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舞蹈

原标题:舞剧《努力餐》里有火锅串串,但背后故事穿越生死硝烟

火锅、串串、担担面、川菜,如果把这些垂涎欲滴的四川美食搬上舞剧舞台,用舞蹈语汇表现各种“吃”,并且还要从中讲述一段英雄传奇历史,这会是怎样一部作品?

这部成都艺术剧院正在创作的大型舞剧,名叫《努力餐》。蜀中才女卓文君在给夫君司马相如的《白头吟》附言《诀别书》里曾有一句:“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而“努力餐”三字,其实是四川成都一个餐厅的名字。这家传奇的餐厅,如今依然在成都祠堂街营业。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整洁质朴的仿古建筑。正门黑漆匾额上,是三个烫金大字——“努力餐”。

80余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四川省委的秘密党组织联络点;百年过后,这里依然迎来送往,宾客满门。餐厅的创办人车耀先一生传奇,他以这家餐厅为掩护,创办《大声周刊》,宣传抗日,传播革命,邓颖超也在这里和他会面。他曾在餐馆墙壁上留下一副对联:“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论实行民生主义,庶几,庶几!”

钱鑫和王思思在排练中。刘海栋 摄

钱鑫和王思思在排练中。刘海栋 摄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和这段往事,中国舞蹈界两位80后的新锐青年编导王思思和钱鑫就被打动了。彼时他们正受成都市委宣传部和文旅局的邀请,为成都打造一部舞剧,还在寻觅题材阶段。当晚,他们就赶去“努力餐”吃了一顿饭。在抵达饭店的那一刻,就决心把这段历史搬上舞剧舞台。

在《努力餐》之前,王思思和钱鑫创作的舞剧《醒·狮》“火”遍了全国,这部作品以极具创造力的形式,将传统非遗文化、岭南地域文化与舞剧艺术相结合,在观众和市场中掀起不小波澜,收获中国舞蹈最高荣誉“荷花奖”的同时,也被誉为“年度最燃舞剧”。而这一次的《努力餐》,他们除了从这个题材中看到历史的波澜壮阔,也发现其背后对成都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承载。

剧照之餐楼。刘海栋 摄

剧照之餐楼。刘海栋 摄

“选择这个题材,我们觉得最感兴趣的、最打动我们的恰是这部剧的特点,它并不是一个教科书式的说教,形而上的、空的爱国主义漫谈,它其实是非常的有人间烟火气的。”钱鑫说。

在这个充盈烟火气的红色题材舞剧中,每一幕都以“吃”贯穿,而川剧、说唱、竹桌竹椅等四川地域文化同样都会有所展现。王思思说: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一个小餐馆来包括一个大社会。我们希望我们的舞剧出来的风格是在一种浓浓的四川地域文化中,在人文气和烟火气的包裹中,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我们想要追求的风格。

舞剧《努力餐》是成都市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的重点舞台剧目,集结了国内一流主创,编导王思思和钱鑫,编剧潘乃奇、作曲王喆、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多媒体设计胡天骥,主要演员黄琛迪、李香宇、高德瑞、祁野等都是业内佼佼者。9月,该剧将在成都试演,之后在上海等地开始巡演。

编导钱鑫和王思思(右)。刘海栋 摄

编导钱鑫和王思思(右)。刘海栋 摄

寻找四川地域上的烟火气,“吃”贯穿了全剧

舞剧《努力餐》以努力餐楼为切入点,以众多革命者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了一代共产党人如何在餐楼的掩护下开展革命工作、捍卫信仰的生死暗战。舞剧塑造了“车老板”、“黄三妹”、“亮嗓子”、“冷处长”等主要人物,在他们身上注入了一代四川共产党人的人文气质,讲述了独属于四川这片土地的革命故事。

“《努力餐》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寻找四川地域上的烟火气。”两位编导为这舞部剧注入了偏现当代舞蹈语汇的同时,也努力把四川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川菜、川剧、川普说唱,这三组四川文化第一次生动呈现在舞剧中,让《努力餐》有了浓浓“川味”。

因为整部剧的故事几乎全部发生在餐馆里,一切隐秘的战争,都化在吃喝中。“吃”,也成为了这部舞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幕戏中,每一幕都有一次吃:川菜、担担面、串串、火锅。每一场“吃”,都会承载剧情表达、紧跟人物成长。

剧照之吃担担面。刘海栋 摄

剧照之吃担担面。刘海栋 摄

“其实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先从吃开始,四川人成都人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几乎都跟他的吃有关系。你走到街上肯定是先闻到味儿,这些都是这个城市的气息。”钱鑫说。

然而,要把“吃”这种极为生活化的动作搬上舞台并艺术处理,并保留舞蹈本身的美感与表现力,其实是编舞中的最大难点。

怎么吃、吃什么、吃的情绪,都有讲究。演员需要表演咀嚼、夹菜等餐桌细节,又要将当下复杂的心理和情绪通过“吃”做外化表达:正气凛然地吃、柔情似水地吃、相互提防地吃……

剧中,有一幕 “吃串串”的群舞,需要16名女演员把玩串串上的竹签,时而放在指尖,时而拱在唇上。竹签轻巧且细,稍不留神就会掉落。咬下串串那一刻的精度、角度,也很难把控。这场戏,足足排了上百遍。

剧照之吃串串。刘海栋 摄

剧照之吃串串。刘海栋 摄

而另一幕“吃火锅”的舞蹈,则是车老板和冷处长这两个亦敌亦友的人物,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表达了各自立场和信仰。

剧照之吃火锅。刘海栋 摄

剧照之吃火锅。刘海栋 摄

剧照之男主角车老板。刘海栋 摄

剧照之男主角车老板。刘海栋 摄

以四川美食贯穿整个舞剧,除了因为餐馆是故事发生地,其实也是因为“努力餐”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

钱鑫说,车耀先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为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他创办餐厅投身革命的初心,就是为普天下老百姓吃饱饭而努力。而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成就之一,正是解决了十几亿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其实,也有很多人提出,‘努力餐’三个字会让人费解,容易不好卖。但我们却对这三个字感受强烈,也没有找到能替代‘努力’的字。这也是我们作为创作者的一个执念,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完这部舞剧后,能够明白‘努力餐’这三个字有多么不容易,要多么努力才能够吃上饭。”

剧照之成都人晒太阳,人间烟火气。刘海栋 摄

剧照之成都人晒太阳,人间烟火气。刘海栋 摄

四川话rap很“燃”,川剧变脸舞蹈化

在《努力餐》结尾,这部舞剧破天荒地加入了一段说唱,而且是“川话版”的rap曲风:“要是可以重新活一盘/老子还要再搞努力餐/让老百姓全都吃饱饭/天下太平没得战乱/努力努力/血战到底……”在这个充满“燃点”的说唱音乐里,演员们铿锵热血的舞蹈,所有观众都可能有“上头“的感受,也是这部作品最具四川气质和时代气息的段落之一。

剧照之尾声的川话版说唱rap。刘海栋 摄

剧照之尾声的川话版说唱rap。刘海栋 摄

这首原创rap的作曲特地找了四川本土的唱作人,而作词则是编剧潘乃奇,在创作过程中,她参考了大量说唱作品,来寻找创作风格。加之她对四川的地域文化非常熟悉,唱词极富川味。潘乃奇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将20世纪的革命气质与现代人的精神力量相打通。

在舞剧中加入说唱,源自王思思和钱鑫的多次采风,两个人光成都博物馆就去了六次。而博物馆里3000年前在成都发掘的说唱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钱鑫说:“《中国新说唱》这些节目里,四川籍说唱选手一直都是最出彩的。说唱,也恰恰表达了四川人包容、乐观、不拘的生活状态。无论是最现代的说唱节目,到最传统的说唱俑,跨越了几千年的文化为什么不能用进来?”

采风期间,川剧这个最具巴蜀文化特点的艺术也吸引了导演组的目光:“川剧中经常看到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很有烟火气,轻描淡写地体现出一种生活状态。”

为此,舞剧中也大量融入川剧元素。川剧的锣鼓点成为了音乐的一大特点,作曲王喆将川剧锣鼓配乐的美学特色融汇其中。在尊重川剧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这部舞剧也对川剧表演进行了舞蹈化的改造。川剧里一幕经典的“吃鸡”的戏也被编舞进了吃串串的舞蹈里。

剧照之川剧元素。刘海栋 摄

剧照之川剧元素。刘海栋 摄

剧中还塑造了一位有历史原型的情报员“亮嗓子”,白天的身份是一个川剧的变脸演员,在餐楼里驻场的表演演员,而他真正身份实际上是中共地下情报站的一名情报员,川剧元素将在他身上得到最大的体现。

扮演亮嗓子的高德瑞也是《醒狮》的男主角。为了这部舞剧,他向川剧变脸大师王道正学习了变脸。此前,为了《醒狮》这部充满岭南文化特色的舞剧,高德瑞特地去学习了南拳和醒狮两大非遗,如今又有了变脸绝活,加之他本来就有的戏曲功底,在剧组,他甚至被笑称为“行走的活非遗”。

舞美表现上,四川的竹桌竹椅,川剧里的一桌两椅,都在舞台上有着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舞美刘科栋没有具象复原餐楼,而是选择用竹质建筑风格,不断切换空间重组的方式,构建全剧的氛围。

“在创作《醒·狮》过程中,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越传统越现代。”王思思和钱鑫说。

剧照之办报。刘海栋 摄

剧照之办报。刘海栋 摄

挣脱“套路”,在同类革命历史题材中找到突破点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舞剧,《努力餐》从开排始,就难免遭遇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比较。此前,“电波”在艺术上的突破,使之成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成功先例,并且在全国都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

王思思坦言,如何在同类题材作品中找到特点并突破,是他们在做这部舞剧时着重思考的问题。“对于这类题材而言,最后的表达可能都是相似的,关于信仰,关于信念。但是怎么去表达,用什么样的故事、结构和表现形式,这是需要我们去找不同突破口的”。

为此,两人趁着疫情期间,“挖空心思”地思考自己没有“见过”的表现形式。钱鑫说,“就是在每个环节都希望有不同。至少,司空见惯的、似乎看见过的,这些我们都不会选择。总之就是……难为自己呗!”

因为整个剧组的群舞演员都非常年轻,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编导组为此在排练场上一次次地训练、推翻,寻找合适而挣脱套路的表达。

除了在编舞上力求不同,整部剧的叙事也在努力突破。编剧潘乃奇说,整个剧本磨合了近一年,改了20稿,主创团队包括舞美灯光老师等每个人都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合力打磨至今。

“车老板这个人物特经历特别丰富,他参加过川军,上过战场,留过洋,当过老板,这样一个传奇的革命者,加之近百年历史的餐楼,生长出了一个具有巨大情怀的革命故事,我们觉得这就是这部剧最大的特点。”

钱鑫觉得,舞剧已经走到了一个能够成为自我表述和自我表达独立载体的阶段:“以前会觉得舞蹈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舞剧能够把故事讲得非常的动人,能够把故事讲得非常的完美。”

从大学时代就开始搭档的钱鑫和王思思在工作中十分默契,两人甚至几乎没有分工,审美也出奇一致。无论是此前让他们名声大燥的《醒·狮》,还是如今的《努力餐》,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发掘作品里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也尽量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符合时代的创作思考。

虽然是第一次尝试红色题材的舞剧,但都曾是“文艺兵”的两人之前已经创作了不少同类题材舞蹈作品。王思思说:“其实不管任何题材的作品,我觉得最终最重要的判断就是观众是否喜欢。我们的表达再深刻,观众不喜欢也是徒劳。”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