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0-10-10 15:34

1

诗歌来到美术馆 No.67

第六十七期:灰娃诗歌朗读交流会

诗人:灰娃

策划:王寅

主持:汪家明

时间:2020年10月11日 14:30-16:30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友情提醒: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活动需实名制预约参加,请携带有效证件至美术馆排队入场。

请配合工作人员消毒及体温检测,并在前台登记信息。

活动全程须佩戴口罩,如发现发热、咳嗽、气促现象等,谢绝参加。

本次第67期活动邀请的灰娃是“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史上最年长的诗人,提起灰娃,世人多关注她所经历的战争往事与家国故事,当我们习惯了从她的人、她的诗里去探究过去时,她却是沿着过往的曲折,试图带我们去预见更多未来。灰娃奶奶写诗从来不刻意为之,每一个看似雕琢过的词,往往都是心境的自然表达。在灰娃看来,诗及艺术的思及美能浸润灵魂,让人远离庸常,而美应该渗透和表现在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事事、处处,有神圣高贵的气息,自身心由内而外弥漫在空气中。诗在当下生活十分必要,人们会以各种形式、更加创造性地方式出现在生活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2

灰娃:诗让人远离庸常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VS 灰娃

01 对您来说诗歌意味着什么?您如何看待诗歌写作及其在今天的价值?

诗表现人类的生活与心声,由于诗是灵的、精神性的,因之诗又是表现了人的五官所感觉不到的。作者及读者被诗的美所感染并被引领,精神向上,向远方,向理想,引导人向着精神家园而去。

在当今我们如此庞大的族群生活中,诗不仅缺失,更可怕的是下行。诗、诗意不仅谈不上,更可怕的是文化向愚昧屈服。诗在当下既尤为需要,而诗的处境又极其艰辛。正应了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及研究专家资中筠先生所担忧的:如此下去,我们人种都会退化。

如此现今、未来、永远,人类、尤其我们中国人本就是诗的、诗意的民族,可惜被人为地引领后退了。

3

灰娃访谈手稿

02 您是基于什么机缘开始写作诗歌的?童年生活对您的诗歌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是的,不只张仃先生,延安老同志都说我一直没变,没长大。关于诗,其实我不会写。我只是写了心底一些实际生活的感受和人们所说的心路历程。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患精神分裂症,所有事物都引起我无比的恐惧,非常痛苦。一个人独自在屋子里胡思乱想,任意乱写,三句、两句、一字、数字,写了一看,非常害怕,恐惧催促着我偷偷撕碎,扔马桶冲掉。后来,人们逍遥了,气氛松散了,我把写的一些零散纸片悄悄装在衣袋,带去张仃先生家给他看:“看,我们还有这个。”张仃先生一片一片看了,说:“全拿出来。”我说:“没有了,都扔马桶冲走了,我害怕。”张仃先生说:“你这是诗。回去再写不要冲走了。你能不能想办法保存下来。”我说:“我试试。”先生说:“你心里有许多美,你都不知道。若不写下来,随着人的离世,美就消失了,可惜了。你要给你心中的美一个出口儿,就是写下来。否则就浪费了。”

此后我就随意写,心到哪儿就写哪儿。写过往、当前心里涌上来的思绪。这样几年下来,常来跟我一起读童话、听音乐、唱歌的几个孩子,都说我的病轻缓了,后来更轻了。

我不知道我的诗率真,我只觉得自己写得太不好了,我读过的一些中外诗歌太有意思,非常有味道,内涵思想深奥,又厚重又幽美。我读着,不时为作者的智慧与美感的创造而惊喜。这些在我的诗里全都没有。因而我更抓紧学习,认真阅读思考,这当然有赖于1976年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弱化了我的抑郁症。

童年的我在西安上小学六年,然而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每到假期,妈妈带我回乡间居住的日子。乡村的人,生活万象、天文地理、自然,特别引我喜爱和兴味。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引起思考并自然而然由内心流洒到纸上。至于为什么是诗?为什么不是散文?论文?戏剧或其它形式?我不知道。

乡间农人的劳动条件之原始、落伍、艰难,在那个年代我感觉是非人的。我在都市博物馆所见,让我知道了,幼年所见的乡村的生产、生活,处处和我国春秋时期相同,这让我大为惊讶:居然如此落后,且不论还不及春秋年代人均土地多。

农人的苦、贫困、非人的劳动及生存、生活的艰辛折磨我一生。然而,又让我惊奇、惊喜并感慨万分的是农人的创造,非人的艰辛劳苦、贫困的日子,竟能创造那么多的人间情感、四季生活,美的出乎我的想象。农人似在证明:人,生而就有宗教情感,有爱,有怕,有喜,有恨。

总之,从乡间生活,我似乎领悟了些深奥、神秘的难以言表的什么。遗憾的是我的能力有限,未能更好地以文字表现那样的深奥、神秘、和美。

少年时期,很重要。从12岁到18岁,这个吸收力、感受力最强的人生阶段,我在延安一群民国知识分子群里被教育、感染、被爱护,亲人般的教导、保护、爱的无微不至成长,由儿童、少年至青年人。革命、文学、艺术、理论知识等等的启蒙,在理想主义的光辉中成长起来。然而,49年以后的遭遇又教育了我:单方面只讲正面教育是绝对不够的,经不起复杂的现实环境风吹雨打。三年解放战争,我在战斗部队一直仍然温暖。那时的军人从上至下,有八路军老传统,朴素、乐观、亲切。那三年我依然高高兴兴,乐观,受到正面教育与锻练。

以上种种培育强化了我对反人性、反人道行为及思想的极端痛恨,反之,对美、善、真的极其爱,这些,可能在我的幼稚、浅显的诗中,可能有流露吧,因为我的性情简单、直白。

4

灰娃和张仃在写生途中

03 您提到农村生活对您有着重要的影响,那城市呢?

毕竟城市是自由交流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的空间,您如何看待一座城市与诗歌的对证关系、以及城市公共空间中诗歌与市民的关系?

城市人群密集,文化、知识、文明程度普遍高于乡镇。通讯日益发达,交流日益国际化,生活节奏也日益快速。信息传播流动快捷,视野开阔……等等,都利于交流、切磋、交锋,从而丰富与提高。

这些特点与优势,也利于人自身的改进,利于人的原始本性的改变,利于突破乏爱乏情的社会的冷漠、虚伪、残忍等等人的原始本性。使其趋向更人性,更美善。但都市的另一面:物质丰富,消费文明发达易于诱发脆弱的人类难以抵抗,走向堕落、溃败。

这一事实引起富于良知的知识人、文艺家、社会活动家的惊觉、忧虑。他们以各种形式引导,发出批评、引导的声音,提醒、批评,阻止其下滑。又勾画美善生活前景,值得期待、争取的美好前景及美善人性,提醒并阻止脆弱、贪婪的人类滑坡、溃败态势。

这样说来,城市需要诗,不能缺乏诗的创作与阅读,需要诗的批评、阅读、欣赏、慰藉,生命的丰富色彩及高度修养离不开诗的浸润涵养。城市生活需要诗的建设、诗的梦想、美善、和理想之光;以改善并提升人及人性的同理、共情,美善心灵。

5

上世纪九十年代灰娃和孙女关关在甘肃写生途中

04 你是怎么看待诗歌与当下生活的关系?

说当下,不容易,也不轻松。况且我一直明白自己无知。

童年便在革命的大家庭里浸润成长,初心太满。人类最幸福的莫过于为理想奋斗:真善美、共产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社会平等公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干革命就是实现以上理想,什么艰险困苦都不怕,因为有梦在召唤,信心满满,自豪骄傲、乐观,不知天下有忧心事。

记不清自上世纪中期哪一日开始,夜夜从恶梦中被吓醒,极恐堵心上,一直没有出路(我说的是我的事实经历,不是形容、不是什么隐喻明喻),一直延续到新世纪初,渐渐稀少至今,轻松不少——社会气氛是关键。近几年又有些微回头重返,只因我孤独生活,病情未有加重。

以上我的当今,我当今生活实际。

当下大环境,按群类人们各自言说或缄默着。言说有正面、有直言、有隐喻、有段子、有其它种种……各种语气、文体都太需要,当下生活非常需要。然而,极为艰难,超已往。诗,自然同样极为当下生活需要,不例外。

这不由使我想起上世纪30年代初,严禁言抗日,被侦被发现者必受惩罚。然而,仍有例如艺术家塞克将写成、译成的诗歌装在衣袋,于清晨散步在人行道上,早晨人稀少,他便假借散步,悄悄将诗歌稿丢在路上,不多日便唱遍该都市到全国。例如:(我忘记作者名字)诗歌名:《祖国的孩子们》……我们不愿做羔羊,我们不愿做羔羊,我们要反抗,反抗,反抗,到奴隶们能够自由抬头向上……到胜利的时候。

诗,当下生活十分需要、必要。相信人们会以各种形式、更加创造性地方式出现在生活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如同小草顶着千倍于自己重量的土、石  垒,萌芽而出,成长。近的有朦胧诗各流派,远的更多,各个历史时期皆有,各种形式、各种情调。

6

上世纪七十年代灰娃在家中

05 您怎么看待诗人和读者的关系?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两类:思想,文学——诗、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当精神被读物吸引而专注其中,不觉地被其深度的思想及深味的美入迷忘我,只有惊喜、满足、惊奇,感念人灵魂中的神性,真谢上帝、宇宙给予人类、给予世界极品礼物。

我与朋友(读书人)聊天,了解到读者不仅是求知、欣赏者,读者也是创作者。对读物,读者有喜、怒、哀、乐,更有欣赏、批评和创造。不只有喜、怒、哀、怨,有赞赏、肯定,也有批评,也有对读物的新的诠释及创造,由阅读感悟创作出新的东西,或续聘更多内容、人物命运等等。

这也应了那句: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

这样看来,文学(诗)又担当着塑造人灵魂之天职的角色,这也惊觉着文学(诗)作者的作品负有感染人改进人的原始本性,而转向美善人性,以逐渐改变人类、改变世界的不完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7

上世纪九十年代灰娃在京郊家中

06 您曾说“我以审美取向、审美选择区别人与人的分野”,“美能拯救世界”

您如何看待诗歌、美术等艺术形式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诗、艺术陶冶,激发人的内在精神,使之改进、提升,趋向真善美,进而选择超越性价值观。

诗、艺术是精神性、灵魂性的创造及存在,对人的作用也是精神性、灵魂性的感染与激发。由于诗、艺术的思及美意味深长,浸润灵魂,引起灵魂美妙奇异的颤动,因之能让人远离庸常,趋向崇高,趋向精神高处的美。由是能使人类一步步趋义避利,从而阻挡世界下滑,以向更高、更美继续前去,继续改进。

只消看看21世纪短短20年来,发生的无数真善美战胜假丑恶势力。世界、人类生存生活的秩序在大变革,已往的失误、错误、罪恶、反人性、反人类行为及其恶势力,正在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击败。人类历史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总方向是向前与进步。

诗、艺术同时还关注与表现生活中的焦虑、恐惧、压榨、担忧等等人生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又以生活的真诚、美、爱、思……富于美善及思之美的精神需求克服之,使生活值得一过。

人类不断前进是由于总是依美而行,如此蒙养着一代一代人类。一次次让世界(人类)向更合理、更美更善,而最终的选择是希望,向更好、更高、更人性发展,点点滴滴地。

为此虽付出代价,是必须、必要的。为了美善也是要付出代价、坚韧不拔的勇气。诗人塞尔努达说:“美,完美,要付出代价”,人类的灵魂也是要经受物质及精神的考验和证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8

上世纪八十年代灰娃在张仃家乡辽宁黑山

07 您怎么看待“诗歌来到美术馆”这种尝试?参加一场美术馆里的读诗会,您有什么期待或憧憬?

这起始或许是一种尝试,实际上是一项创意,一项创造。大学有展示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民间类似这种创造也有历史。而诗歌在美术馆这个艺术环境举行活动,想来显然不同于其它。如有美术展示,则更丰富。

试想:音乐顿挫婉转,细腻演绎延伸着哭泣独白;点线面光影转折、婉延着回旋着忆往与激情。这样的氛氤,人的喜悦与期待在朦胧光影里轻微恍动。我还有什么希求?我只有期待与满足,深深的感激与感动,聆听与享用。

· 感谢灰娃及冷冰川对本文的贡献 ·

- 了解更多 -

【诗歌来到美术馆No.67】灰娃诗歌朗读交流会&声音招募报名启动

诗人

QQ截图20200929152522_副本

灰娃

诗人,原名理召。生于1927年,祖籍陕西临潼,在西安读完小学,抗战爆发,随家人迁乡间。十二岁时由姐姐、表姐送往延安,在“延安儿童艺术学园”学习。后到二野工作。1948年因病在南京住院医疗;1951年转至北京西山疗养院。1955年病愈,入北京大学俄文系求学,其间并选修旁听中文系及西方文学系部分课程。1961年被分配到“北京编辑社”做文字翻译,后因病提前离休至今。2000年其诗集《山鬼故家》(1997)获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周年纪念之“专家提名奖”。另出版有《灰娃的诗》(作家出版社,2009)、《灰娃七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以及《我额头青枝绿叶:灰娃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主持人

QQ截图20200929152529_副本

汪家明

出版人,作家。 1984年进入出版界,曾任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三联书店副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策划出版《老照片》《七札》《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张光宇集》等图书。出版《久违的情感》《难忘的书与人》《爱看书的插画》《立尽梧桐影——丰子恺传》等著作。

策划人

QQ截图20200929152535_副本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等著作多种,先后获得江南诗歌奖、东荡子诗歌奖等多个诗歌奖。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并在海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