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一条真理

1641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以怀疑论的角度谈论上帝与人类心灵的终极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他最广为人知的论言——我思故我在,以之来推导出上帝的存在和外界物体的存在,重新建立起心灵、上帝和物体的观念的可靠性,并再次明确了思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375年后的今天,当代观念艺术正为盛行,艺术家们各自从自己的独立精神出发,运用各式媒介,反映世界的变化与现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专注于在“编织”(fiber)这一形式与状态,通过在这种自我、编织、织物的关系中与心灵作伴,在或大或小,或抽象或具象的编制作品中感悟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fangzhi777

▲ Sheila Hicks 希拉·习克斯 Sparkle Molly UPM,2010

fangzhi1004

▲ 塔里·温伯格,丝线上的肉体,102×183cm*12,2013-2016

fangzhi1228

▲ 修·洛克 红色天鹅绒 上手工缝珍珠 316*276cm 安菲特里忒 2012

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劳作方式,编织仅仅凭借其材料和技术,便构成一部历史。这一进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身为编织者的艺术家们的感知能力也在发生变化。这不仅仅指代生活的个体,也包括群体和地方。在柏拉图的《政治家篇》中,他将编织作为君主般的艺术(Kingship art)。编织引向营造/织造,则是建构一个群体甚至社会系统的方式。本次展览的主题“我织我在” ,以编织这个最日常、最朴素的语言连接起地方、产业等相关社会领域。

fangzhi1667

▲ 希拉·希克斯,对话-东方/西方 & 西方/东方,2016

fangzhi1880

▲ Numen / for Use, Net, 2014

fangzhi2092

▲ 刘北立 之后(愈天) 丝,蓝 晒法,线,针,线,硬件 2016  

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2013年的金秋成功举办,作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性纤维三年展,迎来逾15万观众量,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展,使百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当代纤维艺术。如果说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主题“纤维,作为一种眼光”是想寻求多元视角的话,那么第二届的主题“我织我在”便是在宣告一种世界观,回到纤维艺术最本体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编织”,发问的对象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手工匠人,地方产业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甚至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第二届纤维艺术三年展由两位年轻策展人刘潇与许嘉,以及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共同担纲,提出在编织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以及当下艺术的境况中发现心手相应、具有身体感知的艺术探寻方式。

fangzhi3051

▲ Maria Lai,Scalp Book,1978

fangzhi2858

▲ 鱼,杭二棉厂

fangzhi2644

▲ 刘韡,迷中迷,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4,照片拍摄于个展“颜色”,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图片由刘韡工作室及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师:计洲

本次策展人之一刘潇认为,纤维艺术在今天,我们是否只能强调艺术家独立的个体创造,还是说我们可以将其作为社会环境下中的某种工作或思考方式?“我织我在”这个主题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更像状态,目的是要把“我织”后面的那个“我们”带出来。“织”里有好几层共同体:艺术家,手工艺人或手工匠人,第三种我称之为爱好者社群,这背后都有无数个牵连在一起的我们。另外,还需要理清的是,“织”不仅是“编织”,还有一层含义是“织造”,跟产业有关联,这并不仅仅是与杭州的产业有关,更应该联系到世界版图上的具体而微的地方和个体。

四个单元

针言·箴言

针言是一种言说,以针载言。“针”的古字为“箴”,所以“针”从造字之初就含有“箴言”之意,不带有任何性别暗示。无论是织衣的长竹针还是刺绣的绣花针,针尖上都流淌着言说、劝诫与预言性的文化隐喻。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将细密的针与语言相连,指向肉身之感、人性的激活、苏醒以及灵魂的修炼和提醒,并与未来之预言发生关系。将针刺痛身体的触感与言语刺激心灵的感知相连,这或许即是“针”类比于“笔”的最初的从文字本身生发的源头。因此,“针言”溯源还可还原为编织的本体语言织、编、结、绣及一系列和针、刺绣、预言相关联的艺术作品,使传统编织得以回应与活化。

身体·身份

编织与人的身体密不可分,毛、麻、丝、棉,各种材料的织物都带给我们独特的肉身之感。它既是身体的,又是身份的。身体,代表着温度与感知;身份,代表着记忆与历史。我们的肉身覆盖着皮肤,而织物通常被称为“第二皮肤”。在今天全世界多元文化的语境之下,织物又生发出“身份”的象征,传达着不同时代、不同集群的特殊声音,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形成密切的关联。织物既是每日生活中最熟悉的建构,又是在日渐消失和改变着的身份。这是编织对肉身记忆和历史的回应。

fangzhi4067

▲ Hui Ganyuan, Greenland in the Dream, 2015

织造·铸造

编织既是二维的织造,又是三维的铸造。这种不同形态的塑造,揭示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技艺内涵和实验性质,并激发一系列观念性的变革,与社会现实发生关联。编织的语言不仅仅体现为“织编”行为本身,也不仅仅指向立体的“塑造”,它包含了更为广阔的“建构”、“营造”、“经纬”等概念,涉及世界范围中的众多社会因素,如“战争”“股市”“经济”“生物”“科技”“生态”“商品”“政治”等,这种铸造是编织对形态与观念的回应。

现象·现场

编织的生产是生动而重要的社会现场。它诞生于家庭,成长在作坊,流变于地方,活化在工厂。由编织这一劳作方式连带产生的诸多话题令我们深入第一现场思考现实问题。这一现场中蕴育着众多地方向度和人群讯息,在那里,编织不仅仅发生在个体劳动者身上,更是以行业、企业和集群的方式形成于具体、日常的现场,折射出社会的一个个棱镜。为了回应这一系列现实世界中的社会问题,编织成为一种思想的媒介和发生场,通过繁缛的线团和重复的劳作不断地叩问。这是编织对社会现场的回应。

展览中,参展艺术家将作为述说者、歌颂者和宣言者等可见者而存在,也将作为预言者、劝诫者和遗忘者等不可见者而存在,他们与作品共同构成角色;道具成为呈现地方知识,纤维艺术对话和传统技艺的视觉语法;场景则包括四个带有神话历史隐喻的箴言故事和地方现场,如以袜业织造为核心的大唐及以刺绣为支柱产业的镇湖在内的个案组成。作为本届三年展的特色之一,从展厅中的纯艺术作品范畴跳脱,关注地方现场,正是今日艺术事业所需直视的社会和行业的现实状况。编织不仅仅发生在创作者身上,更是以行业、集群和族亲的方式,存在于具体而生动、日常而深刻的社会现实之中。

同时,此次展览也是配合呼应20国集团(G20)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土耳其举行的G20峰会上宣布2016年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而从纤维艺术来看,这四大主题也是在如今的时代,编织这一古老技艺如何创新、联动并具有活力,同时也与其它艺术形式相联动,是本次展览及每一位纤维艺术家需要考虑与回应的问题。

四场专项

社会织物

与英国策展人格兰特·沃森(Grant Watson)的合作项目,项目由英国INIVA机构支持。

通过社会调查,在历史的和当代的作品中寻找织物和社会语境之间的联系,通过织物聚焦英印之间历史上的纺织贸易和殖民影响。

波兰纤维艺术的上升及辉煌时期:波兰纤维艺术教育1950-1980

学院·设计·产业·生活

与波兰策展人米哈尔·贾库拉(Michal Jachula)合作。

绣画叙史:“女红小技”亦能进入绘画史

宋绣画-顾绣-丁氏《绣谱》-镇湖

镇湖绣女梁雪芳和母亲二代人的刺绣故事

织物中的牡丹

援引李白与王维著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探索以牡丹在中国民生中的物质记忆和心理记忆并进行研究 。

三所机构

上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功勋艺术家万曼(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壁挂研究所,便提出了“产、学、研”一体的纤维艺术教育生产方式。今天,三年展也是在万曼的理论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展、产、学、研”相互编织、交织的组织体系并不断发展壮大。

fangzhi5888

▲浙江美术馆

fangzhi5696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fangzhi6081

▲中国丝绸美术馆

本届三年展将延续上一届的组织构架,仍将在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形成南山路纤维艺术气息一条线展程,既面对大众也不乏学院气质,既呈现当今最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也注重与地方织物产业的创新结合,对杭州市方兴未艾的文创产业发展也必将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同时建立当代纤维艺术教育研究档案。

一家工作坊

“世界织造”工作坊将在本届纤维艺术三年展期间举行,由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与挪威奥斯陆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联合主办。

fangzhi6498

▲挪威奥斯陆艺术学院

织物和手艺为全球人类生活和文化打开了一个面向,各种各样的传统和实践,技术和纹样,都为各地的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协助和现实的交换。事实上,当策展人们想要寻找那些在中国用生命来完成和践行纤维艺术事业的人时,发现实际上这样的纯粹很稀少,这一情况反而促使他们去思考,拓宽考量“织”的现实情境和意义。“世界织造”被作为一个田野调查项目,开始点将是杭州周边的区域。

多场研讨会

三年展期间将举办“织物式思考”(Textile Thinking)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国际著名学者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作“通过织物去思考”的主题演讲;马哈拉吉教授与织物相关的思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物质以及图像的角度,勾勒出织物可以作为艺术生产和文化表征,以及通过织物进行的创作作为知识生产方式。此次讲座将是马哈拉吉第一次在亚洲国家将织物话题放到展览相关的平台上。

fangzhi7072

▲Sarat Maharaj

研讨会分为多个专场展开:博物馆专场:纤维艺术的收藏与研究;研究者的工作:纤维艺术的语境和语义;纤维艺术绘图之中国经验,以及策展人与艺术家对话。主讲人包括杰西卡·海明斯(Jessica Hemmings)英国研究学者、作者,都柏林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奥布松壁挂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布鲁诺·提耶(Bruno Ythier);杭间,国际设计博物馆馆长,杭州;张西美,织物教育家、研究者及写作者;香港六厂基金会总监李安琪,台湾艺术策展人及作家罗秀芝,波兰纤维艺术史研究者玛塔·科娃斯卡(Marta Kowalwska)等。展览期间,还将举行多场艺术家讲座。

一个平行展

fangzhi7562

▲梁绍基 《月庭》局部 2016

本届三年展期间还将推出平行展—— “云上雲” 纤维艺术家梁绍基个展。梁绍基的作品以生命为要核,以生物为媒介,并与自然互动而著称。他静坐于乡野山巅,顿悟镜中云幻,以此来化解浮华世间的骚动不安。展览将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作为中国美术学院早期毕业生,这也是他第一次将个展搬回自己的母校。

展览信息

fangzhi7915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时间:2016.8.25-2016.10.25

策展人:刘潇,许嘉,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策展人信息

fangzhi8213

▲刘潇

刘潇,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2014年第十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联合策展人,2013年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影像特展“解像力”策展人。近年来,她先后深层次介入大型学术性展览,当代艺术及建筑双年展。

fangzhi8513

▲许嘉

许嘉,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曾赴美国罗德岛设计学校、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交流,2016年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近年来,她的研究重点从中国明清美术史转向纤维艺术领域,发表多篇学术性论文,并以艺术家身份参加国内外展览,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策展经验。

fangzhi8839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博士,保加利亚索菲亚国家美术学院副教授,编织艺术系系主任。曾在日本,英国,爱尔兰,芬兰等地讲学。现客座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万曼壁挂研究所,空间与纤维艺术工作室。

学术委员会

主任:许江、范迪安

副主任:斯舜威、赵丰

委员(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安远远、蔡琴、克里斯汀·切辛西卡(Christine Checinska)、吉赛尔·埃伯哈德·高腾(Giselle Eberhard Cotton)、高士明、郭晓彦、米哈尔·贾库拉(Michal Jachula)、杰西卡·赫敏斯(Jessica Hemmings)、詹尼斯·杰弗里斯(Janis Jeffries)、刘潇、马锋辉、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 )、邱志杰、萨拉·昆丁(Sarah Quinton)、单增、施慧、孙振华、格兰特·沃森(Grant Watson)、许嘉、杨振宇、殷双喜、张颂仁

凤凰艺术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