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2-08 09:17
原标题:山水寄胸怀——浅谈何香凝及其艺术创作
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杰出女性。她毕其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作为第二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何香凝的画作气度恢宏、立意深邃,是她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如果将何香凝放置于近代美术史的上下文之中,其艺术创作可视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特别案例。
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展出了何香凝各个时期的美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作品共60余件。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与美术佳作并置展出,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感受历史的真切与厚重。
何香凝早期在日本学习绘画时便对狮虎题材的动物画产生了极大兴趣,这影响着她此后的绘画生涯,贯穿其整个艺术生命。创作于1914年的作品《狮》中,雄狮侧卧、头部昂起,气势雄浑。画家在创作时,将雄狮毛发归拢为几缕,以墨色浓淡梳理出厚薄,以柔韧的线条勾勒重要部分,其余块面作“撕毛”处理,雄狮的面部着重刻画,以沿着骨骼结构的笔触来表现面部的立体感,狮身和狮腿的处理则以渲染填墨为主。远观整幅作品,雄狮占据画面右下方,其余部分皆不着笔墨,给人以开阔的境界,实为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花卉题材创作中,何香凝偏爱梅花。作品画风工整细致,俊秀婀娜。从1929年创作的《一枝梅讯陇头春》到1958年创作的《花寒不落墨常新》,可以看出画家从早期重写形到后期重写意的转变。其梅作中,梅花枝干多以枯笔焦墨一气呵成,多分杈而少转折,疤节以浓墨写出,求老求苍,追求水墨淋漓、墨色相参的效果。此外,何香凝还创作了大量以菊花为题材的作品,意境优美,富有中国传统工笔画和日本画结合的意味,如1913年创作的《菊》。
瀑布同样是何香凝创作中的常见题材,多以“两山夹一水”的程式呈现。热衷于“绘水”的情愫伴随何香凝的一生,她与书画家王一亭于1934年合作的《青山瀑布》就是典型。此作不仅受到日本画风格的影响,还借鉴了西方绘画技法,如山石的塑造、水的刻画,都融入了油画的创作技法,让人耳目一新。
临摹前人绘画、学习同时代画家艺术精髓是杰出画家的必经之路。何香凝临摹古画不拘于一家,擅长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汲取营养。如《祖国山河》借鉴了米氏云山的“米点皴”技法,是何香凝在水墨技法实验中的探索之一。合作绘画在何香凝的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研究何香凝绘画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资料。其中极有代表性的是分别创作于1928年和1936年的两幅《松竹梅》,合作者皆是经亨颐、陈树人和于右任。两幅作品在构图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笔墨细节却反映出画家日益完善的创作思维。何香凝于1951年与廖承志、徐悲鸿合作的《倚松读书图》同样是其众多合作作品中的精品,此作笔墨精良,风格隽永,轻描与重色相互映衬,构图简洁,余韵悠长。
何香凝的绘画有两大源头,一是中国画,一是日本画。从支脉来看,何香凝的创作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工笔绘画,日本画以及西方写实绘画的技法特色。回顾何香凝的一生,其艺术生命之长,成就之丰富,令人尊敬,其绘画中的狮虎精神、寒梅品格、山水胸怀,更值得后人景仰。
(文字来源光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