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生活方式 >时尚

ELLEMEN睿士 2020-12-01 16:12

原标题:谁站在汉服圈鄙视链的最顶端?

以前穿着汉服上街能吸引一大批人的回头注目,但到2020年,汉服已经慢慢摆脱了“小众”的标签,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传播,接受度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稳步上升。

但在出圈的同时,被称作服装界“破产三姐妹”之一的汉服和Lo裙、JK制服一样,因为生产材质、质量、风格、形制、历史还原度渐渐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和鄙视链,成了目前汉服圈无法避免的现象。

要追溯汉服这项亚文化时尚诞生的源头,还得回到本世纪初的2003年。

1

那一年,河南郑州的电力员工王乐天身穿汉服上街,被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获得广泛关注,被称为“当代汉服复兴第一人”。

王乐天穿着的这套具有典型交领右衽特征的曲裾深衣,据报道价值760元人民币。他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汉服是世界上最美的民族服装”,并在当时网络上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鼓励之下,决定穿汉服上街。

此后汉服虽然没有立即被主流大众认可,但在最近的十几年时间里,在古装剧以及各类网络“古风”运动的带动下,开始出现了汉服市场。

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天猫《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中也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同比增长92%。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位列女装排行榜第三。“汉服”搜索量同比增长翻2倍,连续数月搜索人数超“衬衫”。

2

影视剧中的服装也是汉服兴起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大批年轻人用花呗和信用卡为汉服打call,曾有汉服爱好者称自己刚开始只是想买一套衣服满足一下兴趣,但入坑后,在精神上总是觉得完整度不够,相继买了鞋子、饰品等等。有不少人在汉服上可能要投入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3

根据央视财经的报道,一位汉服爱好者迷上汉服后,九年间大概花费七八万购买了240多套汉服,其中最贵的一件是6000多元,平时几乎不穿常服,只穿汉服或者改良过的汉元素衣服。

和上述昂贵的汉服相比,淘宝上的平价汉服更受学生党们的欢迎,不超过300元一件的唐制对襟齐胸襦裙套装就可以满足学生党们假日出街的需要,在销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种类的汉服。

而在如此大的价格差异中,也就出现了非常高端的汉服品牌。它们的官网上声称其所有汉服产品都为定制,只修换,不退货。一件“飞鱼·云肩通袖妆花织金纱”的价格就达到8100元,还有不少则超过万元,来自客人的订单也已经排到了2021年的年底。

在汉服圈里,长时间以来也形成了一长串的鄙视链。

按照知乎网友章秋琛的说法,要先分门派:有“仙女党”,这一批人是汉服圈的主要人群,那些在社交平台上爱po穿纱裙,沾染魏晋仙风道骨系照片的人,在服装细节上不做过多考据。

还有“日常党”,顾名思义注重烘托出朴素气质,多穿棉麻质地和真丝制成的衣服,比较在意汉服的实穿性。

4

还有“宋明党”,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汉服教学视频大致上都是由这一批人生产,里三层外三层的复杂穿法,大有向日韩和服和韩服中的“十二单”等服装靠拢的趋势,注重穿衣流程和优质的版型手工,一些上千上万元的服装大部分为定制。

5

售价上万元的凤鸾云肩通袖妆花织金纱(图片来源:明华堂官网)

另外还有注重古今结合的“汉元素党”,这批人通常被斥为汉服党中的“内奸”,因为出于实用的目的,对汉服进行现代化改良,比较注重正统的汉服粉们,将它们称作“汉风”,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碰瓷”行为。

当然,亚文化时尚圈里,少不了挑剔的考据大神们,他们能将汉服的细节说的头头是道,但很多人也只是从网络获取信息,大部分人对古代服装的了解流于表面。

6

2019年一个汉服品牌推出的“两片式襦裙”成为圈内争议话题,考据派认为出土文物中并没有这种形制的汉服,而普通爱好者则认为,汉服就应该有所改良,好看又好穿,出土文物没有并不代表历史上就不存在。类似的争论也一直在汉服圈里此起彼伏。

但汉服圈最大的鄙视链,不外乎是正版和山寨之间的永恒争斗。

所谓正品汉服,就是在布料、形制、妆造,甚至到手持物如琵琶、扇子都“正确”的汉服,这对于不少汉服爱好者来讲,都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但不像JK制服圈 ,至少有产地等标准作区分。汉服圈因为服装样式太过于繁杂,各种细节的追求也非常细致,不同人又声称看到了“更权威”的资料,提出各种各样的说法,如“XXX型是改良款,不正统”“买汉服要有正规商标”“淘宝店图如果五张图有5个不同模特,就不是正品”“价格不上千,很有可能是山寨货”。

7

某网站曝光的正版和山寨的区别

这也让穿汉服出街,成了件冒风险的事。曾有汉服小白出街时,被其他汉服爱好者当面批评说是“穿山甲”,如果被拍到也有可能被挂在各种树洞、Bot等微博吐槽号上。

知乎相关话题下,“朋友穿山,我要不要提醒TA”“朋友穿山,怎么提醒才能更礼貌”的问答更是多见,由于背后牵扯版权专利以及历史民族感情,汉服的“山正之争”已经在一些平台上引起骂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服圈里对“穿山”这件事的两极化态度。

一些人认为,很多售卖正品原创汉服的店家,都是一针一线自己设计汉服,“甚至借鉴古画上的图案,都会向博物馆索取授权”,已经有一些汉服爱好者将涉嫌抄袭的商家告上法庭并赢得了诉讼,这一观点也在汉服圈中存在感不小,但那些在努力创新的店铺,却也因为“过于创新”而被贴上了“汉风”的标签。

但汉服圈的现实状况非常残酷,和JK制服圈甚至炒鞋圈 有些相似。

目前中国的汉服爱好者中,女性和年轻人人数居多。据艾媒数据的一项调查报告,在网络上关注汉服的人群中,有八成为女性,而男性只占到了14.56%,而爱好者中有超过五成的人年龄为19-24岁,而16-18岁的青少年人群占到了两成,相反收入相对高的35岁以上人群,占比不到2%。

一项关于汉服购买行为的问卷调查显示,汉服价格在100-300元之间的,在汉服圈内人士即“同袍”中的接受度最高,为50.32%;其次是只要喜欢500元以上也可以,为31.47%;第三为300-500元的汉服,接受度为16.47%,100元以下的比例最低为1.74%,其加权平均价格为326元,也就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低价仍然是促成购买的第一理由,因此,“白菜汉服”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在学生党为主的汉服圈里,近千块的一件“正品汉服”确实是一件可以抵得上奢侈品的物件,在一些汉服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不少爱好者坦言自己已经在负债买汉服,投入超过几万元,但依然痴迷于汉服:因为钱可以再赚,土可以再吃,但汉服下架就再也买不到了。

8

在鄙视链和高价的压力下,十几年前提出的汉服复兴似乎早已经被人忘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汉服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一博士夫妻创业卖汉服,收入达千万。”“19岁开汉服淘宝店,年销量破百万、收入超一亿”的吸睛新闻标题,正在和上面的鄙视链和网络骂战形成鲜明对比。

在汉服这个小众的圈子里,人们正倾向于画下自己的领地和归属,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一样:你以为他们争的是山正,其实是虚荣心。

(文字、图片来源于ELLEMEN睿士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