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视觉 >视觉

iloveCHAO 作者:景文2020-04-16 14:21

原标题:摄影筑“chao”人与世界的相遇 

摄影作品, 无处不在。它有着或震颤、或引诱你进入它的世界的一种能力,这些“作品”即可以像纪念碑一样创造浓稠的思乡之情, 又可被看作是人类瞬间的证明。 不是为了摄影, 是为了和世界相遇。一幅摄影作品也像是变形的“巢”,集聚着品味相似的人群,静看云卷云舒,承载潮起潮落。所以今天我们以CHAO的四个拼音字母选择了6位筑“巢”人的作品跟大家分享,敬请坐观风云变幻。

现如今的生活里什么都可以提及到“速食”主义,摄影也不例外。拿起手机就可以随手拍出不赖的照片,甚至电影。除非你需要达到某些特定的效果,不然连数码相机也许都上不了场,更何况胶片相机呢。然而在玩儿古董相机的圈子里,有一样东西却是“真香”—— Polaroid宝丽来相机试问谁不喜欢眼看着自己的作品在眼前呈现呢?

在传统摄影技术不断革新的趋势下,宝丽来却特立独行的维持着它至关重要的角:及时显影。Instant Camera(一次成像相机),这个“instant”是关键。有了宝丽来,风景、肖像、时装照甚至裸体女郎,每张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我们会分别从6位摄影师的宝丽来作品入手,一起来重温那些经典瞬间。

先来看一张Harry Callahan哈里·卡拉汉的宝丽来作品

◉ Harry Callahan's Polaroid work, Weed Against Sky, Detroit, 1948,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影像炼金术师”哈里·卡拉汉(1912-1999)绝对是美国摄影界独一无二的创新者,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先后任教于芝加哥设计学院和罗德岛设计学院。他以利用直摄的客观性来创作重塑现实的作品,并以其对黑白色彩的完美运用而闻名。实则卡拉汉是学工程出身,1938年才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在听了风景摄影巨匠Ansel Adams 安塞尔·亚当斯, 会在后面讲到的一次讲座并且看过他的展览后, 卡拉汉开始了他使用大画幅相机(large-format camera)进行创作的摄影生涯。

哈里·卡拉汉自己曾估计过他每年完成的摄影作品,其实不超过半打。他喜欢尝试多次曝光,甚至让照片过曝以呈现一种近似于平面效果的摄影。他常拍摄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建筑物以及街道。他的摄影方式既专业又精确: 每天醒来,走上他居住的城市街道开始拍照; 下午则会检查拍摄完的底片,选出最满意的打印出来。卡拉汉的摄影是探索性的,而不是渐进式的。当他选择了一个主题后通常是先拍摄,然后离开去做其他事情,之后再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回到主题。卡拉汉的影像无可置疑的具有一种神秘的气质,日常生活的物体和事件被净化成一种本质化的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许多作品会将人引向一种梦幻和记忆般的独特的敏锐空间。瞬间的呈现具有时间的延续,物体如同图腾,甚至使你出现一种幻觉。

◉ Harry Callahan, Detroit, 1941,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 Harry Callahan, Detroit, 1944,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 Harry Callahan, Chicago, 1945,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 Harry Callahan, Chicago, c. 1949,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 Harry Callahan, Eleanor, 1948, Gelatin silver print© 2020 The Estate of Harry Callahan

卡拉汉的作品像诗, 表现出强烈的明暗感、线条和形态。偏爱拍摄细节的他, 通过这种紧凑的剪裁,给予作品满富抽象的视觉表现。他认为摄影是非常个人化的,因此妻子在他的工作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是他15年来的主要研究对象。出于对Alfred Stieglitz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 现代摄影之父)创作的Georgia O’keeffe (乔治娅·奥·吉弗, 美国20世纪初叶杰出女画家)系列肖像的欣赏,启发他开始创作长达数十年的Eleanor系列肖像。他反复为她拍照,不论室内室外,一丝不挂或是盛装打扮,很难想象没有妻子Eleanor出现的哈里·卡拉汉会是如何。卡拉汉会给他的摄影起最简单的名字,如 Eleanor、New York、Chicago诸如此类, 这些作品目前收藏在芝加哥当代摄影博物馆。

肖像在中国或称为“写真”, 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之八中有“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之说。摄影技术传入中国之初,多用于人物肖像的拍摄,故也以此意流传下来,即映写人物的真实样貌之意。

享誉世界的法国人文摄影师、决定性瞬间理论实践者Henri Cartier-Bresson(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08-2004)曾对拍摄人物肖像评论说,“它就像是你放在某人身上的问号,尝试去表达’这是?它等同于什么?其意义又何在?”。Lucien Clergue吕西安·克莱格即是这样一位继布列松之后,写真创造的王者。

吕西安·克莱格(1934 - 2014)成长在法国东南部城市阿尔勒,15岁入门接触摄影,4年后在一次阿尔勒举行的斗牛式上,他把自己拍摄的照片给了毕加索(Pablo Picasso, 现代艺术创始人)看。当时的毕加索尽管稍有克制,但确明确表示希望看到更多小克莱格的作品。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克莱格以此为目标拍摄了一些云游艺人、杂耍演员和小丑,还有一些死去动物的躯体。1955年他又在法国港口城市戛纳见到了毕加索,两人维持了近30年的友谊直到毕加索去世。

◉ Picasso and Lucien Clergue, Arles 1956

◉ Pablo Picasso photographed by Lucien Clergue

毕加索对克莱格拍摄的动物躯体和马戏团的系列充满热忱,甚至认为他比布列松更伟大,称他为“相机下的莫奈(Claude Monet,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在此期间克莱格也拍摄了大量法国南部吉普赛人的写真,对于吉他手Manitas de Plata的成名, 吕西安·克莱格功不可没。

◉ Picasso and Manitas de Plata,Mougins 1968,photographed by Lucien Clergue

除毕加索外, 克莱格还拍摄过Jean Cocteau (让·考克托,法国诗人、电影导演)的一些肖像作品,并在1960年考克托拍摄电影《奥尔菲的遗嘱》( Le Testament d’Orphée )时拍摄记录下了整部电影的创作过程。目前这些摄影作品都陈列在位于法国东南部城市芒通的让·考克托博物馆中。吕西安·克莱格无疑是法国摄影界的先驱,他致力于将摄影提升为一门高级艺术,与他那个时代的主要艺术媒介 —— 绘画 —— 并驾齐驱。克莱格以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对摄影艺术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荣膺法兰西艺术艺术院士的摄影人。

◉ Jean Cocteau photographed by Lucien Clergue

最后一个“C”的位置留给了跟中国有点儿故事的Barbara Crane芭芭拉·克伦。芭芭拉·克伦(1928-2019)是一名美国艺术摄影师,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并常年任教于此,也因其成就获得终身荣誉教授殊荣。芝加哥前市长称呼她为“美国国宝”。克伦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包括宝丽来、银盐和铂金印相法等。她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触宝丽来胶片的摄影师之一,这让她得以试验和突破摄影材料的边界,通过整合序列、分层底片和重复的帧来挑战传统摄影方式。

◉ Barbara Crane's Polaroid work, Private Views, 1981,Polaroid,4 by 5 inches.© BARBARA CRANE

芭芭拉·克伦作为第一批被允许在中国全境范围内拍照的外国人之一,在1985年到访中国后,这位美国摄影师拍下了珍贵的变革中的中国群像。当年作为“文化使者”她参加了由北京和华盛顿特区官员监督的一个项目,因此不仅能够去到中国旅行,还获得了在不同省份拍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机会。

◉ Barbara Crane, China, 1985

在克伦(以及大多数摄影师)看来,捕捉光影至关重要,几乎像是摄影的全部。对于光的运用也体现在了芭芭拉·克伦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热爱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她总能在中国和日本的绘画中,从形式和排列的元素中摄取灵感。她努力在其工作中融入这样的一门学科,这些作品在节奏发展上也反映了克伦对于俳句 日本一种古典短诗, 由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发展而来的兴趣。令人惋惜这样一位曾经记录过中国的艺术家在去年离开了我们。

◉ Barbara Crane, Coloma to Covert: Scroll, gelatin silver print, 10.75 x 40.25 in.© Barbara Crane

◉ Barbara Crane, Coloma to Covert: Scroll, 1991, Polaroid Polacolor image transfers, Arches watercolor paper, 12” x 30”

David Hockney

大卫·霍克尼(1937-), 英国摄影师, 同时身兼多职也是画家(最为人熟知)、绘图员、版画家和舞台设计师。这个在世的身价最高的艺术家去年曾在木木美术馆隆福寺的新馆做过回顾展。作为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Pop Art)运动的重要贡献者, 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之一。

早在1982年以前霍克尼评论说,“如果你不介意从一个瘫痪的独眼巨人的角度看世界,哪怕是一瞬间,那从事摄影也就还好吧。”然而当时间来到1982年2月,一个策展人在去拜访了他在好莱坞的家后, 走时落下了一些宝丽来相纸。大卫·霍克尼就此开始用这些相纸做起了实验, 试图捕捉周围现实的三维空间, 至此他之前的强硬观点发生了改变。霍克尼从这些实验中产生的东西将可能是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的最令人震惊的合成摄影。

◉ David Hockney's Polaroid work, Place Furstenberg, Paris, August 7, 8, 9, 1985, Copyright © 1985

霍克尼对摄影的态度显然是现代派的, 他会按顺序拍照, 并把它们粘在一起, 称其为“木工”。“如果你把六张照片放在一起, 你就会因此看上六遍。这也更像是在看一个人”他说。霍克尼承认自己的作品是非常立体主义(Cubism)的, 且常以扭曲的视角和图像的方式在借鉴合成立体主义, 将致敬与戏仿巧妙的融为一体。

◉ David Hockney’s photographic collages© 2020 DAVID HOCKNEY

◉ David Hockney’s composite polaroid© 2020 DAVID HOCKNEY

◉ David Hockney’s photographic drawings© 2020 DAVID HOCKNEY

我们第一个讲到的摄影师Harry Callahan, 曾经就是在看过Ansel Adams

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展之后决定开启自己的摄影生涯的。而亚当斯自己, 在成为职业摄影师之前, 最初却是想当一名钢琴演奏家。14岁时与父母同游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用父母赠给他的一台柯达布朗尼箱形相机拍出了第一张照片, 从此开始了其辉煌的摄影生涯。

作为风景摄影师和环保主义者的安塞尔·亚当斯(1902-1984)以拍摄美国西部的黑白照片而闻名, 并始终对优胜美地倾注着“百看不厌, 百拍不烦”的感情, 每年都要专门来这里拍照。以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为题材的作品也成为其经典的黑白摄影作品中最著名的系列。

◉ Ansel Adams's Polaroid work, Yosemite Falls, 1979, The WestLicht Polaroid Collection, Vienna / © 2012 The Ansel Adams Publishing Rights Trust

亚当斯最著名的作品确是令人惊叹的大画幅风景画, 但他也用宝丽来SX-70拍出了同样令人惊叹的(尽管是小尺寸的)风景画。安塞尔·亚当斯与宝丽来相机及其创始人Edwin Land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他们相遇在1948年, 也就是宝丽来相机首次上市的那一年。从1961年他开始使用宝丽来最出色的产品之一, 一种叫做55型(T-55 Film)的特殊专业胶片, 它既能打印正片也能制作可重复使用的大幅负片。亚当斯不仅帮助开发了宝丽来技术, 还帮助公司从安迪·沃霍尔、大卫·霍克尼、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和哈里·卡拉汉等艺术家, 以及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等摄影师那里获得了他们拍摄的宝丽来照片。

◉ Ansel Adams, Saguaro Cactus, Sunrise, Arizona, 1946© 2020 The Ansel Adams Publishing Rights Trust

◉ Ansel Adams , Nevada Fall, Rainbow, 1947© 2020 The Ansel Adams Publishing Rights Trust

◉ Ansel Adams , Dunes, Oceano, California, 1963© 2020 The Ansel Adams Publishing Rights Trust

功不可没的安塞尔·亚当斯协同一些摄影师成立了f/64小组, 这是一个倡导“纯粹”摄影的摄影师协会, 提倡清晰的焦点和使用一张照片的全部色调范围。他和Fred Archer开发了一套精确的成像系统, 称为区域系统(Zone system), 这是一种通过对曝光、负片显影和印刷中色调范围如何记录和发展的深入技术理解, 从而实现理想的最终打印效果的方法。这些图像的清晰程度和景深是他摄影的特点。可以说每一张银盐相片都展现了亚当斯的眼睛捕捉到的一个瞬间, 并通过他精湛的触觉, 将这一刻赋予了生命。

Zeva Oelbaum

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长大, 学生时期曾在布兰迪斯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私立顶尖研究型大学, 素有“犹太哈佛”之美称, 被誉为“全美最年轻的主要研究院大学”)攻读人类学。现在的Zeva Oelbaum不仅作为一名摄影师, 还同时是一位获奖的制片人和导演。她的职业生涯早在进入电影界之前就作为一名静态摄影师而为人所知。Oelbaum穿梭于这些学科之间, 以表达对文化、文物和历史的持久兴趣。

◉ Zeva Oelbaum's Polaroid work, Flowers in Shadow, Sepia-toned gelatin silver prints from Flowers in Shadow: A Photographer Rediscovers a Victorian Botanical Journal ©2020 Zeva Oelbaum

她也是一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自然元素摄影编目感兴趣的人类学家, 运用蓝晒的形式创作过大量以自然界动植物为主体的作品。Oelbaum的摄影作品在《纽约时报》等期刊上广泛发表, 也曾在许多个展和团体展览中展出并被收藏, 其中就包括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和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Zeva Oelbaum的两本专著 Flowers in Shadow: A Photographer Rediscovers a Victorian Botanical Journal 和 Blue prints: The Natural Cyanotype Photographs 已经由意大利里佐利(Rizzoli)出版社出版, 对博物学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

◉ Zeva Oelbaum, The Natural World in Cyanotype Photographs, A selection of original cyanotypes from Blue Prints: The Natural World in Cyanotype Photographs ©2020 Zeva Oelbaum

◉ Zeva Oelbaum, Hand to Hand:Photographs of Marks in Books, Photographs of the traces of text on the endpapers of 18th and 19th century Hebrew books.©2020 Zeva Oelbaum

在国际摄影中心任教的Oelbaum也是美国制片人协会的成员, 导演了纪录片《巴格达来信》( Letters from Baghdad, 2016), 由蒂尔达·斯文顿为片中的女英豪格特鲁德·贝尔 (英国旅行家, 对哈希姆王朝在伊拉克建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有沙漠女王之称)配音, 并在《超越时代》( Ahead of Time, 2009)中担任美术指导, Zeva Oelbaum广泛的涉猎和丰富的阅历为影像领域带来了独特的背景知识和艺术视角。

◉ Zeva Oelbaum, Women’s Shelter, 1979-1981©2020 Zeva Oelbaum

以上就是今天介绍的全部6位摄影艺术家了,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移步摄影师官方网站。最后想到一点, 与摄影家筱山纪信合著评论《决斗写真论》的摄影评论家中平卓马素来强调以摄影行为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这位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认为摄影并非传达信息或解答的媒体。确实, 无论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 摄影师既可能是影像“猎人”, 也可以是影像“拾荒者”, 他们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通过摄影忠实地呈现出来。比起绘画, 摄影更像日志, 总是能自然地映射出拍摄者自身, 这些拍摄者们则用照片书写了一部部或个人或社会的历史。

摄影, 一个19世纪的科学发明, 就像那个年代的所有技术革新一样, 冲破了人类对于世界感知的又一可能性。 摄影不多说什么也不少说什么, 它所呈现的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吗?

(图片来源于iloveCHAO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