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近几日,北京迎来今冬第一场大雪,在地球的另一侧,欧洲的艺术之都巴黎,也沉浸在飘飞的雨雪天气中。北京人喜欢在冬日架起铜锅涮羊肉,而巴黎人则喜欢在傍晚时分,喝一杯热咖啡或红酒消遣时光。凤凰艺术的特约撰稿人何宇红邀约了著名的评论家、艺术史学家吉勒,他们约在了马莱区的某间咖啡馆,畅谈艺术。“凤凰艺术”希望通过这篇专栏文章,让您在寒冷的季节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温暖。

二人

▲  本文作者何宇红与法国传记作家、艺术评论家吉勒·巴斯提阿尼利(Gilles Bastianelli)

1

▲ 吉勒·巴斯提阿尼利(Gille·Bastianelli)所著的艾提克·斯坦博格(Edik·Steinberg)人物传记发布会现场

2

▲ 吉勒·巴斯提阿尼利(Gille·Bastianelli)的新作 关于艾提克·斯坦博格(Edik·Steinberg)人物传记

作品2

▲ Edik Steinberg. 艾提克·斯坦博格,1993年,粘贴,33 x 25 cm

作品1

▲ Edik Steinberg 艾提克·斯坦博格2001年,油画,130 x 130 cm

吉勒·巴斯提阿尼利(Gille·Bastianelli)刚刚完成了关于二十世纪俄罗斯籍法国现当代艺术大师艾提克·斯坦博格(Edik·Steinberg)的自传辑发布,他还沉浸在这位艺术家的“超物理学”理论体系中,当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与其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的时候,这个艺术家一定会在他的创作中找到他不同于其它艺术家的能量表达突破口;天文学、符号学、哲学的概念都被艺术家整合在作品中,他想找到的是一种被人们容易接受可以沟通的共同语言符号,在吉勒看来,诗到语言为止,绘画也是到具象为止,这无疑掀起了总在现当代艺术中寻找可靠注脚点的评论家吉勒的热情,也因此捻成的一股劲儿促使他同期完成了在蓬皮杜梅兹艺术中心所展示的克劳德·拜勒卡尔德(CLAUDE Bellegarde)的装置“柜子”!

3

▲ 自色体柜子,Claude Bellegarde,梅兹蓬皮杜

4

▲ Claude Bellegarde的柜子,试验者Claude Bellegarde

5

▲ Claude Bellegarde的柜子,实验者Gilles Bastianelli

6

▲ Claude Bellegarde的柜子,实验者蓬皮杜梅兹艺术总监Pascal Rousseau

“克劳德·拜勒卡尔德是二十世纪如此伟大而卓越的艺术家,然而,却被淡忘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并被无数人吸取和抄袭。”吉勒有点激动地说。克劳德·拜勒卡尔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到六十年代活跃于欧洲的艺术家,深受二十世纪著名的意大利哲学家和诗人兰扎·戴勒瓦斯托(lanza del Vasto)的影响,并也因此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罗曼罗兰、甘地等人的哲学思想的感染。二战后的欧洲让人们在惶恐中修复,在余悸中享乐。一种新思想新文化或新潮流都在孕育之中,过多的门类学科和艺术种类有成为另一种战争的混杂迹象,这也因此成就了克劳德的“白色时代”,理所当然引起哗然!在他那儿已经不是诗到语言为止,画到具象为止了,直接就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什么也不表达”!典型的东方哲学:以静制动、空灵绝境!世界似乎突然安静了下来,单色(或称为无色)的美好时代在克劳德的带领下持续了仅仅七年(53年至60年),然而意义非凡,可否称为“艺术的清肠净胃”时代?而直接奠基了后来的极简主义。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大大小小艺术展会上所见的真大师、次大师、小大师、假大师们有很多无不在重复和抄袭,甚至可能是已经被买到几百万的东西。人们已经忘记了真正的大师在于离经叛道和荒诞不经,是改变人类对艺术乃至对世界的看法的一种能力,他们要告诉人们的是去质疑僵死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创作模式,而不是去重复!杜尚搁了个小便池之后,连他自己都懒得再去理会了,而一大堆人却跟在后面弄的满世界都是。

吉勒不遗余力、热情洋溢地寻找在艺术史结构中担当纽带或转角处不起眼的然而又极其重要的螺丝钉,他们没有被划入标价最高的拍卖品行列,并非代表他们在学术上价值欠缺,而这恰好也说明了艺术市场的炒作所带来的漏洞和尴尬,拷问了艺术评论家们和艺术史研究者们背后的真正目的和职业良知。“杰夫·昆斯的成功完美的无懈可击,行业内人士心知肚明他的前世今生”(吉勒语),还有很多这样的艺术家,他们都很不错,甚至很牛逼,然而他们都已被建构在当今艺术市场结构的黄金三角体系里,让一般民众望尘莫及。吉勒所想做的就是,在杜尚到来之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而杜尚之后我们又遗失了什么?

7

▲ 裸体女人与自色体柜子. Claude Bellegarde,1964年,纽约

克劳德·拜勒卡尔德虽然没有像毕加索或杜尚那样犹如明星般被一般民众所知晓,但在学术上仍然是众望所归的。早在五十年代他的“白色时代”便被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皮埃尔·瑞斯塔尼(Pierre Restany)所极力推崇。到了六十年代艺术家又回到了颜色,并建立了自己一套严谨的色彩语言体系,其中包括“反抗规则、自我精神色系、自然色、声响与颜色、视觉色”等等,到了88岁的时候还在用一种亮灰色来对质自己1971之前的色彩...克劳德·拜勒卡尔德及其作品曾先后在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泰特艺术中心、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现代博物馆以及德国瑞士意大利等重要博物馆艺术机构展览和被收藏。吉勒这次与蓬皮杜梅兹成功合作策划的克劳德的“柜子”的装置来自艺术家1964年的作品,当时由古根海姆艺术中心展览并收藏。作品由五个女模特裸体呆在一个菱形的柜子里,柜壁上满粉色,反射到女性肌肤上产生互作用而呈现出各种不同亮泽的自然色,观众也可当场实践体验。

吉勒·巴斯提阿尼利,法国传记作家、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学家、策展人。致力于研究上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的艺术演变,特别是艺术在超物理学、几何学和符号学等方面的延伸及发展。

作者简介  

何宇红,旅法华裔作家、评论家、策展人。撰写出版有长篇小说《请不要去教堂寻找上帝》,《乘着空空的帆船去流浪》,音乐剧剧本《石头的家书》,艺术评论《将艺术镶嵌在生命的总背景之中》,《当代艺术的峰回路转》等,以及短片小说和散文《夜眼》、《妻子的同事》、《无题》、《论贵族》、《自杀者》等多篇,现任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主席及总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