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2020-12-15 15:25
原标题:历时六年,谭盾把敦煌壁画变成了音乐
“八年前在敦煌,我和谭盾开玩笑说,你能不能把敦煌壁画变成声音?没想到,他真的这样做了,而且做到了。”——樊锦诗
《敦煌·慈悲颂》海报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格莱美音乐奖、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谭盾将带领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兰州交响乐团及知名歌唱家王云鹏、王传越、郭森、泽仁央金、哈斯巴根,敦煌舞反弹琵琶陈奕宁等上百位音乐家,携历时六年创作的《敦煌·慈悲颂》登上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与羊城听众一起跨年,在千年敦煌遗音中告别2020。
《敦煌·慈悲颂》分为六幕 :《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涅槃》,由多位世界级独唱家来共同演绎格式敦煌壁画人物。《敦煌·慈悲颂》打破了西方音乐传统,以敦煌史诗形式,用中文演唱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记载的东方哲学故事,彰显平等、奉献、博爱等普世价值。
“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亲善大使谭盾,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荣誉艺术总监。谭盾一直以传递世界和平、绿色环保为音乐家的修行,他的艺术和音乐对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并赢得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奖,其中包括威尼斯双年展艺术终身成就金狮奖、格莱美奖、奥斯卡奖、德国巴赫奖、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俄国的肖斯塔科维奇大奖、美国格文美尔大奖。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
谭盾创作过很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交响乐作品——《慈悲颂》;有机音乐《水乐》《纸乐》《垚乐》及打击乐协奏曲《大自然的眼泪》;多媒体协奏曲《女书》《地图》;网络交响曲《英雄》;歌剧《秦始皇》《马可波罗》《茶》《九歌》《Water Passion:马太受难曲》;电影音乐武侠三部曲《卧虎藏龙》《英雄》《夜宴》及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协奏曲和民乐等一百多部音乐作品。谭盾还受邀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中国世博会、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幕创作音乐;2019年应邀成为贝多芬250周年全球庆典音乐大使;2020年疫情期间,他为全球遇难者创作《Prayer and Blessing:武汉十二锣》,连线武汉、上海、纽约直播,获得全球7000万收视率。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它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如今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遗产。近500座洞窟中有着数万平方米的壁画,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这些宝物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其中就包括诸多乐谱。
2013年,一次偶然的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对话,让谭盾开启了音乐史上的一大创举之路。“八年前在敦煌,我和谭盾开玩笑说,你能不能把敦煌壁画变成声音?没想到,他真的这样做了,而且做到了。”
为追寻敦煌之音,谭盾亲自往返敦煌15次,耗时六年研究敦煌壁画、文献,于深藏石窟的绝美画卷中寻找灵感。此外,他还走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尝试还原古籍中所载古谱;东渡日本,向家传历代的长安琵琶匠人后代习得制法,研发出作品中所展现的反弹琵琶、奚琴等敦煌古乐器。
谭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研究的敦煌古谱
对于这首将千年古画溶为音乐而创作出来的《敦煌·慈悲颂》,樊锦诗听后这样评价,“佛家说慈悲,不信佛的也说慈悲,那慈悲到底是什么?慈悲就是让人得到智慧,慈悲就是让人解脱痛苦,慈悲更是讲众生平等,救助众生。《敦煌·慈悲颂》通过音乐把所有人都连在了一起,我听后深深感动。”
《敦煌·慈悲颂》的海报遍布德国德累斯顿的大街小巷
“走出去的中国敦煌史音”
谭盾在《敦煌·慈悲颂》中借鉴了大量唐乐,古代东方乐器与现代西方乐器同声齐鸣,并且依照敦煌壁画中复原了反弹琵琶、奚琴等古乐器,还将中国传统乐器钵、木鱼、引罄等穿插在乐曲之中,生动展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博大之美。
2018年5月23日,《敦煌·慈悲颂》首演于久负盛名的德累斯顿音乐节。当谭盾指挥完最后一个音时,一千八百多名观众轰地一下起立,雷鸣般的鼓掌和欢呼长达十五分钟之久,实现了中国文化艺术上的出口。
《敦煌·慈悲颂》在2018年首演于久负盛名的德累斯顿音乐节
继首轮全国巡演后,谭盾再次携多年心血之作,亲自指挥西安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等豪华演出阵容的第二轮全国巡演来到广州大剧院,再现盛唐遗音。
(文字、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