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凤凰艺术 作者:Aleph2018-05-07 10:17

历时6年时间的筹建准备,备受国际社会及博物馆界瞩目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庆日正式开馆,五个展览同时与观众见面:“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超越建筑的西扎”以及“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

1

▲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外景图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立的缘起,是一批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藏品,它揭示了一种可能性:种子的力量。它不仅演化出了一座中国的国际设计博物馆,同时也演化出了包括生活家居、服装、建筑等不同设计领域的多重位面的开馆展:“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超越建筑的西扎”以及“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文献展”。

2

3

4

5

6

7

▲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展现场

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展”

如果我们尝试用其中一个词来尝试描述这样的现象,那便应当是“迁徙”。这是德国为纪念2019年包豪斯诞辰百周年而与全世界不同机构合作举办的系列巡回展览。旨在研究包豪斯在历史的演进中,如何与各种不同文化地域的土壤中融合并成长,在这里,包豪斯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既成为主体,也成为客体,按照另一个词的用法,我们应当称其为“关系项”。

8

▲生活世界 馆藏现代设计展 第一板块 椅子中的椅子 - 托内特14号椅子

包豪斯是展现现代设计史中的一个投影,通过这个投影的逆向展开,我们可以窥见整个现代设计史的面貌轮廓。在“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设计史是如何展开的,以及这一长期陈列展是如何在藏品的基础上生长出的。

该展览的三个板块“椅子中的椅子”、“现代设计的先驱”和“景观社会:从制造到消费”,从不同的的角度:设计品、设计师、设计与社会来进行解读,它是理解现代设计的三条途径:中心式的个案延伸、时间线式的历史体验、发散式的设计故事。

9

▲生活世界 馆藏现代设计展 第二板块 现代设计的先驱

在这一旅程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设计改变世界。我们时常会思考艺术与设计的关系,似乎我们将艺术看得更加地高高在上,而设计总是我们身边时常所见的世俗之物,我们很难将一件产品和一件艺术品划归为同一类。不过,在改变世界这一点上,设计往往比艺术具有更强大的力量,它展现了智慧如何通过实践而实实在在地融入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种智慧包含着美学、技术乃至艺术等诸多方面的融合。

展览从与当代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手机开始直到19世纪末早期独立设计师作品,展示了现代设计的先驱如何统一“艺术与手工艺”“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工业”,如何从手工生产转换为机器大生产,如何解决形式、材料与功能的问题。

10

▲ “迁徙的包豪斯” 展厅  

而在这条关于设计思想的道路上,并不只有包豪斯一家之言,正如“生活世界—馆藏西方现代设计”的策展人张春艳所说:“包豪斯在现代设计史上虽然是现代设计史长河中非常璀璨的一颗明珠,但是它并不等同于现代设计史,从国别上来说,它仅仅是一个起源于德国的,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一个设计师学校。我们同时也要想到有其它的国家,比如法国、意大利,他们有非常不同的设计理念。”

11

▲生活世界 馆藏现代设计展 第二板块 现代设计的先驱 - 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团体作品 

于是,我们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有别于包豪斯的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小组。它展现了一种对于现代理性和功能主义的反思,他们反对过于冷静、过于苍白,或者说是过于理性的设计,他们强调的是设计的感性一面,提倡设计师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是跟人的感性结合在一起的。

而在一些其他领域,理性和功能性仍然占据着设计界的主流,但是,人真的能够达到纯粹的理性吗?正如美学的标准是无法统一的,理性来自于可批量化,在这一规模效应下,设计必然在某种程度上走向了尝试性的普世化,人成为抽象的符号,不再是单独的个体,成为一种集体概念,在普遍性和功能性上寻找某种共识,而这种共识,则是来自于生活所存的真正需求,正如我们下面所看到的马西莫·奥斯蒂男装革命。

这个展览的藏品来自朱钦骐先生的无偿捐赠,他捐赠给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藏品总计达三万六千余件,其中除了有朱先生本人收藏的经典服装外,大部分是他购买的马西莫·奥斯蒂的收藏。

12

▲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现场  第一板块 

在服装设计领域,“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为我们揭示了作为第一批对军装发生兴趣,并研究这些服装功能性特征的设计师之一,马西莫·奥斯蒂的男装变革。马西莫创造性的接受了包豪斯关于功能的理念并极致地在男装中进行应用。人们时常在思考时尚是什么,或者说是流行,而在这当中,普世性的功能性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某一时期的流行趋势。

13

▲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现场   第一板块

马西莫·奥斯蒂在服装设计上,首先第一个灵感就来源于军装。作为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带有作战色彩的穿着性装备,马西莫·奥斯蒂考虑的是如何从这些专业化、职业化的系统中抽取出普适性功能。

他把从军装、工装和运动服得到的创新理念和设计思想融入到设计当中,同时还发明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技术,革新了服装领域的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整理归类不同的版型、口袋、扣件等配件,研究服装磨损的外观所带来的复古效果,由此进入大众领域。

14

15

▲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现场 第二板块 材料创新

马西莫·奥斯蒂认为功能性是现代男装的一大实用特征,并开创了很多材料在服装上的运用。从展厅现场的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创作的。他研究了大量自己收集的工作服和军用服装,这些服装都具有高度实用性。

功能性所具有的独特美感使他着迷,让他想要将这种功能放大再放大,而在材料的研究中,他始终致力于材料本身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他使用了一种反光性材料,当人们穿戴它时,在晚上的野外或是骑自行车时,容易被他人所辨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马西莫·奥斯蒂也使用一种橡胶涂层,产生一种缎面效果,既可以防风,又可以防雨、防雪,并且创新地在羊毛上涂橡胶,可以改变羊毛较为脆弱的特性,使之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这些所有的创新构成了他的成衣染色、星纹布、上胶缎面、丝绒羊毛、橡胶羊毛、橡胶亚麻、冰夹克、反光夹克、压缩纤维、热粘合材料、科技羊毛等一系列材料发明。

16

17

▲颠覆与重塑:馆藏马西莫-奥斯蒂男装展现场 第三板块 军风系列 

在功能性极致追求的开发中,马西莫甚至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以不同比例混合,成为第一个自产混合纤维布料的人。他在对布料在准备阶段和染色前的原始状态时就开始进行干预,因为他希望布料能够保留更多的天然光泽;他想让尼龙和棉更软,带有天然的收缩性。

可以说,对设计的执着追求,使得设计本身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挑战性的事业,这是一种智慧的攀登。在这一领域中,正如我们所看到,当人类全面进入资本主义产业化时代之后,设计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塑造着成片成片的景观,它们成为广告,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18

▲ 景观社会:从制造到设计.   百利金钢笔

19

▲ 景观社会:从制造到设计.  “情人” (Valentine) 便携式打字机 1969年设计

设计包围着我们的世界方方面面,而作为人类最为古老且最为恢弘的建筑领域,此次展览所推出的“超越建筑的西扎”,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式的参观体验,因为整座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即是西扎极具风格代表性的作品。它展现了自远古时代以来人类对于建筑的追求,它延续至今,而如今的建筑设计师,正是在这一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20

21

22

▲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作为在现代主义思潮浸润中所诞生的他,既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特征,同时,他的作品也代表了肯尼思·弗兰普顿( Kenneth Frampton)所说的“地区特征的重要性” 的思想,要求传统建筑技术的敏感性和对环境的依赖,西扎曾这样说道:

“自然环境和建筑施工之间的关系是由建筑来决定的。这种关系,任何项目中的一个永久特性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痴迷,它总是决定性的历史过程,然而,今天会逐渐灭绝。”

23

24

25

▲"超越建筑的西扎”

西扎的建筑准确的定义是:它既现代又传统;即对地方很敏感,又要求用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此同时,西扎又受到卢斯(Adolf Loos)等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影响,他的建筑也表现出摒弃装饰的倾向。他曾说:“最使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用光。”

所以,他力图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这实质上是基于重视细部、重视建筑与人的亲和性基础之上的对建筑“简约”的追求。这些建筑设计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4世纪所提出来的奥卡姆剃刀理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它展现了一种有别于中世纪时期的哥特风格和后来的巴洛克及洛可可的繁琐奢靡之风。

26

27

28

▲西扎的建筑

西扎的建筑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可以居住的雕塑”的意味。白色几何体的组合完全像是一座绿树蓝天辉映下的现代雕塑,而窗户,门廊就是这个雕塑的虚体。大面积的虚实对比,建筑的比例和尺度的变化以及光线对体量的渲染,使西扎的作品极具雕塑感和静谧感。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本身所带有的力量即是哲学又是美学,或者说一切都包含在哲学领域中,再加上实践性这一点,它比纯粹的艺术具有着更加强大的改变世界的能力,这种改变,乃是人类神性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神性理解为精神至高的超越追求的话)。

29

30

▲西扎的建筑

设计的领域无所不包,在不同的具体领域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设计本身的演化和变迁,在现代设计主导世界的时代里,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些古老的设计技艺是如何在这历史长河中演变至今的。可以说,每一次设计的变革,背后都隐藏这思想的变革。

现代主义思想,它诞生于欧洲,在欧洲乃至全球至今都是具有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它展现为逻辑、科学和理性的时代。当包豪斯第一次将这种思想注入设计时,我们必须也明了作为受现代主义思潮所影响的艺术,也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由工业技术的支撑下,从艺术再进一步实践到设计领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它不但对西方设计影响深远,也是基督教世界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一条理性主义的设计之路上,依然生长着与此不同的设计思想,正如同法国1968年所爆发的“5月风暴”之后,人们开始对现代主义有了一个怀疑,开始反思现代主义为我们构建的这个世界。如果它真的这么理性,这么功能性,那为何还会产生二战呢?

人们正在发现在设计之下的非理性依然存在,如果生活中所需的物品是需要被理性设计的话,那么是否意味着生活也是可以被设计的,而这样的设计当真是能够达到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吗?这种反思,使人们认识到理性并不是生活的唯一象限,这带来了一场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当代设计史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所有看似理性的设计中,都包含着人类的感性色彩,无论是包豪斯还是马西莫·奥斯蒂,都掩饰不住他们强硬现代主义面孔之下的感性色彩,正如西扎的设计建筑时所迸发出来的那种火花一样。

在西扎的建筑中,自然光微妙的被引进空间,与人工照明形成互补,恰到好处。西扎不喜欢以大面积的窗户看到外界,他厌倦长时间看一成不变的风景,他只是在需要光的地方开窗口或者打灯,吝惜到极致。 西扎童年的记忆坚定了他将教堂的神圣性与人的社会性结合在一起。阳光从窄窄的能看到街景的长窗中投射在教堂一隅的玛丽亚圣像上,神与人的距离是如此的近。他将这种对自然光的引进,看作是一种上帝的召唤,在那里,他的心好像一下子净化了。也许,正是如此,伟大的感性才是理性得以攀爬的路径,而伟大的设计,正是这天梯。

展览信息

30

▲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展览海报图   

“先锋博览”: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系列展览

开幕时间:2018年4月8日

展        期:2018年4月8日-7月8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1-9展厅

总 策 划:许江 

总 策 展:杭间 袁由敏 

展览视觉:俞佳迪

策 展 人:张春艳、王洋、胡佳、高原、高米叶、汪建军、米歇尔·费尔、Marion von Osten 、Grant Watson、Yann Debelle de Montby、Carlos Castanheira 

公共教育:刘一蓝 

“象棚-包豪斯人物空间剧场”艺术指导:胡臻杭 Torsten Blume 、Linda Pense

3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