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国际

北京青年报 2021-09-28 09:50

1

世界上最大的大丽花车游行、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荷兰津德尔特大丽花车游行(Corso Zundert),于9月5日、6日在津德尔特(Zundert)小镇精彩亮相。虽然由于疫情影响,延续了85年的游行展示传统今年被改为集中停放展览,但至少,创意十足的花车重又登场了。不少荷兰人认为,这是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提振人心的一件事。而对于津德尔特居民来说,花车游行得以重新举办更是恢复了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大事业。荷兰各大媒体一如既往地全程转播,老百姓如往年一样蜂拥而至,一览众多花车的风采。

2021年摘得头魁的花车展示了过去一年美国社会在疫情、政治方面的乱象,用幽默的方式打趣时政。名为《画》的花车则用鲜艳的色彩、富有张力的艺术造型打动了评委以及观众,获得第二名。第三名的造型是印在牛奶盒上的寻人启事,展示了牛奶工厂帮助扩散寻人信息的传统。

本文作者花了几天时间实地考察津德尔特,从花田采花、和社区人员一起制作花车,再到与花车游行组委会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全方位揭秘这一荷兰小镇自娱自乐的非盈利活动,在85年里如何代代相传,成为凝聚津德尔特居民人心的文化传统。

20个村子争奇斗艳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

1936年9月,津德尔特居民将大丽花装饰在自行车、小推车、马车等各种移动装置上,在小镇的主街道游行,以此来庆祝当时的荷兰女王Wilhelmina的生日。从那以后,花车游行成为当地传统沿袭下来,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日和周一为游行日,两个星期后的周日则是当地儿童的大丽花车游行日。从1936年至今的85年里,除了二战和新冠疫情导致活动被迫取消,细细算来,津德尔特已举办了78届花车游行。

1947年,一个叫Poteind的村子制作了一种用人力推动向前的花车,被认为是最好的设计,从此在津德尔特各个社区广泛流行起来。这种人力推车一代接一代传承至今,也成为花车游行最重要的吸睛元素之一。

随着花车制作经验的积累和审美观的不断发展,参与花车游行的村子形成了越来越激烈的比拼关系,花车也越做越大。1989年,花车游行组委会不得不开始限制花车尺寸,长不得超过19米,高不得超过9米,并沿用至今。组委会认为,必须停止不必要的“内卷”行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花车主题创意、艺术效果和造型上。

2008年之前,参加大丽花车游行的团队全部来自津德尔特的19个村子,后来离津德尔特七公里距离的schijf村也决定于2008年加入其中,因为它们都属于Rucphen政府管辖。所以,现在每年共有20个团队精心制作20辆花车,且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名称、Logo和队旗。

“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

津德尔特人一手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大丽花车游行,成为荷兰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对于津德尔特居民来说,这更是爱的传递和凝聚力的传承。每个出生、居住在这里的人都会把一年一度的花车游行视为自家最重要的大事,并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长来进行分工,所有人都全程义务参与,没有人会置身事外。

八十多年来,津德尔特花田里的大丽花年年盛开,从未间断。各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花田,每年4月是播种大丽花的季节,花苗一直长到9月,鲜花才会成片盛开。

作为传统的分工方式,花田的日常施肥、除草、灌溉通常由村里年长的居民来完成。5月至6月,每个团队的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开始拟定当年的花车主题和设计方案,并将方案上报至花车游行组委会。在方案获得批准后,他们会制作一个同比例的花车模型向公众展示。来自“互相帮助”团队的设计师Louisa joosen是一位独立雕塑艺术家,拥有多年的花车设计经验。从女性视角出发,她总是喜欢温馨欢乐的主题。她告诉笔者:“今年我们的主题名叫‘你好吗?’。在过去一年的疫情里,我们不能和朋友、家人拥抱,甚至不能见面,社交软件成了我们唯一的问候工具。今年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过去一年里我们用得最频繁的社交软件表情,这些表情色彩靓丽、充满辨识度,我们希望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告别这艰难的一年。”Louisa整个夏季都利用业余时间在工棚里指导花车制作,可以说是团队的灵魂人物。

7月,所有团队纷纷开始搭工棚、制作花车的底模,这一阶段的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高、艺术性强,比如焊接、混凝土浇筑、泡沫雕刻和糊纸浆、在底模上做一些艺术加工……这些任务基本由村里的青壮年来完成,大家协调分工、排班。来自“互相帮助”团队的管理人员John Van Doremalen说,从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参与大丽花车游行的工作,像现在的孩子一样去花田里采花;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向父辈们学习制作花车。如今,他已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花车制作者了,现在也以同样的方式把技艺传给新一代的制作者。“我们津德尔特人,每一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花车制作,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

整个7月到9月,如果在夜里或周末随便找一个花车制作工棚走进去,你就会看到热火朝天的景象。村子里的人们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泡在了这里,在外上大学的学生们也会在暑假回到村里来帮忙,有的甚至拉上自己的同学、好友一同参与其中。19岁的Sanne和17岁的Evi是两姐妹,她们谈起记忆里最喜欢的花车时仍眉飞色舞——那是在八年前,当时她们都还是小学生,帮助大人们采花,也参与了儿童大丽花车游行的花车制作。现在Sanne已经成为Tilburg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专业,而Evi则在附近的城市学习护理专业。今年暑假,她们把时间都放在花车制作工棚里,她们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加入更需要体力的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她们还非常希望加入推花车的团队,也很乐意在花车展示现场做临时演员。

坐在花堆里工作的幸福 没点力道可消受不了

9月,进入整年最忙的时候,游行将在这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举行。这一周要完成花车的组装工作,做好游行前的一切准备,而最重要的任务是到花田里把大丽花一朵一朵手工摘下来运往花车制作工棚里。这项工作的主力是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采花不能太早,因为要保持花的新鲜程度;也不能太晚,否则就来不及插上花车。Nina Leznina来自拉脱维亚,她和津德尔特原住民的先生结婚后也自然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分子。在这里居住的20年里,每一年她都加入花车制作的行列。她说:“我喜欢大家凑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完成同一项工作。我18岁才来到荷兰,荷兰语并不好,但和大家一起制作花车让我的荷兰语进步飞快,而且也能迅速和村里的每一个人建立起联结,融入其中。这让我觉得生活在这里很幸福。”目前,她不仅帮助村子做一些工作,同时还加入了大丽花车游行组委会,在游行当天义务为工作人员端茶送水。

平均一辆花车需要大约50万朵大丽花,采回工棚的鲜花还有两道工序要完成:一群年轻人坐成好几排,每朵花从花芯中间插入一颗铁钉,以便在最后一道工序中将花稳当地固定在底模的泡沫上。在旁人看来,坐在一堆色彩艳丽的花堆里工作,实在是一种幸福。但当笔者坐下来体验的时候,才钉上十几个铁钉,手指就会感到疼痛。而50万朵大丽花,每一朵都要这样钉下铁钉,最后一道工序也多半是由男性来完成,因为这需要不小的力道才能将花固定上去。我仔细看,每个负责固定花的工作人员都在大拇指上用胶带缠了一枚硬币来帮助他们将铁钉推进泡沫里,一朵一朵,直到花车全部穿上漂亮的大丽花衣。

一切准备就绪,花车游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开启。平均每辆花车重达20吨,在花车制作完成后由各村的青年靠人力从工棚推往游行的街道,并最终完成整个游行活动。这项工作实在需要耗费强大的体力,而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能承担这一光荣的任务。即使离津德尔特七公里距离的schijf村,每年也按照这个传统,要推着重达20吨的巨型花车从七公里外的地方赶来加入游行队伍,但是很多人仍然争先恐后地争取推车。

在大丽花车游行的当天,站在街上随便拉一个当地人问他为什么热爱这个活动,投入这么多精力,他们都会给你同样的答案,“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传统。”花车游行组委会主席Jos Jochems说:“在我们小镇以外的人来看,我们有些疯狂,但这就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传统和一种团结的精神,也是维系我们相亲相爱的纽带。”

获胜的团队当然有一些奖金,但数量并不多。成员们会激动地相互拥抱,笑着流泪。按传统,大家会把奖金直接放到下一年花车制作的资金库里。大家更在乎的是团队的荣誉,为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花车游行组委会主席Jos Jochems介绍,花车评审来自于专家和大众的打分,花车的主题概念、造型设计、艺术效果是评审考核的几大重点。组委会倡导各团队在设计主题时放眼全球,关注社会问题和世界文化、时政,鼓励大家在花车制造过程中使用大丽花原本的色彩,染色花越多,评分将越低。除了花车的观赏性,表演性、互动性、音乐和声音效果也是构成艺术效果的主要元素。

以花结友 向世界敞开

津德尔特虽然是以当地村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大丽花车游行活动,但一直保持开放的姿态来迎接所有感兴趣的朋友。每年制作大丽花车的季节,20个团队的工棚随时开放。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联系他们的村委会,你可以参观或是加入他们的制作团队义务劳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感受他们的文化。笔者今年就加入了“互相帮助”团队,和大家一起从花田里采花,在大棚里制作花车。即使你的荷兰语不好也没有关系,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会用英语和你沟通,实在不行,肢体语言也不妨碍友善和快乐的人们心与心的交流。

拥有85年历史的津德尔特大丽花车游行也影响了世界不少国家,比利时、法国、美国、中国等国家都曾来取经,更有不少国家每年从他们的花田里购买大丽花用于自己的花车游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江苏的大丰荷兰花园近几年频繁与津德尔特合作,今年也会将大丽花车游行带入中国。

尽管这么多人来取经,津德尔特人仍然义务提供帮助。他们传授种花的经验,花车的制作技能,却并没有任何商业企图。正如组委会主席Jos Jochems所说:“大丽花车游行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用它联结津德尔特人的心,并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商业化运作的活动。”

所有人都凭着对团队的热爱而义务投入

津德尔特大丽花车游行不仅是非盈利性的活动,而且全部工作人员都是凭着自己对团队的热爱而义务投入,从组委会的每个成员到基层的花车制作团队,没有一个人拿薪资。这么大型的活动,运作资金从哪里来?又由谁来管理这20个庞大的团队?

花车游行组委会主席Jos Jochems告诉我,资金一部分来源于银行、媒体和一些企业的赞助,一部分来自于当地居民的自愿捐款,还有一些来自于卖花的收入。这些钱够他们支撑整个活动的成本,不过还谈不上盈利。组委会的财政部门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机制,当然也有监管部门对财务状况进行审查。

花车游行组委会承担着活动的统筹、组织、资金管理、招商、推广和行政管理等职能,津德尔特居民根据各自的特长在组委会担任相应的工作。而每一个团队也都有自己的管理人员,他们与组委会密切联系,按组委会的计划完成每一项工作。

9月的年度游行结束后,组委会要立即总结本年度工作,并开始下一年的计划,所以这个机构的工作贯穿全年。组委会工作人员并没有薪资,所有人都要协调好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贡献。

孩子们从小就浸泡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中

按惯例,在大型花车游行结束后的两周里,来自津德尔特的孩子们以相同的流程来制作他们自己的大丽花车。这些小学生们根据年龄段从小到大分为三个班:南瓜班、大丽花班和星星班,在评比的时候同样也按照年龄段来比较。

今年的儿童花车作品一共106个,作品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主题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如南瓜班今年的《冰淇淋公主》,以鲜艳的红色和黄色作为主色调,欢快又明亮。三个男孩拉着冰淇淋贩卖车,公主在车上表演为大家制作五颜六色的冰淇淋。一个名叫Moos的小男孩用他的花车告诉大家,他多么盼望快点长大,他的花车名为《我已经在这里开派对了,因为我明天四岁了》。大丽花班的九个孩子一起制作了《车轮转向器》,他们的花车结构相对复杂,个头也更大,其中一个小伙伴因为太累了,在推车的途中都几乎要睡着了。不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当然,星星班的孩子们年龄更大一些,他们的主题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世界。比如作品《这个世界在改变》,表达了要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快速变化的世界。

花车游行组委会主席Jos Jochems说:“我们让孩子们加入这项活动,除了传承文化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知道这个世界都发生了什么,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建立团队合作意识。他们按照与大型花车游行同样的流程来完成整个活动,也为将来制作大型花车积累了经验。”

据笔者了解,在津德尔特的全部7所小学里,都设立了粘贴、泡沫雕刻等课程,孩子们从小就浸泡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中。虽然今年的106个儿童花车远没有大型花车那么精美,但是从创意到制作过程,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主意,大人们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些帮助,并不主导和破坏他们的想法。

荷兰乡村派对乐逍遥

尽管津德尔特大丽花车游行活动早已闻名全球,但根本上它其实是荷兰的一个乡村派对。在荷兰,这种派对在每个村庄、小镇都会存在,它们通过比赛或表演的形式把居民们聚集在一起,啤酒加薯条都可以让大家快乐好几天。

比如荷兰南部小村庄Made,一年一度的农用车技能大比拼,农场主们纷纷把自家的农用车开出来各显神通,村里男女老少一起助威呐喊。那些威武的家用车被驾驶人故意搞出震天的发动机响声,隔着几公里都能听到,好不热闹!还有一个Galder村庄,每年夏季会有一场音乐会,乐队和歌手均来自本村居民。他们在村庄的开阔地带搭起帐篷,调好音响设备,村里的居民纷纷来音乐篷里听歌、跳舞。

这些乡村派对无一例外都是非盈利活动——不管什么形式的派对,荷兰人觉得最重要的是把大家聚集起来,聊天、唱歌、喝啤酒,增进感情。很多在外工作和学习的荷兰人,在村里一年一度重要活动的时候也会赶回去,只是为了和家人、老朋友相聚。

(原标题:解锁荷兰花车游行85年文化传承密码。文字、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