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资讯

2023-12-03 16:38

2023年11月25日,艺术家朱丽晴的最新绘画作品《正常与不正常》系列在震旦博物馆展出。在个展“刹那之间”中,艺术家捕捉大自然在动的瞬间,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对自然环境和日常物的场景体验进行重新解读,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个人经验与社会环境下的反思。艺术家在想象的风景中,探寻心灵的界限,作品中展现出的迷幻的风景、奇异的色彩、抽象的绘画形式,为观者呈现出一场迷失在正常与不正常之中的奇妙之旅。

图片1

《正常与不正常》系列的名称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互联网、电视中看到的节目、新闻和电影。艺术家将媒体和自然联结起来,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人们生活中的“正常”是因为一个规范、认知、习惯形成,而一旦超出理解以外的范畴,就会被划分到“不正常”的领域。然而,不管是法国哲学家福科以及其老师康吉朗姆(George Canguilhem)都非常精确地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出现之前,根本并没有所谓的正常与不正常之分,而只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

图片2

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博斯曾在画作《愚人船》中,探讨过“疯癫与文明”的理念。画中的“愚者”象征社会上各种罪恶行径,他们同乘一条船,由一个傻子驾驶着开往所谓“愚人的天堂”。在画中人看来,他们的行为并无不妥,但是在以当时流行的笛卡尔理性主义视点看来,却是“不正常”的各种表现。

图片3

无独有偶,朗西埃的哲学也一直主张,美学不应是那种个体化意义上狭隘的人性的体现,而应努力去建构一种个体和集体生活的新形式,构建一种人与人组成的共同体形式,以实施一种“感性的分配”。

图片4

通俗来讲,正常与不正常理应是个共同体,而不是因为狭隘的认知,而生硬地划分为“正常”与“不正常”的两个世界。

图片5

艺术家运用漫画的形式,模拟大自然的漫画世界,沉迷在网络世界,吸引观众眼球。电子屏幕里的网络世界也存在着“正常”与“不正常”之分,人们在观看电子屏幕的过程中,看似占据主导权,有主动观看的能力,实则屏幕与人之间存在看不见的框架与壁垒,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在被动接受着媒体的信息洗礼,如果不加分辨,则容易落入“不正常”的陷阱。

图片6

现实生活中,人们沉迷于网络媒体,习惯于观看那些被框在电子产品里的内容,而日益忽视自然,画面中艺术家对树木和自然景色的机械故障般的描绘和卡通般丰富的色彩则强化了观众对自然的关注。树木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滋养,画面中树木奇怪的色彩和外观反映了“不正常”的土壤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当下,媒体和人们的关系就如同作品中的土壤和树,不恰当的媒体内容会对观者带来不好的影响,长期受其熏陶,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会退化。

图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