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滚动

ShinyArt善怡艺术 作者:林叶2020-12-29 19:14

1

2020年年初的这场新冠疫情对世界社会秩序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考验,也是一次可怕的末世预演。疫情所到之处,人人自危,举世皆空,死伤枕藉,社会隔离,一时间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几乎陷入停摆状态。所有人似乎一下子都被迫断了联系,成为一座座无助的孤岛。这样的状况让世界上现有政治体制的本性与弱点赤裸裸地呈现出来,逼迫着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之为人的本质,重审现有社会关系的本质以及现行人类秩序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我们在世界上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他们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社会关系,人类现有的政治体制究竟是否真正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有资本与权力建构起来的现代文明与全球化的脆弱性,我们的希望究竟是什么,又在哪里,如此等等。

5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场域特定装置(光敏媒介图像装置、声音、影像、夜光矿石、仿真火车模型、紫外线灯) 尺寸可变 2020

6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沈凌昊的个展《希望》便是源自于疫情所造成的这种恐惧与迷思。疫情爆发之后,他被迫在家禁足。在这个期间,美国加州持续发生数十起山火,把他曾经生活过的加州旧金山地区整个天空都染成了橘红色,仿佛末日降临一般,这让他陷入了某种精神上的危机之中,无比焦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顶楼马戏团的歌曲《对着橘红色的天空呐喊》,这首歌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一下子击中了他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反复听着、唱着这首歌,似乎获得了某种启示。

7

2020年9月因持续的山火旧金山的天空变为赤红色的奇观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经验让沈凌昊深刻体会到人的孤绝处境之可怕,让他不得不去思索如何通过行动进行自我救赎,去探寻重建正常人际关系的希望,正是这样的境况激发他去创作这个作品,以具体的视觉表现方式来传达他心中所理解的“希望”。从这一点上看,这个展览本身就是一种自悟的行为,是一种力图理解自身,进而理解人之本质的行为。

沈凌昊首先获得了顶楼马戏团主唱陆晨的许可,在展览开幕上翻唱这首《向着橘红色的天空呐喊》,并进行了长达一个月时间的反复训练。开幕当天,在橘红色的灯光下,沈凌昊用尽全身的力气,奋力歌唱,高声呐喊“没有人能消灭我们”,将自己身上那被唤醒的力量与希望全都喷发出来,传递给到场的每一个人。

8

开幕表演“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9

艺术家沈凌昊在表演后致谢顶楼的马戏团乐队成员陆晨

展览部分,沈凌昊将整个作品分为两个部分,在两个展示空间中呈现。当我们踏入第一个展厅,便会遭遇一个五彩斑斓的感光空间。四周挂着涂上了不同颜色感光材料的幕布,而房间中央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个特殊的闪光装置。这个装置缓缓地旋转着,每隔一定时间便会发出一道强烈而刺眼的亮光,如同上帝之手一般,瞬间就将人影捕捉在感光墙面上。

0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沈凌昊是一位擅长运用感光材料的艺术家。所谓擅长,体现在他不仅懂得利用感光材料制造一些炫目的奇观效应,而且善于挖掘“感光”效果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这是一个互动式作品,是召唤观众主动参与到创作之中,与他共同完成这个作品。那一道道强光强行将我们的影子抛投在感光墙上、再一点点地消失,看着这整个过程,仿佛就是在观看自己的生命历程。人不就是这样被一种神秘的力量不容分说地抛投到这个世界上的吗?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这世界上留下生命的痕迹。最终,每一个个体都将慢慢消失于时间之中,所留下来的生命痕迹也逐渐消融在所有的人类文明之中。就这样,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跨越时代与空间的、五彩缤纷的人类文明。沈凌昊的这个互动式作品便是用一种强烈而直接的方式,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象征性地感受到个体生命以及人类文明的某种基本状况。

10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0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进入另一个展示空间,便似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萨满小屋,这个充满橘红色光线的空间里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氛,让人心生敬畏。不过,在这里沈凌昊并不是要召唤原始的鬼神,或是施行通灵术与异界相沟通,而是要用一种奇特的仪式来唤醒每个人心中沉睡的能量,激发人们重新反思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11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场域特定装置(光敏媒介图像装置、声音、影像、夜光矿石、仿真火车模型、紫外线灯) 尺寸可变 2020

整个展厅被设置成了一个大型的影像装置,整个空间笼罩着浓重的橘红色灯光,宛若一个危机四伏的杀阵。正面墙上放映着加州大火期间旧金山地区被染成橘红色的视频。一个高亢的歌声在空间里环绕,呐喊着“没有人能消灭我们”。墙面上挂了十余幅制作成各种岛屿形状的照片,是沈凌昊在热那亚海边的自拍照,每一幅照片上都镶嵌着一颗感光矿石与一盏聚光灯。矿石被聚光灯的光线照射之后散发出颜色各异的奇特光芒,仿佛是某种微弱而坚毅的力量,在支撑着“岛屿”的存在。这些聚光灯跟随者展厅高处传出来的高亢的音乐节奏,一个接一个地逐一亮起,循环往复,宛若某种生命力量从一座“岛屿”传递给另一座“岛屿”,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共同体。展厅正中央处,设置了一个正方形的平台,台上有一列小火车在闭合的圆形轨道上永不停歇地奔驰着,圆形轨道所划出的圆圈内,不规则地摆放着一些感光矿石,小火车上发出一道亮光,将这些矿石的形状投影在四周的展墙上。随着小火车的循环运动,墙面上的投影如山脉一般上下起伏、连绵不绝,描绘出一个抽象的、变化的世界。

00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场域特定装置(光敏媒介图像装置、声音、影像、夜光矿石、仿真火车模型、紫外线灯) 尺寸可变 2020

12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NO.14

混合媒介装置(光敏媒介图像装置、声音、影像、夜光矿石、仿真火车模型、紫外线灯) 420mm×594mm(以A2 画面尺寸异型切割) 2020

于是,墙面上那些“岛屿”力量源的循环闪亮(内在的生命力量)、平台上小火车的循环往复的闭合运行(循环时间)、墙面上连绵不绝的影子(变化的世界)以及展厅中不断回荡不断冲击着我们内心的歌声(共同的心声),这四种“循环”相互照应,构筑出一种独特而神秘的循环时空,整个空间好像也被纳入到循环之中,变成了一个纷繁复杂、危机重重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

13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作品细节

显然,沈凌昊在此营造的这个循环时空绝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消费娱乐的场所,而是运用各种材料建构出一个末日绝境的模拟场域,将人带入到一个相对抽象却又能激发人想象的试验中。让人在这个独特空间里,用自己的五感去体会某种特殊的危机状态,并唤醒自己心中的生命力。

14

作品“岛屿”系列-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展览现场

让我们回到这个展览最初的起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这个危机事件从根本上瓦解了现有的政治经济系统所建立的那种外部联结,让那个由精英建构、由权力和资本推动的、外在于人的联结方式失去效用,让全世界陷入停摆。与此同时,陷于断裂隔绝状态的个体、组织机构又全面转向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无机空间,似乎这样一个人造的无机物才是人类的救命稻草。却不知,这种仓皇逃窜的结果,恰恰让所有人再次落入资本与权力精心建构起来的温柔陷阱之中。在这个完全被权力和资本操控的无机世界里,我们或许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能够多快好省地做一些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身为使用者,我们根本不是网络的主体,而仅仅只是网络控制的对象,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成为了可以收集、统计、分析、追查、引导、投喂、改造的客体,归根结底只是用来帮助权力资本野蛮生长的肥料。这也就逼迫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作为主体的个体可能性,重新认识社会秩序、人类文明本身。

15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16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现有的世界秩序是一个外在于个体需求的外部秩序。这种秩序以欲望的无限扩张为先导、以威逼利诱为手段、自上而下强行将我们裹挟在一起。这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这种秩序很可能未必真正适合我们。因为这样一种靠某种单向度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秩序,从一开始就压制了大多数人的不同意愿,通过权力、资本、技术的运作,将一个荒诞的乌托邦梦想强加在所有人头上。它的运作仅仅只是将我们变成权力和资本的工具,让我们在不合理的竞争中苟延残喘,甘心做受压榨、受剥削的奴隶。这样的秩序天生具有脆弱性。一旦内部发生裂痕,权力与资本便会残忍地将我们抛弃,让我们处在孤绝无助、人人自危的境况当中。

0

“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场域特定装置(光敏媒介图像装置、声音、影像、夜光矿石、仿真火车模型、紫外线灯) 尺寸可变 2020

17

作品“岛屿”系列-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展览现场

可以说,并不是疫情让人变成了断裂的、隔绝的孤岛,而是现有的全球社会秩序的失效让我们回归孤岛的状态。我们必须认清一点,人从来就是孤岛。正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孤岛,所以才需要建立联结。我们只有看清现有的全球性社会秩序的荒诞性,才有可能从我们自身的力量源出发,建立一个真正适合且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秩序。

0

“岛屿”系列-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才需要光

场域特定装置(感光材料、纤维、运动装置、定向光源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而沈凌昊的作品可谓是对上述这种人类处境的一种回应。在他模拟出来的这个循环时空中,我们或许能够领悟到人类社会的某种基本状况,那就是我们同处一个循环时间之中,同处于一个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之中,共同创造着我们的文明,我们拥有共同的心声,每个人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支撑个体存在的强大力量,而且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都有按照自身意愿生活的权力,必须得到充分尊重的。当我们面临同样的处境——以合理的名义、自上而下地强行控制着我们的那个脆弱而荒诞的全球秩序土崩瓦解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通过某种内在于我们内部的社会秩序——一个由每个人内心的力量共同建构起来的一个自下而上的、真正符合个体需求、能够充分尊重个体意愿、不以暴力的方式迫使他人服从、不会建构虚妄的价值观裹挟所有人进入不合理竞争状态的社会秩序,才能将我们这些“孤岛”有效联结起来,通过互相传递自身的力量来建构适合自己的共同体。这样,我们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关于艺术家

0

沈凌昊

1988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与工作于上海。沈凌昊试图通过创作去探讨时间、记忆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其创作媒介包括摄影、影像、装置、写作等。沈擅于通过运用感光材料的“留光性”呈现时间的回溯感及记忆的易逝性,以富有哲理的艺术语言重构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沈凌昊曾获“Murphy Award”墨菲奖(2016);“巨人提名奖——邱志杰提名奖”(2011);“CREATIVEM50年度新锐奖——银奖”(2011)“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1)。 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包括:“沉睡者的抵抗”(秦皇岛,UCCA沙丘美术馆,2020);“农场”(沈阳,K11美术馆,2019);“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集美 X 阿尔勒展览项目”(厦门,三影堂艺术中心,2017);“Murphy Award 墨菲奖提名展”(旧金山,SOMArts艺术中心,2016);“Regarding Beauty”(科林斯堡,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2015);“SIPF 2012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新加坡,2012);“一重影事”(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11)和“万相:2011年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1)等。 

他的作品被昊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杨锋艺术基金会、Global Dignity 基金会等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关于作者

18

林叶

现为独立译者、自由撰稿人。摄影研究学者、译者、写作者,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出版译著包括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与《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亚洲家族物语》等,译作包括《日本艺术摄影史》(选译)。

策划私摄影研究专题(“私之向度”)、日本摄影论专题(“日本摄影论选译”)、报道摄影专题(“报道摄影·国家·社会”)以及城市独立空间实践。

文章发表于瑞象视点、腾讯·谷雨、澎湃、《艺术当代》、Artforum以及《中国摄影》等杂志与媒体。

译著有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现象》等,选译《日本艺术摄影史》、《私摄影论》。

(文字、图片来源ShinyArt善怡艺术,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