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旅游

中国文化报 作者:未酉寅2020-12-30 14:48

原标题:纳米比亚文化印象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西临大西洋。海拔高度为1000米—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人口有近300万。

src=http_%2F%2Fdpic.tiankong.com%2Fir%2Fhr%2FQJ8168056490.jpg&refer=http_%2F%2Fdpic.tiankong_副本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猎和种植业。15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的殖民者接踵而至。1884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1890年占领全境。1915年7月南非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年8月领导人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967年5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1989 年11月 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同时,也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纳米比亚有着绚丽的风光、独特的风情、浓郁的文化。

一、奇异的国境线

纳米比亚的国土,北宽、南窄,呈梯形,但在东北角,却向东伸出一条窄窄的450公里长的线状国土,有人称其为“纳米比亚的胳膊”。这条“诡异”的国境线的由来,与西方殖民者有着直接关系。

15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最先踏上非洲大陆,开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大陆的殖民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几百年的抢占地盘,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主要由以下几个强国支配着: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在这些国家中,瓜分最凶猛的3个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其中,胃口最大的便是英国。英国提出了一个“2C计划”,又译“开罗—开普敦计划”,因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的英文字头均是“C”,故称“2C计划”。英国的“2C计划”实际上是要将非洲从北到南一路打通。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非洲殖民地包括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南非,距离“2C计划”的完全实现就只差一步。这一步,被打断在坦桑尼亚,而坦桑尼亚的旧称,便是德占东非。另一个殖民大佬法国亦制定了“2S计划”:法国于1895年全部占领塞内加尔后,计划由塞内加尔向东部非洲的索马里扩张,企图建立由大西洋沿岸的塞内加尔到印度洋沿岸的索马里之间的横贯北部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因而推行“塞内加尔—索马里计划”。塞内加尔及索马里两地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都是“S”,故称“2S计划”。德国则有“条顿非洲计划”。作为后期的殖民国家,德国积极扩张其在尚未完全被殖民者瓜分的南部非洲大陆的势力范围。1883年侵入安哥拉,获得了第一块非洲殖民地。随后,利用英国和布尔人的战争,抢得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多哥和喀麦隆,并宣布要建立一个“条顿非洲”,即建立从大西洋沿岸的纳米比亚到印度洋沿岸的坦桑尼亚之间的横贯南部非洲的德国殖民帝国。

1890年,德国与英国签订了《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目的是交换领土。英国用黑尔戈兰岛,交换德国的桑给巴尔岛。黑尔戈兰是个小岛,位于德国易北河出海口上。黑尔戈兰岛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但离德国大陆仅46公里,德国志在必得。德国获得此岛后,立即修建港口、船坞、海岸炮台、地下防御工事,打造成为一个大型海军基地。在一战和二战中, 这里都是德军重要据点。德国获得这个要地,英国提出的交换条件是:德国在东非有一块殖民地,就是现在的坦桑尼亚,旁边有一个叫桑给巴尔的群岛,与坦桑尼亚大陆距离36公里,德国将其给英国。英国要实施“2C计划”,这是一个重要中转站。这个群岛面积达到2461平方公里,是黑尔戈兰岛的1448倍。德国自感有点吃亏,便要求英国再补偿一块地。德国要求的这块地,是从纳米比亚向东到赞比西河的一个通道。赞比西河向东流到非洲东部,这样就把德国在西部的纳米比亚殖民地与东部的坦桑尼亚殖民地连接起来。这个地区就是卡普里维地区。有了这块领土后,纳米比亚的地图上最奇特的地方,是东边伸出来一条胳膊,搭在博茨瓦纳的肩膀上。

从这个“诡异”的国境线可以看出,西方殖民者完全是从划分势力范围、扩张自己利益来划分当时非洲国家国境线的。

u=835995719,913518726&fm=26&gp=0_副本

二、迷人的自然风光

纳米比亚独特的地貌、野性的动物、神秘的原始部落,都是极为少见的。纳米比亚有几个世界之最。

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纳米比沙漠位于纳米比亚西部,面积5万平方公里,紧临海岸线,东西宽度50公里至160公里。这个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形成于8000多万年前。这里每年的降雨量少于10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在纳米比沙漠中,红色沙子十分独特。这里的沙子中富含铁,经过氧化过程后显示为红色,红色越强烈,说明沙丘的年代越久远。红色沙粒颜色鲜艳,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沙的颜色也不断变化。这里被誉为色彩最迷人的沙漠,成为摄影师的最爱。纳米比亚的国名就来自于纳米比沙漠。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观,即在海边随处可以见到狮子。

二是地球上最高的沙丘。纳米比沙漠中有一个成片的沙丘叫苏索斯维利沙丘,意为“沼泽的尽头”,是地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群。其中最大的一个沙丘高达325米,为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大批旅行者和摄影师都慕名而来,苏索斯维利沙丘的美景多次登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三是地球上最干旱的峡谷。位于苏索斯维利沙丘附近的峡谷堪称世界最干旱的山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仅次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非洲第一大峡谷,长160公里、宽27米、深550多米,面积1400多平方公里。由于完全没有水源和降雨,这片四面被沙丘环绕的峡谷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生物。几千年前枯死的树木由于没有水分不会腐烂,至今仍然挺立在谷地中,成为独特的景象。

四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海岸——骷髅海岸。所谓骷髅海岸,是一个40公里宽、500公里长的沿海地区。骷髅海岸这个名字源于在这里随处有人及动物的尸骨。最多的是鲸鱼的骸骨,鲸鱼骨多到在纳米比亚东北部的部落用鲸鱼骨来建造他们的房子。除鲸鱼骸骨外,还有遇难的船只。由于这一带海域十分险恶,至少有不同时期的1000艘以上的船只遇难,那些有幸上岸的水手们,也无法在这个荒凉的海滩上找到食物和淡水,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此处。有一个地方,12具无头骸骨横卧在一起,附近还有一具儿童骸骨,不远处有一块风雨剥蚀的石板,上面有一段话:“我正向北走,前往60里外的一条河。如有人看到这段话,照我说的方向走,神会帮助他。”这段话写于1860年,至今没有人知道遇难者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暴尸海岸的,以及为什么都掉了头颅。

src=http_%2F%2F09.imgmini.eastday.com%2Fmobile%2F20180604%2F20180604171311_929e62e25bc16f768f9853ddcc80e0c3_1.jpeg&refer=http_%2F%2F09.imgmini.eastday_副本

五是世界上猎豹最多的国家。全球现有1万多只野生猎豹,而纳米比亚就拥有约1/4,因此被称为“猎豹之国”。这些猎豹大部分生活在纳米比亚北部地区。

六是最多的火烈鸟聚集地。纳米比亚西临大西洋的海岸线,聚集的火烈鸟是独特一景。鲸湾是纳米比亚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那里有一片沿海浅滩,面积达7000多公顷,以海鸟、水禽众多著称。整个南部非洲的火烈鸟,有3/4就栖息在这片浅滩上,约有5万只。火烈鸟双翼张开时色红如火,在阳光下成群展翅飞翔时,能映红天空。而当火烈鸟收拢翅膀后,全身羽毛又白净如雪。

src=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1125%2Fd9d07097189746a7aaae14744eb70bce.jpeg&refer=http_%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_副本

七是世界上海豹最多的海滩。纳米比亚的大西洋海岸,有一处海豹自然保护区。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万至10万头海豹,繁殖季节可达十几万头,甚至更多,以至于海滩上的海豹都叠压在一起。这里的海豹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均居世界第一。这里位于本格拉寒流与安哥拉暖流的交汇处,海洋环境很适合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吸引了大量鱼类前来,以鱼为食的海豹自然也就聚居于此了。

src=http_%2F%2Fwww.chinanews.com%2Flxsh%2F2012%2F12-17%2FU239P4T8D4414863F107DT20121217161242.jpg&refer=http_%2F%2Fwww.chinanews_副本

八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草本植物。在纳米比亚有一个千年兰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沙漠连一般低等植物都很少见到,却奇迹般地生长着许多千年兰。这种植物形似兰花,却十分耐旱,生命力超强,以“长生不老”著称,一般可以活1000年以上,故中文名就叫做“千年兰”。在纳米比沙漠中有一株千年兰之王,高约2米,迄今已生长约1500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寿命最长的草本植物。

九是最擅长沙漠生存的部落。纳米比亚的沙漠地区大多因为缺水而无人居住,但是依然有一个族群生活其间,他们就是纳米比亚大名鼎鼎的“丛林人”部落。为适应沙漠气候而长得瘦小精干的“丛林人”,几乎可以利用身边的一切,贫瘠的沙漠在他们眼中仿佛一片沃土。他们能够从各种蛛丝马迹中辨别动物经过的时间和方向,了解沙漠中所有可以食用的植物,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水源,充分利用沙漠中的一切来生存。

十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石。在纳米比亚有一个斯瓦科普蒙德镇,镇上有一个著名的水晶石博物馆,该馆珍藏有各种各样的水晶石和其他宝石。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底层大厅的一块巨大的水晶石。这块水晶石是纳米比亚的国宝。它高达3米,其周身需要五六个人张开臂膀、手拉着手才能环抱一圈,重达14.1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块天然水晶石。这块水晶石形成于大约5亿年前,是1985年在纳米比亚被发现的。

src=http_%2F%2Fpic.qjimage.com%2Fafl008%2Fhigh%2Fyxba000044.jpg&refer=http_%2F%2Fpic.qjimage_副本

纳米比亚的独特风光,造就了众多的国家公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埃托沙国家公园。埃托沙国家公园是德国殖民者于1907年建立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拥有世界上大型野生动物最多的公园之一。该公园位于纳米比亚北部,总面积为22270平方公里,生活着114种哺乳动物、300多种鸟类,其中包括许多珍禽奇兽。公园核心地带为非洲最大的盐沼,面积达480平方公里。埃托沙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巨大的白色地区”,指的就是公园中的巨大盐沼。

三、古老的岩画文明

岩画是人类社会最早的艺术品,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纳米比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岩画集中地——颓废方丹。纳米比亚岩画集中在纳米比亚的最高峰布兰德山上,这里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半沙漠地带。这里的岩画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已查明有2000多个露天岩石雕刻有壁画。纳米比亚的岩画非常著名,在非洲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岩画表现的内容多为战斗、狩猎和生活的场面。

src=http_%2F%2Fwww.cicphoto.com%2Fyxwh%2Fyxzx%2F201505%2FW020150522656768729431.jpg&refer=http_%2F%2Fwww.cicphoto_副本

目前所发现的岩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距今6000年至2000年前在此地居住的狩猎族群所刻画的,基本以动物和人类为主要内容,在这些巨石上几乎雕刻了在纳米比亚看到的所有野生动物。据介绍,雕刻这些岩画是为了教育子孙如何捕猎,通过这些图案告诉子女哪些动物是可以捕猎作为食物、哪些是危险的。岩画中最有名的是《狮人》画:狮子每个脚爪有五个脚趾,也就是说狮子长了人的脚;狮子的尾巴高高翘起,同长颈鹿的颈项昂起一样,仿佛与天相连。另一种是距今2000年时,这里出现了另一批游牧民族,他们在岩石上刻画了很多几何形状。相比较而言,目前前一种石刻,学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简单易懂,而人们对于后一种几何图形还知之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更为惊奇的是这样一幅岩画:我们知道,非洲主要的人种是黑人,白人基本上是在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才来到非洲南部的。但是在纳米比亚布兰德山上的岩画上,刻有部落的祭祀仪式。在仪式上,有一些没穿衣服的黑人围成了一个圈,在他们的中间,有一个白人。这个白人身上竟然穿着现代人样式的裙子。这引起了许多考古专家的震惊。而且经过考证,这幅岩画确为几千年前所画。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1921年德国探险家将这里的岩画公之于世。1952年,纳米比亚宣布颓废方丹为国家历史文物区,2007年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颓废方丹遗产的介绍中说:“该遗址连贯、广泛、高质量地记录了至少2000多年间这块土地与狩猎采集者相关的礼仪习俗,而且它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狩猎采集者的礼仪和经济习俗之间的联系。”

(文字来源于中国文化报,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