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KIKS 2021-06-24 08:20

原标题:为什么说没有俱乐部生活就没有亚文化?

1

上世纪 60 年代的俱乐部生活所诞生出的一股「Night Fever(午夜狂潮)」,是培育出青年亚文化的土壤之一。在资讯不流通的时代,人们聚集到俱乐部,留给彼此一个尽情表达自我和交换创意的空间。也因此,从那时开始兴起的「Clubbing」生活方式,促成了一个包罗了时装设计与艺术、音乐流派与舞种,还有任意另类生活的「空间实验」。

2

俱乐部与亚文化之间交织出的种种城市景观,横跨半个世纪之长,也是催生出当下许多流行文化的源头之一。而这都可以从众多西方论著中找到根据。身兼作家和DJ两重身份的 Dave Haslam,是一名来自英国伯明翰的俱乐部文化心理学研究者,同时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地的俱乐部中担任超过 450 场次的 DJ。

Dave Haslam 在《Life After Dark》一书中,讲述的是有关英国亚文化心理的故事,提到俱乐部是塑造亚文化关键时刻的地方——夜幕降临之后,城中躁动的青年,在这些充斥着音乐与霓虹的空间里碰面,也许是乐队成员在此集结,交换着创作灵感;也许是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们,他们平时被各自的工作场所隔断了交流,但俱乐部成为了他们本职之外的创意诞生地;又或者仅仅是下班后前来享受夜生活的大人,将此当作逃离现实的「第三空间」。

3

The Glasgow Guardian

于是,城中那些不起眼的俱乐部,悄然地塑造了音乐史,培育出身处城市中心却选择「远离主流」的地下社区:在这里,「异装」的哥特人从黑暗中大胆走出来,打扮成自己主张的样子;时装设计师在此构思出个人品牌的雏型……总而言之,世界正在这些地方「炸开」。

4

The Music Origins Project

以 1960 年代以来的俱乐部作例,从曼彻斯特的 The Haçienda、柏林的 Berghain、底特律的 The Mothership 到格拉斯哥的 Sub Club 等俱乐部,在上世纪任意俱乐部场景中出现的视觉和听觉元素,包括舞台灯光和布景、现场音效和室内设计,都集结了艺术、音乐、时尚和电影等领域的创意人才,在俱乐部里聚集和创造出热烈的现场气氛。由此吸引而来的青年们,也在将创意无限放任的「Clubbing」的生活方式中,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交流方式,找到自己向往和享受的气氛。「Night Fever(午夜狂潮)」的兴起和发生,展示出一系列以俱乐部为代表的文化空间,城中暗涌的自由奔放气息,培育出每个城市独有的地下文化社区,也变成如今超级城市性格的一部分。

5

Four/Four Magazine

俱乐部文化渐渐蓬勃变成城市现象之后,随着 1970 年代 Disco 的兴起,亚文化中的音乐流派盛极一时,为俱乐部生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当时,舞曲发展成为一种主流音乐流派,每个俱乐部的舞池,也随之成为亚文化青年们挥洒热情的舞台。「Clubbing」这种生活方式,正是起源于当时的这股 Disco 音乐浪潮。在当时,电影「Saturday Night Fever(周六夜狂潮)」的上映,标志着 Disco 文化到达顶峰,也成为后来人对七十年代俱乐部生活的主要印象。

6

Keith Haring 和 Jean-Michel Basquiat - The Guardian

我们如今无限回溯和复刻上世纪的地下文化,正是塑造了当时俱乐部灵魂的主力。到了 20 世纪末期,大批艺术家也将俱乐部当成工作室以外的自由创作空间,赫赫有名的街头涂鸦艺术家 Keith Haring 和 Jean-Michel Basquiat 的职业生涯,半数是在俱乐部中度过,也令涂鸦艺术变成俱乐部的重要景观之一。

7

不断涌现出的种种亚文化,令俱乐部成为了音乐舞台之外的「文化和创意场所」。来到今天,俱乐部生活已经发展出相当丰富多样的面貌,年轻人们交流创意或是撒欢的方式也不再拘泥于从前的玩法。

(文字、图片来源KIKS,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