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中国美术报 2021-02-12 09:38

原标题:神仙“国潮”:为年画注入新生命

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这个时节,年货备起来,年画贴起来,人们开始准备“忙年”了。和前几年一样,速泰熙为新的一年创作的10幅牛年“新年画”已经完成。占据C位的这位圆圆的脑袋、大大的耳朵的形象,正是知名动漫IP“大耳朵图图”,而速泰熙正是这一形象的创作者。2021年的图图变身成为古代状元郎,头上顶着小小的牛角,双手比着六六,仔细一看,这“六”也变成了“牛”,这正是《牛牛大顺》。还有动画片里的牛爷爷化身为孺子牛、阻挡疫情的牛魔王门神,而“Happy 牛也”、“‘牛’转乾坤”等“谐音梗”也张口就来。这样萌萌的年画似乎颠覆了传统年画的印象,形成了“新年画”风格。

1 (1)_副本

速泰熙为新的2021年创作的生肖“新年画”

当然,这只是众多创新形式中的一种。近年来,传统年画经过创新发展和新媒体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了“国潮”代表,以传统年画形象中的神仙题材为主,成为各类衍生品开发的主要品类。动漫电影《小门神》把家喻户晓的门神两兄弟神荼和郁垒搬上动画大银幕,电影里神界的土地爷、八仙等小神们也都生动形象。年画要传承,更要传播。这一纸小小的年画经过巧手们的开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1 (1)

动漫电影《小门神》剧照

年画,文化认同的图像资源

年画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里的一项传统艺术,之所以根深叶茂、长久不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在中国绘画史上,最先反映时尚情趣的就要数年画了。在年画中,不仅画出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一些新生事物也最先在年画中得到反映。”美术史论家薄松年说道。

1 (2)

绛州木板年画《春牛图》

在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沈泓看来,年画是中国古代发行量最大的传播媒体,也是影响最广的民俗版画和形象的教科书。“年画有雄强博大的中国精神,包涵了仁义礼智信。更特别的是,年画内涵中有直抵人心的俗世需求。”可以发现,在年画表现最多的题材可概括为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几乎贯穿从古至今。所以年画在体现传统的中国精神时,也从不回避人本身的欲望和追求,并以约定俗成的图案符号,形成了一整套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符号体系。再者,年画内涵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我们的年画中有各种各样的神仙,他们既在各自专业领域对人们进行庇佑,同时也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这种信仰即使在当代依然体现在各种民俗活动和敬畏心理中,引导人们向真向善。而这种信仰也刻在了青年一代的基因中,比如每年在各种大小考前,网上都有各种迷惑行为大赏,来表达一种祈福的愿望。

1 (3)

传统年画《平安富贵》

在中国以血亲为纽带、以家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民俗理念的长期融合当中,年画以雕版技艺演化成的一种全民信仰和节日的图像仪式,是在长期的发展当中逐渐形成,并提供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持续认同。因此在今天,这种民族认同图像资源在我们不断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成为一种宝贵的图像资源,是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一种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这也为年画的普及和再创造提供了传播的基础。

年画回归生活,拓宽传播新方式

2019年,一部以年画神仙为主角的贺岁动画短片《回家过年》在春节期间推出。财神手捧金元宝,用手机发红包;文官开启买买买模式,钟馗骑上摩托正匆匆“回屯”;仕女带着童子乘高铁回家;端着盘子的灶君,为全家人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老寿星端坐中间,神仙们的年夜饭一派祥和。绚烂烟花后,主题浮现:无论多远,回家过年。

短片中人物形象借鉴了包括河北武强木版年画、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等传统造型元素,一些现代性的元素如摩托车、火车、飞机等,为创作者依据相似年画风格,按照现代交通工具和建筑的造型进行绘制。这部年画贺岁动漫是由中国手艺网联合四川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组织了艺术学院动画系师生与各地年画传承人学员合作而成,同时还推出了系列年画微信表情包。这些成果的实施离不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

年画进校园,开启传承新方式

美术高校从IP运作、知识产权、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实践,并以展览展示的平台与手工艺课程联合推广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为年画传承培养了很多新生力量。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是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院校之一,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主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朱艺芸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产品—传播”的教育模块。“‘人’就是传承人和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我们通过版画研修班,邀请各地传承人在学校进行教学,同时版画系和设计系的教师也会参与其中。在学生的培养上,非遗传承已经逐步纳入到我们的本科、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中。同时,通过IP化运作+知识产权+市场培育来做我们的产品创新。通过展览展示的平台+手工艺课程推广的方式来进行非遗传播,从而起到美育教育、活态传承。除此之外,我们还把这些传统手工艺做成一个个30分钟的手工课程,可以进社区、进商圈,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则在年画与数字技术结合方面做了许多的教学尝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设计了一个“年画重回生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学期五六门课共同完成一个主题作品,涉及到GIF动画、专题片、当代装置艺术、交互装置、游戏、表情包等。同时课程也跟一些企业合作,把年画元素IP化,并在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其中“兔门神”这一形象就获得了一家葡萄酒厂的青睐,进行了包装设计的合作,成为文创产品成功的案例。

1 (4)

顾群业设计的《兔门神》形象

中国手艺网2021年正式推出国潮手艺美育课堂,提出以“非遗+学科”的教育模式,用新鲜有趣的思维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首期推出的“木版年画新玩法”系列课程,深挖年画历史,展示年画形象,讲述年画故事,传递年画智慧,带领创作者在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木版年画的同时,结合不同的创意版画技法和跨领域手作技艺,用易上手的材料发挥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学习制作一系列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实用年画作品。

此外,年画传承除了通识教育、非遗的专业教育、民间传承人的师徒传承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非遗的社会公共教育。比如社区、市场、酒店、商场、博物馆、旅游景区等,这些线下的空间其实都非常需要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文化内容或者娱乐内容进行内容承载。

(文字、图片来源于中国美术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