙革新的蔚蔚之风。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08

▲ (右起)古干、马承祥(右3)、王学仲(右4)、张仃 、黄苗子、戴山青等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12

王学仲在《现代书法缘起》一文中写道:“1978年秋,予应邀作画于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言于古干,方今时际昌隆,政通人和,递嬗旧体,代有新书,此书史百验不易之轨迹,现代书法出世之良机也。”王学仲认为,中国书法已经历经千年而不变法了,代代因袭,坐吃祖宗,这是当代中国书法人的耻辱。延续几千年的书法传统在近现代的中国社会转型中开始发生变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呈现出断裂的趋势,而从改革开放以来又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18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38

展览和“首展作品集”的出版。在中国书法界引起了轰动,更让无数年轻人寻到了突破窠臼的可能与机会。

     魏立刚 从传统到当代

那一年,刚刚从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魏立刚便是其中之一。

魏立刚,1964年生于具有悠久文脉历史的山西大同,幼时被称之为“数学神童”。1985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求学期间,魏立刚结识了李鹤年、王学仲及孙伯翔等书法名家,从汉魏开始,临遍古帖。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46

▲ 艺术家魏立刚

受到其师王学仲的影响,魏立刚毫无疑问地在“首展”的冲击下思索中国书法彼时的未来。对汉字具有先天基因的魏立刚不满足单一碑帖,数十载遍临甲骨、金石、篆隶、魏碑,后期主攻狂草,他将范式平面空间粉碎肢解,将传统笔墨技法工具迭代,进行当代实验探索,创立多种视觉成果,或简化至几何图案,或多层字体叠加造字,醉心遨游于解构重构术的梦境,意念驰骋无边无际。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552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603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607

早在1990年代,年轻的魏立刚就在中国书法界崭露头角。1995年,魏立刚到圆明园画家村时,既写书法,也创作抽象绘画——“突然有一天,我觉得这种界限都不要了。不管书法还是绘画,全力以赴打造自己的符号,一个视觉符号”。书法家沈鹏赞其书法作品“趣舍万殊”。艺术史家、书法评论家白谦慎更是称魏立刚是傅山后400年出现的又一位书法“奇才”,是一位“传统营垒里杀出来的骁将”

微信图片_20220707125651

▲ 《书象赋》魏立刚著   

 


翰壑· 双峰

而在魏立刚不断精进与蓬勃的艺术生涯中,曾在书店带来震撼的井上有一,其身影也常常浮现。

2010年,海上雅臣带着井上有一的作品在天津美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同台展出的还有十几位中国当代书法家,魏立刚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由魏立刚担任策展人的“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2021年,魏立还刚策划了宝龙美术馆的“墨渊祭: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144

▲ “东瀛的钟声——井上有一作品回顾展”展览现场

如今,在疫情刚刚趋向平稳的上海,魏立刚再度与井上有一同台“竞技”、对话。

恰逢中日建交50周年,由楠书房策划,养云国际社区、日本黄山美术社、国际书象学社共同举办,及世界纸文化遗产支援财团纸守支持的“翰壑·双峰”井上有一&魏立刚对话展将于近期闭幕。

策展人魏红箫介绍,此次双个展囊括了两位艺术家近百件代表名作,分置上下两章,呈现于养云安缦•院“凌云第”与“林材萃秀”。以期通过从创作形式、创作题材等方面进行互文交织构建,挖掘探索东亚艺术语境下现当代水墨的交互与转型。将观者遁身于古今诡奇祭坛,眼帘掀开翰墨书史之时空长卷,“双峰”揽胜,“坐”看二者笔墨之烟峦,观“想”诸等墨品之逸境,“上”悟古代先锋墨人之宝藏,拜观煌煌碑林界桩,在黑暗中劈出一道光,直抵通向宇宙万物及生命本真要义之洞隧。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155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05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14

养云独特的展览空间串联起了井上有一的现代性与魏立刚的当代性,它们间既有着平直的时间性,又常常隐藏着文化传统-艺术创新间的交错。在时间的殿堂中,古今中外无不显现着它们各自的魅力与痕迹。展览中不仅有最为当下的书法探索,同时也饱含着来自摩崖石刻最古老与深层的中国起源。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19

策展人魏红箫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展厅设置上分为上、下两厅,突出了东方的禅意与文化的气韵,以及两位艺术家在形式、表达和文本性上的对比。譬如,井上有一的多字书旁,便是魏立刚似乎让人需要卧下才能观看的白色大草。同时,展览也呈现了在相似的内容和主题上,两位艺术家在探索与实践中的异同。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26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34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41

魏立刚曾说,从中国本土书法延展开来的抽象语汇,能够传达我们土壤、血液中东方灵魂的精神。中国的书法是不同的朝代特质涵养了不同的线条魅力所指,其中线条的表情和感染力又在毛笔和宣纸的介质之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富有魂髓。书法取向于天地,它存储着自然万物的温度与心脉,与西方抽象的概念相比,从书法延伸出来的抽象意涵比较荡漾华汉血气,正所谓“傅虾麓臂藏龙蛇”,在全球的东方之领地,建造抽象之巴别塔。

因此,在本次展览中,观者可以突出地感受到两位艺术家在“回望”东方哲思与文本上的沁透,以及从而形成的对西方抽象绘画的超越。井上有一常常会创作几百个“风”、“花”或“月”字,但字字都不相同,便是在于他背后对文本性的理解,以及创作当下的感应。同样的,魏立刚在创作时也并非仅仅聚焦于对于字本身和其空间的创作,而是给予了观者一个入口,去进入中国古老的哲学观或是宇宙间的物象。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47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50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54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259

▲ 展览现场 

五千里地望皆见,七十二峰中最高。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亦可以展览发掘出中国当代书法在受到日本现代书法的冲击后,是如何发奋自强,实现对于日本书法的超越的——这在展览中一些较为针对性的设置中可以得见。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04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09

譬如,展览海报中井上有一的“上”字和魏立刚的“十”字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井上有一写此字时,是用大号的毛笔,以大字派的书写风格和理念进行创作;魏立刚则使用墩布进行创作——艺术家需要双手紧紧地抱住墩布,甚至还要兼顾着拎着水桶。同时,井上有一受限于日本的文化传统使用唐楷进行书写,而魏立刚则扎根于中国的碑帖传统,两字因此所凝结的笔画形状完全不同。而在笔墨的洪水潮流中,在“十”字四通八达一气贯通的逸品中,不同的文化脉络也就此显现。

在魏立刚看来,井上有一仍是汉字在纸幅间的腾挪闪转而非全空间的结构切割,是区域内的挣脱,而非国际黑白竞技场上的彻底革命。同时,日本现代书法多为榜书行书类衍射裂变,寡有古物象形,符号图符样式,这就是日本现代书法的值域之限,也正是中国后现代书法的拓荒空间。换句话说,井上有一大多还是通过对传统单字的理解来创作大字,并将这种大字做到了极致,但是他对字体本身的结构并没有重新创造;而魏立刚则打散了传统汉字的局限,将空间进行符号性的切割和重组。而在这背后,便是中国传统文字的无限多样性。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16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31

此外,井上有一更关注一些大字,那些单字同样也更好被理解。日本的俳句并不具备太多的字数,而中国的文本库则庞大的多,也难理解的多。因此,井上有一在创作多字时往往紧守常规,但魏立刚则依托于庞大的文化承载和基因,得以以图式符号的形式去打破、架构和创作,从而能以N阶矩阵的形式进行多元重组。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35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38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42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45

在展览中所展出的摩崖石刻系列作品中,一个单句里有八个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场景,一个单句便能形成一种具有场景性的叙事。魏立刚在书写时,脑中或心里便已然有了这个场景。于是,文本和视觉相互交织,共同唤起艺术家和观者双方的文化与想象的链接。而在魏立刚自身数学学术背景的支撑下,这种交织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想象力,在宇宙的系统中又再次建构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355

▲ 魏立刚的摩崖时刻系列作品 

 

中国文字|文脉的无限可能   

现代书法并非一个历史流派,而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一种觉醒、一种智慧。

正如魏红箫所言,汉字,表义,作基石,数千年的凝练缩影,奠定了东方文脉为母题的当代抽象视觉的高度;笔墨,表形,作土壤,历朝历代的传移变革,拓展了传统题材走向全球当代视觉语言的广度。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05

▲ 《人民中国(日文版)》介绍1985年“中国现代书法首展”的作品

唐代孙过庭《书谱》曰“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高超幻化的书象创作同自然形成一般并非人力可成。这时技法便需要构建在灵魂意念之上“已浚发于灵台”。每一笔下到纸上之前就好比《创世纪》中上帝的灵运行在混沌虚无之上,用意念创造万象,笔如吸附神鬼一般使“书”与“象”呼吸,埋伏,生长——这便是能量堆浇灌心丘的完美体现,心驰“逸品”之境。时代造就视野的广度,现当代进程赋予了两位艺术家不同梯度历史阶段融贯东西乃至万物的野心(魏红箫 三十词短评)。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23

▲ 2015 年1月,国际书象学社正式发布《当代书法史三十个新词语》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29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38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45

庆幸的是,在时代的巨变下,创作者很少是一个个孤独的山峰,他们是一系列山脉的最高峰。而从山顶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座环绕在云朵中的巍峨高山耸立,一条巨大的彩虹悬挂于各山顶之上。

最高的一座山仍在向上生长。是为中国文脉。


展览信息

微信图片_20220707160455

翰壑·双峰 井上有一魏立刚对话展

策展人:魏红箫

总策划:楠书房/国际书象学社

主办单位:养云国际社区/日本黄山美术社

支持单位:世界纸文化遗产支援财团纸守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6161号

养云安缦·院41号院“凌云第”、50号院"林材萃秀”

养云国际社区

养云国际社区由养云安缦酒店、养云安缦·院、养云村以一脉相承的安缦理念联袂构成。犹如城市中的秘境,吸引全球企业家与艺术家云集于此,成为企业家与艺术家的云逸村落。通过面相未来的文化项目和诸多人文场景营造以探寻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平衡,关照他们的精神世界,穿越物质,抵达内心。

楠书房

楠书房,秉承美成在久的信念,以金丝楠木为载体,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书房文化;自2008年创立至今,已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开设六家门店,将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与东方美学融入现代生活空间;同时,作为养云安缦酒店的文化中心,楠书房也是养云国际社区的艺术和文化活动的内容策划方,希望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更加丰富的姿态呈现。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采访 撰文/dbk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