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佳士得 2021-05-19 08:40

原标题:水墨语汇:中国当代水墨佳作精选

佳士得香港将于5月27日举行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 拍卖,呈献一系列来自1950年代新水墨运动先锋至70后新生代水墨家的艺术珍品,见证近70年以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之活跃与发展。

1950年代起,由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快速增加,而国际间往来频繁、互通有无,亦带动了文化艺术上的交流,这也使得许多新兴艺术家于创作过程中,对于传统绘画的构图与用笔上进行调整,以新知感性作为途径,创造出符合当代特性的水墨语汇。

上世纪中叶,在港、台等地区分别出现了 “新水墨运动” 以及 “现代水墨” 之发展,这些艺术家如吕寿琨、刘国松等,发展出从传统国画出发,加入设计观念,力求新发展的 “抽象水墨”,以及透过不同素材与媒介之使用,创作出不同以往表现形式的 “实验性水墨”。它们突破传统水墨画之框架,融合了西方当代艺术之技艺、思想与社会关怀,并对1980年代以后内地新兴艺术家起了示范与启发之作用,从而开创了如今充满活力与多元发展的当代水墨艺术。

1

重要美国私人收藏

拍品编号1029

刘丹(1953年生)

《太湖石》

水墨纸本 镜框

99.8 x 183 cm.

2012年作

估价:港元 2,000,000 - 3,000,000

刘丹的《太湖石》创作于2012年,作品中左侧所描绘的供石,外形优雅纤细,棱角轮廓鲜明,表面凹陷与突起彼此参差。而在画面右侧,刘丹以精练的楷书题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平衡了作品整体构图,并提及太湖石原型为当代艺术家及古董收藏家曾小俊介眉堂所藏。画家运用其卓越且严谨的笔触,在微观的岩石表面刻划出光与影的细致变化,引导出岩体无所不在的皱褶,产生虚实不定的效果。

这种效果与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时空褶皱的概念相互呼应,体现出一种无穷尽的生成过程和连续差异性。俄国哲学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曾主张,“艺术应表达对事物的感觉,而不是认知。” 深受其启发,刘丹透过捕捉及放大岩体表面琐碎的细节,创造出一个极其奇异的效果。对刘丹来说,岩石就象征着 “物质世界的缩影”,他在《太湖石》中提供观者一个无止尽开放式的阐释与可能性,引领观者进行一场穿梭时空的旅程。

2

拍品编号1030

李华弌(1948年生)

《四季山水》

设色绢本 镜框四幅

每幅:直径 24.7 cm.

估价:港元 1,200,000 - 1,800,000

此四件一套之李华弌团扇面作品以精致笔法捕捉四季风景,是画家艺术生涯极其特殊的创作。受北宋山水大家及近代泼彩巨匠张大千的影响,李华弌不受尺幅和空间的限制,创作出气氛渲染浓厚的多样作品。

扇面作品的创作要求甚高,画家需要调整手腕用力和眼睛对焦,于盈尺之间达到极致的笔墨控制与空间构建。本作中,李华弌融合泼墨技法与工笔传统,将丘壑、怪石、奇树以和谐的方式构置于画面中。这种技法的融合与创新使得本作成为画家生涯中的特别之作。

李华弌的艺术生涯始于幼时,他跟随上海的著名画家学习书法和绘画。后来他移居旧金山,逐渐演变出最具特色的画风。他笔下标志性的雄壮山水融合了传统笔法和现代创新,与自然万物交相辉映,亦蕴含了画家对于摄影及音乐的浓厚兴趣。

3

拍品编号1034

郑重宾(1961年作)

《微风 2 - 001.2012》

水墨丙烯纸本 镜框

123.5 x 123.5 cm.

2012年作

估价:港元120,000-180,000

郑重宾对水墨语言系统进行梳理、实验与解构,以纯粹的水墨作为视觉的中心,将墨的物质性本身视为艺术创作的重点。郑重宾的白墨因有抽象立体的元素,“令水墨画更丰富,创造出一个多元的环境,从而使水墨的材质更加可触、可见。因引入丙烯这种外来媒材,清除了水墨语系中表达的障碍,扩充了绘画的视觉语汇。通过剪裁,分割与重迭的纸张,郑重宾营造出充满张力的视觉空间,令观者能静观个中哲理。突破二维空间并带入立体的质感,令观者可在《微风-2》这幅作品中看到风带来的动态和活力。

郑重宾的作品十分富有当代性,亦跨越不同媒介,突破传统水墨艺术家创作的媒介及界限,通过使用创新性的媒材,他的作品打破空间限制,传达出实验性的概念。他近期的项目包括于京都寺庙展示的装置艺术《流动的空间》,及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装置艺术《I Look for the Sky》。

4

拍品编号1031

彭薇(1974年生)

《我的旧地图之一》

设色纸本 镜框

109 x 196 cm.

2003年作

估价:港元 280,000 - 380,000

彭薇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其作品结合了中国文人画的经典美学与当代生活型态的表现方式。一袭古代汉服、一双绣履,是她长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他将山水、地图、世俗风物、神话题材等主题与宽松古典的汉服相融合,不同元素的碰撞产生和谐的效果,令古老的衣钵有了新的可能性。

彭薇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地都举办过个展,其作品亦被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New York Brooklyn Museum)、香港M+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希克Sigg Collection等收藏。

5

6

拍品编号1017

泰祥洲(1968年生)

《天象》

水墨纸本 镜框两幅

每幅:59.5 x 59 cm.

2015年作

估价:港元 260,000 - 360,000

1968年生于宁夏银川,曾师从胡公石学习书法,擅长书画装裱及古代书画修复。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泰祥洲通过临摹古代大师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根源,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并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7

拍品编号1035

刘国松(1932年生)

《冰峰雪岭》

设色纸本 镜框

78 x 73 cm.

1967年作

估价:港元 350,000 - 450,000

刘国松早年专注于油画创作,至1961年重拾水墨媒材进行实验性的创作,以几何拼贴、抽丝剥筋法以及水拓法等创作技法提倡水墨画的现代化。1960年代所开创的狂草抽象系列,灵感源自于草书书法。他以狂草笔法大胆入画,在被弄皱的纸张上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传统山水画之构图,此风格为其30多岁时的重要突破。

8

耶鲁大学美术馆珍藏

拍品编号1021

陈其宽(1921-2007)

《朱颜》

设色 综合媒材 纸本 镜框

23.5 x 120.5 cm.

1957年作

估价:港元 150,000 - 200,000

陈其宽将建筑学对于时间、空间以及透视的掌握,和西方前卫艺术的元素,融合了中国艺术中所讲求的人文情怀,创造出了多元而绚丽多彩的水墨作品。1948至1960年间,旅居美国并以建筑师为业的陈其宽曾多次举办绘画个展,并在北美艺术圈中展露头角。此时期的作品中,陈其宽进行了现代美术转移媒材的尝试,同时也出现许多以描绘故乡情怀之作品,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情感。

《朱颜》创作于1957年,便是一次将超现实主义所转化出来的拼贴技法,与传统中国山水作品结合的一种实验,创造出一种窥视窗外世界的视觉感。

9

纽约重要私人珍藏

拍品编号1028

方召麐(1914-2006)

《船民流亡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27.5 x 67.5 cm.

1979年作

估价:港元 200,000 - 300,000

此幅作品为方召麐1970年代开始创作之《船民》系列作品之一,画家以越南船民为主题,展现出画家对于社会议题之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艺术家本身的遭遇让他能够在面对艰难时展现强大的韧性,展现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并展现于作品之中。尽管现实中的越南船民历经战乱与磨难,生活刻苦而艰辛,但作品中的船民却展现出丰衣足食的幸福氛围,展现出船民们对于未来的希望之追求与向往。

(文字、图片来源佳士得,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