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翡翠杂志 2020-10-30 17:17
原标题:乾隆痴迷的异域神工 “玉”见痕都斯坦
中国古代的头号“玉痴”非乾隆皇帝莫属。在乾隆时期的玉器中,有一种来自异域的玉器种类,深得乾隆皇帝的欢心,那就是——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是清代对17-19世纪在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东部一带建立的莫卧儿王朝的统称。
杯体内所刻中文铭文是由乾隆皇帝所写的一组诗篇中的一首。他在诗中盛赞了莫卧儿玉器,皇帝本人收集了大量此类玉器。这首诗在乾隆组诗中是第51首,在其它玉器上尚未发现。
痕都斯坦玉器从18世纪中叶乾隆时期开始贡入清宫,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痕都斯坦玉器,并在很多玉器上加刻御制诗,痕都斯坦玉器从乾隆时期开始成为清代宫廷玉器的重要种类。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足见其精美。乾隆帝为其华美的装饰和精湛的雕工所折服,称之为“鬼工”。
痕都斯坦玉器特点
1 用料精良
痕都斯坦玉材多为南疆的和田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玉质细密,质地温泽,透过光,可以看到里面有棉状或点状包裹体。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选用青玉、白玉或碧玉,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爱留皮留色巧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器型别致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有食器与杂器两大类,以实用为主。食器类有碗、杯、盘、壶等。杂器类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炉等。
它的形制也比较特殊,常以动物和花形构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或一片橄榄叶,器柄处多圆雕成花苞或缠枝的茎叶,如葵瓣盘、莲花式碗,极为常见。
还有采用不同的兽耳或兽角作器物的造型,逼真细腻,新颖奇特。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对称性布局。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叶形。
3 纹饰独特
花叶纹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主流纹饰,花草以莨、苕、莲为主。“莨”即野葛,俗称“老虎脚爪草”;“苕”即“苇花”,也叫作“凌霄”、“紫葳”;这里的“莲”不是我们常见的池塘里的莲花,而是陆生的西番莲与铁线莲。
组合花中常见的是菊花,另外还有葵花、折枝花等,其次还有蕉叶、凤尾草、狗尾草等。这些都是当地特有的植物品种。传统行话将这些花草统称为“祥花和香草”。图案以花苞、花朵、卷叶相组合,有的构成层花叠叶,讲究对称布局,显示出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景象。
4 工艺精湛
痕都斯坦玉器不仅多利用多层次的浅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机,而且为了加强装饰效果,常采用五颜六色的镶嵌来营造华丽高贵的美感气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镶嵌金银,以形成美妙的图案,使玉器更加富丽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绘图案的。
雕工复杂,碾磨细致
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花叶纹以剔地阳纹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纹,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就是对其雕工的高度赞誉。
镶嵌装饰,富贵华丽
痕都斯坦玉器,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表现出器物的华丽。表面多镶嵌各种玻璃、宝石、金银片或玉片。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韵全然不同。
器物薄巧,工艺高超
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水磨技术,通体玲珑薄透,鬼斧神工。大量玉碗、盘、杯等雕琢既细且薄,由外透过器壁能看清器内盛装的物质颜色,由内透过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种花纹图案。这种新颖的玉器,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又轻又巧,有轻若浮云之感。
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放在水上能飘动,不会沉入水中,故被人称为“水上飘”。这种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艺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
目前我们见到的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器有两种,一种为异域制作传入清宫的,另一种为清宫工匠仿制的。尽管乾隆皇帝认为痕玉“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仍然命造办处如意馆极力仿制。
仿制品多刻年款,被称为“西番作”。这些仿制玉器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
和田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清宫旧藏。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近现代玉器大多造型是中式的,而装饰纹样是西式的,足见其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于中国翡翠杂志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