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独家

【导语】:从2004年“技术宅”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开始,我们渐渐意识到,朋友或者更确切的说——“熟人”是一种可以成为“圈”以及其他更有开放形态而结构较稳固“形体”,它有足够强的力量为这一形体中的每个人提供保护、归属,并成为一种资本。6月,中国的各大美院纷纷迎来毕业季,这些相互熟知,共度岁月年华的年轻艺术家们将要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挫折,但是,一直给予他们力量、情感与保护的同学圈并不会土崩瓦解。这也是“凤凰艺术”选择“朋友圈”为主题进行接龙的初衷:我们选取了美院以及综合类艺术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的毕业生们,给出三个问题,请他们用接龙的形式,聊聊毕业创作,对艺术的理解,畅想自己的未来。如此强调“圈”的概念,并不是希望以圈子化助涨极端化甚至精英化,而是期待与祝福,期待为网友以科学的方式逐渐呈现出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面貌,更祝福这群人以一个又一个的“圈”的整体形态逐步更新和成长。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油画系陈夏

陈夏131001179

毕业生陈夏

30+35+综合材料JPG8

IMG_9160

30+35+综合材料JPG7

30+35+综合材料JPG6

局部2

50×60cm油画

240×120cm油画

40×40cm油画

陈夏的毕业创作《祭:76Kg的失靈》

提问一:介绍或者评价一下自己的毕业创作?

虚无,飘渺,朦胧,灵异,不稳定,阴森,崇高感,失重感,距离,抛离感,宗教性,最终直指核心:仪式感。这样的线索相对越来越清晰。我从小生活在南方,我对仪式感本身有一种说不清的偏向,但又是对这种仪式感的怀疑和反问,在这种语境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不断的否定中,我又把最初自己迷恋的东西加入其中,我喜欢一些似是而非说不清楚见不明白的东西。

纪德在《人间食粮》说“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在我的视觉经验和思考维度里,自我本身即是获得感受的本体,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客体,在社会中,个体被不断的压缩和削弱,然而自我始终要面对灵魂深处的自己,这些容易忽视的东西,恰恰是灵魂最迷人最让自我感觉到存在地方,它模糊不清,它让人生畏,个体的渺小在大的时代背景的一种无赖和微弱的挣扎。时间的流逝,肉身的的变异,而灵魂本身是我一直迷惑绕行不开的东西。它神秘隐忍而又无处不在,源源不断的能量使自我感受生命的质感。

我想和灵魂谈谈!

提问二:学习艺术对你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6岁时,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冥冥之中选择了绘画,说不上是收获,只是明确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提问三:10年之后的你有什么期待?

十年后的事,十年后再谈。因为我不知道十年之后我是否还真正地活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eyj@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