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舞台 >舞蹈

人民资讯 作者:张巍2021-01-18 16:44

原标题:舞剧创作要有“时代感”

日前,第十六届文华奖获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下简称《电波》)在天津大剧院亮相。作为谍战题材舞剧的引领者和探索者,该剧在创作观念、语言表达、逻辑叙事、人物塑造等方面将中国舞剧的舞技舞理推向了新的高度。

下载

舞剧通过不同的文艺样式聚焦上海故事、红色题材,讴歌英雄,崇尚信仰,改变了观众对主旋律舞台作品的既有印象。无论使用何种艺术形式,“让现代观众接受”是检验主旋律作品创作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而《电波》的多元化呈现则为中国舞剧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剧中开篇的人物出场设计、人物介绍以及雨中传递情报的场景,犹如电影陈述般让人物从舞台中走出来,简明扼要又鲜活立体,人物形象辨识度强又具有层次感,主角李侠、兰芬借助舞台道具行走穿梭于不同的场景。

舞剧的表达情境是介绍舞剧背景、反映故事主题最直接的体现。通常,舞剧作品的表达手段较为单一,情境层次感也不强,人物置于舞台环境的氛围中使观众容易审美疲劳。而《电波》既复古地将“旗袍”作为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惟妙惟肖地映衬出20世纪上海女性的婀娜多姿,同时又以当代电影的叙事风格并运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使舞剧有着强烈的紧张感、压迫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令其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舞剧的叙事中。《电波》中的民国之风、旗袍群舞、雨中行走、不同时空场合的变换都让此剧看点十足,舞蹈语言的运用更加复杂和多样。

舞剧创作关注现实题材、现实生活,并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当今艺术创作的共识。剧中细节处理得十分巧妙。在该剧创作前,编创者专门到剧中人物家中走访,并将生活中每次进门前“习惯性地”用扫把打扫门口运用到舞剧中来,使人物形象和剧情的合理推进更有张力和说服力。

u=903292909,1009347620&fm=26&gp=0

如何将作品与时代紧密结合,需要通过舞段结构、动作编排来展现舞台形象、艺术形象、文化形象。李侠、兰芬作为地下党,有着谨慎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与战友、敌人等不同人物的交集,构筑了舞台人物的典型形象,借助闪回、时空同现等方式激发人物内心情感,呈现出了戏剧性与艺术性,同时将旗袍、音乐等作为文化符号渗透其中。整部舞剧叙事处理干练而情感饱满,获得了感人至深的舞台效果。

将《电波》放在历史发展中去观察,特别是从舞蹈创作与舞剧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很有启迪意义。反观天津的原创舞剧,如何避免动作语言“同质化”“雷同化”,在舞剧身体语言的挖掘上,理应借鉴《电波》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表达。近年来,天津的舞剧创作走上了自己的历史行程,但在复排、新创、改编之路上,只有遵循舞蹈语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价值体现,才能让天津的舞剧创作更有底气和未来。

(文字来源于人民资讯,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