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艺术家 >艺术家

iloveCHAO 2020-05-26 13:13

原标题:最接近毕加索的男人:朱利安·施纳贝尔 

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的名字对爱好电影与艺术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位创造力惊人的艺术家还是电影导演、制片人、建筑师与家具设计师。他执导的多部影片,包括《轻狂岁月》、《当黑夜降临》、《潜水钟与蝴蝶》等屡获国际大奖。如今当人们谈起这位创作者,更多的会提及他的电影。但在20多年前,施纳贝尔却是美国艺术界超级巨星般的存在,正如当时的媒体评论所说“他几乎单枪匹马地把绘画从美国70年代的委靡不振中给拯救了出来”。

今天,我们将跟随CHAO收藏中施纳贝尔的创作,来了解这位全能创作者的艺术生涯。

◉ 火烈鸟 I

蚀刻、飞尘技法和凹凸印刷

铜版:200 x 140 cm

纸张:198 x 137 cm

4色套印

版数:45,AP版X

1992

由Vigna Antoniniana制作 | 2RC | 罗马

由2RC Editrice发行 | 2RC | 罗马

CHAO艺术中心收藏

◉ 年轻时的朱利安·施纳贝尔

“我非常清楚而坚定地知道自己是一位画家,包括电影在内的、我的所有艺术表现都源于我是一名画家。” ——施纳贝尔

◉ 施纳贝尔的早期创作 , Formal Painting and His Dog, 1974

◉ 施纳贝尔的早期创作 , Projected Drawing Test, 1973

施纳贝尔(Schnabel)1951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在休斯顿大学完成纯艺术本科学习后,他于1970年代后期参加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独立研究计划。1978年,施纳贝尔在欧洲开始环游旅行,并在巴塞罗那被建筑师高迪的创作深深打动。同年,受到高迪的启发,施纳贝尔创作了自己的第一幅“盘子画”(Plate Painting)《病人与医生》(The Patients and the Doctors)。

◉ The Patients and the Doctors,1978

◉ The Patients and the Doctors (局部)

◉ Divan, 1979

这种绘制在陶瓷盘子碎片上的大型油画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艺术界的关注,人们对它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宣扬亦有人批判。但这些都无法动摇“盘子画”在商业上的迅速成功。1979年,施纳贝尔在纽约Mary Boone Gallery举行了自己的首次个展,在开展前全部作品就已被预订一空。

1980年,施纳贝尔与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乔治·巴塞尔兹(George Baselitz)一起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一年后,当他在参与Mary Boone与画廊界传奇Leo Castelli共同组织的展览时,已经在艺术圈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地位,并且成为了皇家艺术学院传奇展览“绘画中的新精神”('A New Spirit in Painting’)中最年轻的艺术家。

◉ Portrait of Alba Clemente,1987

◉ Portrait of Fred Hughes, 1987

◉ Tina in a Matador Hat, 1987

◉ Portrait of Elton John, 1997

使用碎瓷片是施纳贝尔在绘画材料方面的一项重要突破,除此之外,他还将石膏、蜡、天鹅绒、亚麻油毡、动物皮革等非传统材料置于画面之上;画布的选择也很少遵循传统,而是使用木板、帆布甚至冲浪板作为替代。如此一来,画幅底层的复杂,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体量,突出了物体的表现力,让绘画呈现出了雕塑的特质。

◉ Pascin Pig Passin Time, 1983

◉ Spain, 1996

◉ Untitled, 1991

施纳贝尔作品同时探索具象与抽象,其中展现的自由与野性力量,让艺术评论家们将其归类于“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的一场艺术运动,之后漫延到了全欧洲和美国,目的在于复兴那些带有具象的、有表现主义特征的绘画。而朱利安·施纳贝尔则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新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

到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新表现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施纳贝尔的作品在纽约、伦敦、巴黎和洛杉矶等地各大美术馆都有收藏。

◉I Went to Tangiers and Had Dinner With Paul Bowles,1990

◉ I Always Thought of Myself as Taller,2002

施纳贝尔对绘画的实验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并突破了“新表现主义”的范畴。但拼贴与混搭的视觉风格依然在他的创作中清晰可见。

自90年代起,公众对他更多的印象与了解则来自于他的电影。1996年,施纳贝尔完成了电影《轻狂岁月》。这部影片讲述了施纳贝尔已故友人、艺术家巴斯奎特的生活。电影集合了施纳贝尔的众多好友,包括饰演了安迪·沃霍尔的大卫·鲍依。诸多各界明星的参与,让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大获成功。

◉ 电影《轻狂岁月》剧照:大卫·鲍伊饰演安迪·沃霍尔;Jeffrey Wright饰演巴斯奎特

在此之后,施纳贝尔还执导了另外多部长篇电影,其中包括著名的《潜水钟声与蝴蝶》(2007)。这部根据《Elle》前主编让·多米尼克·鲍比同名回忆录改编的作品被BBC评为成为本世纪最佳影片之一。

以艺术巨匠梵高为中心的传记片《永恒之门》则让施纳贝尔的关注主题再次回归到了艺术家群体。

◉ 《永恒之门》

电影之外,施纳贝尔还将其艺术风格与宏伟野心应用于建筑设计。2008年,他将自己位于West Village的联排别墅改建为“ Palazzo Chupi”。“ Palazzo”由原始联排别墅及上方附加的五个宽敞单元组成。所有这些单元均被刷成了亮粉红色。因此,宫殿与附近的任何建筑物都完全不同。它与当地的建筑惯例与历史建筑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Palazzo Chupi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施纳贝尔就与同时代的艺术家好友,包括巴斯奎特等人一起在艺术领域获得成功。而今,尽管同期的艺术家好友们多已离去,施纳贝尔仍是当今文艺界耀眼的存在。

传奇的、骄傲的、创新的、自负的......围绕施纳贝尔的声音从未曾停止过,而其本人狂傲不羁的性格也常令人津津乐道。但或许正如同他曾对艺术界发表过的傲慢声明一样,没有人能够否认施纳贝尔持续而强大的创造力,而他也神奇的在不同领域都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和商业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将是你在这一生中所看见的最接近毕加索的人。”(I'm as close to Picasso as you're going to get.)

◉ 2016年,摄影师Louise Kugelberg拍摄的施纳贝尔

(图片来源于iloveCHAO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