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继纽约艺博会和香港巴塞尔将全球春季艺展推向高潮之后,初夏时节,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瑞士、法国和德国交界处的小城巴塞尔。被誉为"世界艺博会之冠"的巴塞尔艺术展 (以下简称“艺术巴塞尔”)即在此举行。

“艺术巴塞尔” 是世界上公认水平最高的艺术博览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交易额,在全球艺术市场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一席。   

当地时间6月15日 ,第46届 “艺术巴塞尔”向全球艺术专业人士及藏家开放VIP预展。今年的“艺术巴塞尔”吸引了来自全球的283家画廊参加,其中222家画廊分布在 “画廊荟萃”(Galleries)单元,而16家(其中8家首次亮相)画廊则在“艺创宣言”(Statements)单元推介年轻的艺坛新秀。6月18日将正式对公众全面开放。  

▲第46届巴塞尔艺术展外景

此次“艺术巴塞尔”有两个主展馆,一号展馆是由瑞士建筑师及艺术收藏家提奥·霍兹(Theo Hotz)所设计的瑞士巴塞尔展览馆(Messe Basel, Messeplatz),里面分布的展览单元有:“意象无限”、“城艺之旅”、巴塞尔艺术展对话、“沙龙漫谈”系列和“艺文出版”;另一个则是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二号展馆,“画廊荟萃”、“策展专题”、“限量编制”及“艺创宣言”在此展出。

“意象无限”(unlimited)单元于当地时间6月15日拉开帷幕,以下由“凤凰艺术”带您抢先浏览现场实况

今年“意象无限”的策展人仍旧由去年刚被委任为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总策展人的詹尼·耶斯特(Gianni Jetzer)主持。这个展区拥有最悠长的历史,也是巴塞尔艺博会最前沿、最大胆、最具突破性和实验性的展区,展出的作品主要为大型雕塑、绘画、装置、影像作品和现场表演。

今年主要呈现了74件创作年代跨越半个世纪的大型作品,水准堪称一流。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不仅有活跃于国际艺术界的艾未未、张恩利、刘韡,还有年轻新秀,如刚参加了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沙龙漫谈”单元的华裔跨性别艺术家吴曾,和纽约Salon 94画廊推出的观念艺术家刘窗。

▲瑞士巴塞尔展览馆(Messe Basel, Messeplatz)一号展馆外景实拍(何宇红供图)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logo(何宇红供图)

▲一号馆展厅内景(何宇红供图)

▲“意象无限”(unlimited)展区(何宇红供图)

▲展览现场,(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沙特阿拉伯女艺术家Maha Malluh的作品“精神粮食”(food for thoughts)。(何宇红供图)

艺术家用从古董跳蚤市场挑选的铁锅占据了接近五米高的展墙,所有的锅,都曾被沙漠旅行者使用过,据说最大的一口,可放下三只骆驼。

▲张恩利作品《空间绘画》(2014)

豪瑟与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与香格纳画廊一同带来张恩利的作品《空间绘画》(2014)。这件作品由205个纸箱组合而成,艺术家则在纸箱内部完成了绘画。

▲展览现场,刘韡作品,“东方 No.5”(The East No.5),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400 x 1000cm ,五联作,400 x 200cm/单联,2015年(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刘韡的油画作品“东方 No.5”是特别为“意象无限”单元创作的纪念碑式绘画,画面以横竖线条组成,是其目前为止最大型的绘画作品。巨大的绘画将东方与西方并置,产生现象学层面效应。作品的抽象风景平静表面隐隐地质询着绘画中的“纪念碑性”,以及传统或激进的绘画理念。深入探究,观众会发现作品本身潜藏着强大的力量冲突。

▲图为罗马尼亚艺术家作品“一千个字”,由罗马尼亚农民的衬衫作为主要创作材料,艺术家想以此对抗网络时代带给人们日益疏离的精神困境。(何宇红供图)

▲图中悬挂在展厅中的作品来自巴西圣保罗Luciana Brito Galeria画廊的艺术家Héctor Zamora,名为“OG-107 Scenery”,是由八件悬在空中的降落伞组成的装置,悬挂的形式试图挑战对万有引力的限制,暗藏着对当今社会体制的讽刺。(何宇红供图)

▲展览现场(何宇红供图)

▲意大利艺术家Emilio Vedova作品“继续”(in continuum),完成于1987-1988年。同样的主题艺术家在五十年代的个展上也呈现过,由110件作品组成。(何宇红供图)

▲法国阿尔及利亚艺术家Kader Attia 的大型装置作品“Arab Spring”曾于2014年在北京常青画廊展出。(何宇红供图)

作品陈述的是2011年初席卷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革命。这件作品每次展出时,艺术家都会用石头毁坏陈列柜,想用这样的行为表现乌托邦式的革命思想是如何激起暴动的,以此表达渴望和平的愿望。

▲来自非洲喀麦隆的艺术家帕斯卡尔· 马尔蒂那· 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作品《塑料树》。(何宇红供图)

塔尤曾经在1994年因关于艾滋病题材的作品而走好艺术界,他常常为公共空间与艺术机构创作雕塑,作品的材料非常简易,经常使用可循环的与随处可见的材料,诸如木头、塑料、金属、纸片与玻璃等。他也创作油画与录像作品,表现城市废弃物做成的手工艺品与城市本身相互对立的形象。他曾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说,“人类制造的物品不比大自然产物差到哪儿去!”

▲英国著名艺术家Victor Burgin,作品为抽象照片的重组。作品原型取自爱德华•霍培斯(Edeward•Hoppers)的同名作品“夜间的办公室”(Office at Night)。他试图表现以现代办公室为中心的一种特殊“宇宙空间”。(何宇红供图)

▲英国艺术家David Shrigley的作品《人体写生》,艺术家邀请观众参与作画,然后现场贴墙展示。(图片由长征空间提供)

▲常青画廊展位上的艾未未作品(何宇红供图)

▲吴曾,《DAMELO TODO//ODOT OLEMAD》(2010-2011/2014)

▲纽约Salon 94 画廊展位上的刘窗作品

▲展览现场(何宇红供图)

▲现场的音乐表演(何宇红供图)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一直以来都是当代艺术的晴雨表,聚集了世界上全球最顶尖的画廊和艺术机构。而这次巴塞尔艺术展的展览布局又做了新的调整,相比于香港和迈阿密的巴塞尔艺术展的区域划分更为清晰和合理,使艺术爱好者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当代顶尖艺术作品。

正如巴塞尔艺术展的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所说:“我们尽量做到让每次的博览会都像是从零开始的艺术盛会,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和有限,谁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寻找不同风格及画廊的复杂布局上。”

“凤凰艺术”也将陆续推出此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系列报道。(凤凰艺术张莹综合整理 文中图片如无特别标注均取自艺术巴塞尔官方网站,特别鸣谢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何宇红会长提供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