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教育 >机构

中国文化报 作者:李雯2021-01-20 14:45

原标题:面对“社交距离”,美术馆公共教育何去何从?

2020年5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均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全球博物馆现状报告:较2012年,全球博物馆总数增长了近六成,已有近9.5万家博物馆机构,然而受疫情影响,95%都处于闭馆状态中,1/3的机构将会缩小规模,1/10将被迫永久关闭。后疫情时代,“社交距离”政策将对全球博物馆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公共教育活动从线下到线上的场域转变产生深远影响。

“社交距离” 让美术馆公教陷入停滞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都受到了“社交距离”的重要影响。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拉斐尔和他的朋友们”、德累斯顿古代大师绘画陈列馆的“拉斐尔的挂毯艺术:灵感与再现”,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拉斐尔”等,均未能按正常计划展出。在世界各地为纪念拉斐尔逝世500周年所推出的重磅展览中,尤以罗马奎里纳勒博物馆的重磅展览“拉斐尔1520—1483”最为可惜。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拉斐尔回顾展,也是2020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展览之一,仅投入的保险费用就高达40亿欧元,但这场超过200件拉斐尔原作的重要大展仅与观众见面3天就被迫紧急叫停。

2020年3月18日,美国博物馆联盟向美国国会发出公开信,要求国会为非营利性博物馆分配至少40亿美元的资金。信中说道:“博物馆行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500亿美元,提供超过72万个工作岗位,因为疫情引发的闭馆可能使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失去工作。如果得不到大量、立即的资助,30%的博物馆将不会重新开放。”公开信在美国博物馆联盟官网首页置顶公布,并鼓励会员成员单独发给当地立法委员要求支援。

rApntmABlTyAB_uCAAKZIZO0WJI580_副本

为应对疫情,本计划在2021年庆祝150周年生日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开其减薪和裁员计划,馆长马克思·霍莱恩与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魏斯自愿缩减20%的工资,还有11位高层员工将降低10%的工资。由于观众接待需求锐减,公共服务部门和公共教育人员成为各大博物馆减少开支的首要目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对外宣称将裁减博物馆观众服务与零售部门26%的员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甚至终止了与自由公教人员的合同。

疫情持续挑战 激发公教新思路

与此同时,关闭的展厅和延长的展期也为美术馆公共教育人员争取了更为充分的时间,激发出了新的思路。罗马奎里纳勒博物馆在闭馆后不久发布了制作精良的13分钟展览导赏视频,使世界各地那些本就无缘观展的观众大饱眼福。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甚至为在疫情期间大热的任天堂NS游戏《动物森友会》推出其馆藏的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的5款设计壁纸,在年轻观众中增持好感度。

纵观全球疫情,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体制优势正逐渐显现。在博物馆界,相较于世界知名博物馆和国内活跃的民营美术馆,由于财政和人员的相对稳定,中国公立美术馆将在一段时间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浙江美术馆自2020年1月末至3月末闭馆近70天后,重新开放的限流人数从600人/天逐步增至4000人/天,2020年全年参观人次27万余。以“无界之归——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为例,在2019年12月,该展览的日均参观量在3000人至6000人之间,美术馆重新开放参观后,主办方将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延期至5月19日,使有效开放日比原定展期多出4周,而观展流量也慢慢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日平均水平,这也是大多数美术馆在重新开放后做出的选择。因国内美术馆与博物馆不同,展示空间多以临时展览为主,相信展览节奏放慢、展期相对延长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态,相比策划新的展出内容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延长展期所增加保险和设备租赁的费用要划算得多。

同时,明显降低的专场教育活动频次和集中使用的经费也使得公共教育活动策划得更为充分。如浙江美术馆为配合“仙华双甲——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特展”,筹备近3个月时间,联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师生团队,加入展览和公教活动工作中来,承担了展览中数字媒体技术工作的运用,在展厅内打造了“梦回浦江”“声音剧场”“西湖寻影”3个公众互动区,给观众以崭新的观展体验,并最终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云端”“联动” 促进加深互动体验

国内大批美术馆重新开放后,在闭馆期间大批诞生的线上展览热潮一度冷却。由此可见,引导公众为数字化艺术教育资源付费还有很长的路程,而为美术馆引入潜在的新收入,也对线上资源的开发和技术人才引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社交距离”期间,公众对大量涌现的网络知识资源和即时分享体验的高度参与热情却意外使得相对投入较少的策展人直播导览、云端讲座和全球联动的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收效甚好。如2020年4月“博物馆之花”云赠花活动分享计划就在推特上悄然展开,几百家艺术机构以此为标签分享馆藏的花卉作品,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公共教育项目,为疫情期间的人们带来艺术的慰藉。

浙江美术馆也适时推出了“盒子里的美术馆”艺术计划,和多位艺术家联名发起线上公共教育项目,以正面的姿态,对“社交距离”下艺术何为、公共教育何为作出积极回应。活动以艺术家联名白盒为载体,每期邀请一位嘉宾做客“盒子里的美术馆”,与公众展开空间对话,分享艺术的故事和人生体悟。盒子内容从中国传统书画、当代艺术作品衍生,广泛地覆盖生活美学。同时,浙江美术馆的“美术馆之友”还可通过线上积分的形式兑换教育盒,将美术馆“打包”带回家。这些更为深入的访谈和交流将弥补公众无法到场观展的遗憾和线上展厅看展的疏离感,使艺术家和公众的交流更具现场感和个性化。

同时,“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仙华双甲——吴茀之、张书旂诞辰120周年特展”“岭上多白云——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书画展”等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期间,美术馆还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合作,结合齐白石、黄宾虹、吴茀之、张书旂、汪曾祺等艺术家的中国花鸟画创作,举办“观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坛。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举办了33场学术讲座,讨论花鸟画的创作及其相关研究,思考与花鸟画密切相关的哲学、美学以及文学等领域的问题。系列学术讲坛打破了空间阻隔,与公众在线上线下共同展开讨论,构建无墙的学园,并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名论文集,梳理学术观点,通过“盒子里的美术馆”项目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中开展大众美育普及。

应对“社交距离” 美术馆公教大有可为

在此次疫情之前,美术馆的数字化展览展示更多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在更广泛的空间内为展览进行宣传,通过免费分享的手段吸引人气,并在观展过程中增加互动和趣味性。当全球文化场馆的寒冬悄然而至的时候,国内美术馆却迎来了转型期的特别机遇。疫情后,许多美术馆纷纷成立新的信息部门,不仅加大其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的运营投入,也尝试通过在抖音、小红书、B站、大众点评等数字平台上的形象展示,为美术馆导入新的观众群体。同时,随着国内美术馆当代艺术展览的互动装置、空间展演及公共艺术作品数量不断增多,观众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作品展示的重要一环,对作品呈现的完成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众与美术馆的紧密关系正进入前所未有的时期。

rApntWABlTyAXpxBAAJ4OOw5X_c426_副本

积极应对“社交距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新的互动场所和交流手段,相信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将大有可为,并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融合走得更远。

(文字、图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