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北京青年报 作者:缪斯客2020-12-25 09:30

原标题:铜镜,铜镜,如何才能看懂你

“鉴于止水”

在镜子没有产生之前,人们怎么照面正容、认识自己呢?展览第一部分“鉴于止水”就对早期人类的映照方式做了介绍。每当想起这个问题,我都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古希腊神话中拥有绝世美颜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传说他爱上水中自己的倒影,终因赴水求欢溺水而亡,死后变成美丽的水仙花。从这个神话中可以得知古人最早是通过自然界中平静的水面看到自己的。

在第一部分的展柜中还陈列着一件体量不小的青铜器,鉴。青铜鉴是古代盛水的容器,古人也用它来映照自己。在商周时期的文字中,“监”与“鉴”同义,“监”的写法就恰似一个人站在容器旁,自监其容。那人们又是如何从“用鉴”变为“用镜”呢?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郭沫若先生就曾推断说铜器如打磨得很洁净,即使无水也可以照容,因此铜镜是由铜水盆扁平化得来的。但是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鉴出现之前的齐家文化中已经出土了铜镜,因此绝对的演变关系可能并不成立。不过无论如何,铜镜的发明受到了铜刀、铜斧等表面光亮的青铜器的启发应当是没有争议的。

8bt7_b

战国楚镜

从距今约4000多年齐家文化出土中国年代最早的铜镜开始,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始终。想要从如此漫长的时间中梳理铜镜发展的线索并非易事,比较省力的方法是抓住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三个最重要的阶段:战国、两汉和隋唐。熟悉了它们,铜镜的历史就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战国时期攻伐频仍、社会动荡,铜镜的铸造却兴盛起来。在七雄之中,楚国是战国铜镜的主要产区。楚镜的装饰往往以满、密为特点,在各种纹样中,山字纹特别流行。这类铜镜在细密的羽状底纹上间隔排列着3到6个形似“山”字的花纹,其中四山镜最为常见,展厅中也大多都是四山镜。关于山字纹的含义,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解读,有人说它与古代的山岳崇拜有关,还有人认为山字纹是商周铜器上的纹饰演变而来的。

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又掀起了一波秦国热,在展览中也能见到战国时期秦国铜镜的身影,它以武士与豹子搏斗的场景作为装饰,画面极具戏剧性,也隐隐表露着秦人尚武的精神。

两汉“TLV纹”

两汉时期的青铜容器普遍以简朴示人,铜镜的装饰却丰富精美,官府在这一时期仍有监督铸造铜镜的职能,许多精致的汉镜都是官府的作品。说起汉代铜镜,最有特色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博局纹铜镜。由于铜镜上的装饰形似英文字母T、L、V,因此又被外国学者称为“TLV纹”镜。这种花纹经研究一般认为源自战国以来流行的六博戏中的博局,展板上也特别有心地展示了汉代壁画、画像砖上六博戏的图像以及博局的样子。至于这类铜镜为何在西汉晚期和新朝时期特别流行,或许与当时盛行的西王母崇拜有关。

展柜中带有博局纹的铜镜不少,“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的展品是本次展览的“明星展品”,在展览中特别设计了互动触摸屏讲解这件文物与众不同之处。许多人因为铜镜铭文中“中国大宁,子孙益昌”的祝福而喜爱它,但需要特别提示的是,这件铜镜的纹饰“穿越了”:在双弦纹划分的内外两区里有些瑞兽的身子在外区,而头部已经延伸到内区,这在此类铜镜中是罕有的。

隋唐嫦娥“大吉”

两汉之后铜镜经历了约五百年的消沉,直到隋唐时期再次大繁荣。前朝的铜镜形状多为圆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菱花、葵花样式的铜镜。唐镜的装饰主题也特别丰富,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瑞兽葡萄纹铜镜,在铜镜上用高浮雕的方式装饰瑞兽祥禽和葡萄叶蔓。葡萄非中国原产,瑞兽有专家认为是来自国外的狮子。这两种舶来的纹饰备受唐人喜爱,也凸显了唐代包容并蓄的时代胸怀。

这两天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标本成功返回祖国的消息备受关注,在唐代铜镜上我们也能看到古人对于“月宫”的想象。在一面桂树嫦娥纹铜镜上就有月宫中桂树、蟾蜍和玉兔捣药的形象。在展览后半部分的一面唐代铜镜上,飘逸的嫦娥正托举着两个字,“大吉”。

唐代以后,铜镜仍被大量铸造和使用,但艺术性已不如前朝。虽说如此,展厅中还有许多铜镜精品值得驻足观赏:豪放硕大的金代海水双鱼纹铜镜、叙事性强的宋代神仙人物铜镜、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时期的“大顺三年”双龙纹铜镜等等。

铸镜与用镜

除了介绍铜镜的历史,展览还辟出专门部分展示铜镜的制作与使用。一幅仿制古代铜镜铸镜场景图清晰再现了古代工匠镜范制作、合金熔炼和表面处理的全过程。难得一见的汉代铜镜陶范也一并展出,比对示意图可以清楚辨认出浇道、排气道、冒口的位置,回想古人用简单的模范创造出的鬼斧神工。

8bt3_b

在特种工艺镜单元有两件唐代的铜镜明星并排展示。一件是采用了金银平脱工艺的羽人花鸟纹葵式铜镜。它镜体硕大,在同类铜镜中数一数二,上面的飞仙、凤鸟与凤蝶等纹饰都是金银片剪切好粘贴在铜镜表面的。为了使金银片与镜背浑然一体,需要反复髹漆,直至覆盖住金银片,再打磨镜背,使饰片显露出来与漆面平齐。这样做出的铜镜银光闪闪,金光灿灿。旁边的那件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同样华贵异常,它采用的嵌螺钿工艺与金银平脱类似,只是用料换成了贝壳。如果仔细观看不难发现,铜镜上的人物五官、须发、衣纹,鸟的羽毛,书的枝叶等处都有精细的毛雕,整体既栩栩如生又流光溢彩。

与西方的有柄镜不同,中国的铜镜多是无柄带镜钮的。古代铜镜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手持,为方便持握在镜钮中会穿入绶带。较大的铜镜则用镜架和镜台安放。

“照妖镜”

在“玉台影见——铜镜的功用”单元展示了铜镜的其他功能。例如,道家认为铜镜有特殊法力,有镇妖压邪、照妖识物的功用。古人在去世后还会把墓主人生前使用的铜镜随葬。展柜中的那件“光正”十二生肖铜镜在隋唐时期铜镜中十分普通,但它的所有者却身份显赫。李静训,这位九岁不幸早夭的小女孩是隋文帝长女,是周宣帝皇后杨丽华的外孙女。在她的墓中随葬有大量精美的日用品,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件国博古代中国陈列中展示的嵌宝石项链。铜镜虽普通,但上面的“光正随人,长命宜新”八字铭文也寄托着亲人对她在另一个世界的美好祝愿。

8bt2_b

镜可入诗,亦可入画。展厅墙上的不少写镜诗为展览增添了一抹诗意。而清人绘有70位历代著名侍女的长卷《千秋绝艳图》中就包括了三幅与览镜有关的画面,其中最为动人的当数隋代陈贞破镜重圆图。其实“破镜重圆”不仅仅是感人至深的传说,在考古发现中也有夫妻合葬墓中二人各自棺内或棺前放置半面铜镜的例子。

展讯

8bt8_b

展览: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展期:2020.11.24日开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

(文字、图片来源于北京青年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