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杂志 2021-10-14 08:53
9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推进艺术专业分类考试,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施分类录取的招生办法。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
文化课分数占比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艺考生人数2002年仅有3.2万人,2020年,全国艺术报考人数已达117万,并较2019年大幅增长了13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艺考生综合实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报考人数的不断攀升意味着录取率将下降,艺考生不仅要面对百万大军在专业上一争高下,还要有充足的精力来面对高考文化课的压力。
事实上,近几年艺考文化课在艺考录取中的比重一直在提升,很多艺术高校已经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强调文化课与艺术专业之间的比重。部分艺术类学校,录取分数线是文化分+专业分,各占一半,还有一些学校,文化分占40%,专业分占60%。
如果艺术教育过分追求专业技巧而忽视文化素养,打造出大批艺术高文化低的人才,只会让大众认为艺考门槛低,加深社会对“艺术无用”的偏见,最终伤害的是艺术本身。
国家近几年关于艺术高考的要求都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想把文化课作为艺术生的“主菜”,而并非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配菜”。艺术与文化两者应该相辅相成,有了文化的底蕴烘托才能对艺术的领悟会更真切。不难发现,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水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
功利化艺考带来的反面影响
虽然艺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高考旋律,但也萌生了许多学生为了走上艺考捷径,追求低分数考大学从而半路出家转学艺术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质上对于艺术并没有那么热爱,只是机械的进入所谓的“突击班”“速成班”,通过高密度的学习掌握艺术基础知识从而考取大学。不难看出这也是艺考人数从3万人飙升至117万人的一大原因。
在这样的功利化艺考现象出现之后,喜欢艺术并有天赋的孩子和并没有那么喜欢只是为了低分考大学的孩子混杂在一起,让艺考这条独木桥越来越窄。艺术院校是定量的,考的人多了,录取率自然就会下降。
由于并非从小接触艺术教育,缺乏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的半路学生,恐怕今后难以凭借艺术安身立命,最终只能另寻他路。艺术教育的本意是培养人的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不是以“速成”的方法成为“艺术生”。罗马非一日建成,学习艺术也是如此,要有着热爱之心,加上长期的积累和领悟才能学好。
艺术教育培养真正的艺术人才
教育部从2019年开始的艺考改革中,就已将部分校考院校缩减,联考成绩逐渐取代校考成绩,艺考生文化分比重加大。9月24日新发的艺考改革进一步要求逐步提高艺考生文化成绩,将赛道留给更多热爱艺术的学生,也有助于端正人们对艺考的认识。
提高报考门槛,缩减艺术生招生比例,让艺术院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推进省级统考,提高艺考专业考试质量,扩大学生选择权。加强监管,规范艺考程序,减少艺考过程中的不正常运作,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多方合力扭转“重专业轻文化”倾向,降低“功利性报考”虚火,遏制考试违法冲动,让艺考回归育人本质。
早在一个世纪前,蔡元培先生曾发表了著名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演说,提出了“注意道德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主张,并明确指出培养人才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的要求。
现在美育逐渐成为了时代的焦点,被社会广泛关注,艺术教育在很多人眼里不再仅仅是一种实现道德教育的手段,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艺术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的功能是其他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教育在技术之外于思想层次的诸如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激发创作冲动和想象力,增加高尚的文化修养、追求超越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是别的学科所难以替代的。
艺术教育还应摆脱浮躁的心理,把精力放在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上,让更多有志青年未来能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这样才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正路。
(原标题:让艺考回归育人本质。文字、图片来源留学杂志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