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展览

艺术与设计 作者: 贺贝2021-03-16 10:36

原标题:45个可穿戴的故事

近期,美国纽约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useum of Art and Design)推出的永久馆藏展“珠宝的45个故事”揭开帷幕。这个展览从1947年至今,关注了20世纪中期以来珠宝设计工作室和当代珠宝领域的艺术家作品。

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创立于1956年,该博物馆最为出名的是首创了香水类嗅觉艺术常设展。不过,它并没有放弃作为一家设计类博物馆的自我追求,成为了最早提倡将珠宝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博物馆。1956年的首展“变化中的世界里的手工艺Craftsmanship in a Changing World”使许多美国人第一次接触到金工设计作品,感受到了它们对传统珠宝设计的挑战以及珠宝这种可穿戴的艺术品在雕塑实验上的探索。正是通过这些展览和活动,第二次大战后黄金时代的(the GoldenFifties)珠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概念在美国得到了确立,并在之后蓬勃发展。

1 (1)

厨房项链,陶瓷,2008年,盖辛·哈肯伯格(Gesine Hackenberg)

虽然藏品数量远远无法与国际知名的大馆相提并论,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迄今为止却已经举办过150多个以艺术珠宝为主题的展览,在实验性展览方面有着良好的往绩。为举办本次展览,策展人、副馆长芭芭拉·吉福德(Barbara Gifford)特意将1947年以后的馆藏珠宝作品进行了一些细分,发现馆藏作品中女性珠宝设计师制作的有225件,男性珠宝设计师制作的有159件。作为一个美国的博物馆,本土珠宝设计师贡献的占比约为53%,博物馆收藏的外国设计师中德国设计师的作品最多,其次是荷兰、日本,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的设计师作品都有涉及。博物馆增加藏品最多的年份分别是千禧年及前后,1980年代和1960年代。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作品如何成为一个统一的展览,这让芭芭拉犯了难,于是她邀请了业者、艺术学者、珠宝历史学者等专业人士组建了委员会对藏品中的所有珠宝进行讨论,并最终选定了45件作品,呈现它们背后的故事。

展陈方式上也有所改变。2008年以来,博物馆的珠宝展区的陈列方式是由数个开放式抽屉组成的,参观者拉开抽屉,就可以看到相应的展品,这种互动式展陈充满了神秘感和趣味性,然而也可能让参观者感觉没有头绪。因此这些抽屉被重新设计,不再藏于柜中,而是被取出排列成两个环形的区域。抽屉中的作品与它诞生的艺术历史大环境相联系,参观者可以自如地探究每一个珠宝的故事,感受它们或刁钻或挑衅的态度,阅读有关其设计师和背景的信息。

1 (2)

亚瑟·“艺术”·史密斯(Ar thur“ Ar t”Smith)颈饰作品

展厅墙上的时间线按年代顺序介绍了艺术珠宝的发展和流行,以及它们是如何进入博物馆收藏、在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在这里呈现的许多艺术家对当代珠宝发展的推动,往往不仅仅出现在珠宝本身的效果上,而更偏重于其创作的意图。就好像如果将阿莱纳·菲施(Arlene Fisch)的项链从人体的形象上取下来,这件作品的出尘之处仿佛也同时被剥夺了一般。

美国艺术珠宝史上的开创性人物玛玛格丽特·德·帕塔(Margaret De Patta)的一枚建构主义胸针在展览的时间线上占据了醒目的位置。她在旧金山和纽约都接受过教育,20世纪30年代东西两个海岸的博物馆和展览中展出的欧洲前卫艺术令她特别兴奋,然而当她想为自己选择订婚戒指的时候,她发现当时的珠宝设计要么只是工艺美术运动的残留,要么是商业化甚至俗气的、只满足佩戴者感性需求的小饰品。她不得不自己动手设计,误打误撞开启了职业生涯。

1 (3)

亚瑟·“艺术”·史密斯(Arthur“ Art” Smith)颈饰作品

在这件作品的设计上,为了让佩戴者与珠宝互动,帕塔没有设计一个固定的佩戴方式,而是将决定权留给了佩戴者自己。她将珊瑚和孔雀石被固定在一部分结构上,另一部分结构则呈现小鸟的形状,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佩戴。她作品里的构件通常是可移动的,有色宝石可以翻转以适合心情或服装。胸针的开放式结构将它与佩戴者的衣服外观融为一体,从而让佩戴者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在这件作品的故事部分,馆方提供了帕塔通过多次曝光来诠释这件作品的动力学效果的照片,恰到好处地补充了作者的视角。

通过展陈参观者还可以了解到20世纪40年代珠宝艺术家们在工作室工作的故事,例如现代主义珠宝设计师、也是少数获得国际认可的非洲裔加勒比人亚瑟·“艺术”·史密斯(Arthur“Art”Smith),他为参观工作室的爵士艺术家和现代舞者创作了具有流动的身体意识的颈饰作品。

1 (4)

查尔斯·洛罗马(Charles Laloma)手镯

展览中20世纪50年代区间的故事则展示出一整代美国设计师是如何受到丹麦设计尤其是银匠大师亨宁·科佩尔(Henning Koppel)作品的影响的,当时他的设计通过乔治·詹森(Georg Jensen)的品牌享誉全球。

而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品不仅包括阿莱纳·菲施(Arlene Fisch)的人体饰品,还有荷兰珠宝和工业设计师吉斯·巴克(Gijs Bakker)和艾美·范·利瑟姆(Emmy van Leersum)夫妇正当其时的太空时代珠宝,以及现代美国原住民霍皮族珠宝设计大师查尔斯·洛罗马(Charles Laloma)。这是一位开创性的美洲印第安人艺术家,他在木材上镶嵌不寻常的宝石,例如西伯利亚的紫龙晶、阿富汗的青金石和阿拉斯加的猛犸象牙化石。他的珠宝另一个独特风格大约始于1962-1965年,在珠宝内部镶嵌装饰性材料,因为他认为所有人都有隐藏的美,那就是内在的宝石。此后,许多当代珠宝商都开始采用这种设计。

1 (5)

亚瑟·“艺术”·史密斯(Arthur“ Art” Smith)颈饰作品

在之后几十年的展览中的故事展示了设计师如何用他们的作品表达态度、做出社会点评,或将回收材料转变为可穿戴的艺术,这些作品中往往同时也体现出制作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新概念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盖辛·哈肯伯格(Gesine Hackenberg)原来是一个接受过传统金匠培训的珠宝设计师,但是她厌倦了传统珠宝理念,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她去到二手商店找到一些美丽的盘子和碗,将其打孔做成一颗颗带着美妙纹路的“珍珠”,串在一起做成项链,或是镶在贵金属中做成耳环或者戒指。被取用之后剩下的多孔的盘子也成为故事中的一部分。这看起来对原先完整的瓷器来说有些残酷,然而你也很难决定它的价值究竟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毕竟留下的空洞边缘细致精美,仿佛增加了新的图案。在不佩戴的时候,项链可以放回盘子,再度融为一体。

1 (6)

展览现场

可以看出这次展览意在鼓励更多的新兴艺术家大力探索内在,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媒介来表达,不论是何主题。展览中的作品展示了珠宝艺术家不论是从材料或对象,还是当今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任何事物都可以激发出卓越的灵感。与传统意义上的珠宝不同的是,概念成为了这些作品的中心。

(文字、图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