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音乐

北京日报 2021-05-06 08:28

原标题:别让音乐人成为维权弱势群体

2021年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在数字音乐的时代,音乐人面对侵权依旧窘迫:这几天,音乐人森水垚的作品被修改名字、隐去作者上传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对方却称是帮他“推广”,几经周折才下架部分作品……

1

纯音乐创作者、音乐人森水垚在朋友圈、微博维权,他发现自己《治疗师》专辑中的多首作品被改变名字、隐去作者,上传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的纯音乐专辑《3D大自然睡前曲》中,该专辑总播放量高达2.39亿。他看到上传者的个人简介是“喜马拉雅音乐频道小编”,经过多渠道联系,森水垚始终没收到回应。后来,该平台一位音乐方向负责人联系他,称这是“多一个途径推广内容”,仍不承认侵权。几经周折,平台终于下架部分侵权作品,但截至发稿前,森水垚称仍有曲目没有下架。

森水垚的遭遇,可以说是音乐人遭遇侵权的典型,或者说,他是更“倒霉”的那个。音乐人的作品被普通用户上传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无论是否保留原作名字、作者名字,私自上传都已侵犯著作权人的权益。被自称是官方小编的侵权行为,当然会令人更加愤怒。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受伤无数”的音乐人没有更好的办法,无非是联系平台申诉,一般情况下,平台都会立刻下架侵权作品。

业内人士都知道,下架是个很微妙的举动。下架固然终止了侵权,但也导致音乐人无法后续取证。不能取证,侵权申诉自然到此为止,没有人谈赔偿,甚至没有人开口道歉,侵权给音乐人带来的情感伤害和利益损失,都不再追究。

于是,身经百战的音乐人们也学会了套路:先取证,截图,录视频,再联系平台方。遇上好的平台方,音乐人堪称幸运,遇上反复推诿、不予理睬的平台,也只能长叹一声:走诉讼渠道!然而,这意味着将进行时间长、成本高的持久战,会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损耗。

音乐人维权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几年相关部门监管日益严格,从业者版权意识日益增强,但遇上侵权行为,音乐人仍然处于弱势,身陷被动,下架处理反而成了性价比最高的结局。但这个结局实在不算美好,它使得侵权成本几乎为零。侵权是违法行为,不是可以讨价还价、你进我退的游戏,只有当用户知法守法,平台严格自查,甚至提高侵权成本,音乐人的基本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文字来源北京日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