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服装设计师杂志 作者:郭霄霄2020-12-09 18:05

原标题:汉服,怎么样才能火起来?

这两年,网红李子柒通过《汉妆》、《蜀绣》、《桃花酒》等短视频让世界认识了美好的中国。镜头中她身着汉服,亲手制作唇彩、眉妆、酿酒、制作糕点、酿造酱油…..山野乡村间竹林风起,再现了陶渊明笔下悠然南山的田园牧歌生活。

与此同时,汉服也成为时下古城、老街、巷尾里的独特风景,穿着汉服的青年男女穿梭于阡陌交通,传统与现代在此间交织、古往今来于此刻融合。人们与汉服展开了跨越时空的观看和“对话”。

timg

着装者流连于山野村舍、湖边溪畔,赏花、观景、品茶、饮酒、猜谜、下棋,轻裾随风、纤衣飘扬,珠饰、花簪与步摇在顾盼流连间摇曳生姿,令人恍惚之间分不清今昔是何年……

打造汉服的“情境”之美

“情入景中,景由情现”。“情境”更多是指一种氛围、格调,几缕情思。情境之美是引发人们主观遐想的一个空间场域,带给人们对文化和艺术形式精神之美的体悟。

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和设计师、品牌企业都在通过自身的探索来为汉服找寻出路,努力将“汉服文化”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形成汉服的“文化情境”,亦如和服文化之于日本。

QQ截图20201209175733_副本

日本服饰文化比较擅于营造服饰文化的情境之美。每年三、四月份春光灿烂之时,东京、大阪、奈良等地的山脚下、溪水畔边,不论男女老幼都穿着和服、汲着木屐小步挪行。

QQ截图20201209175726_副本

人们在春日暖阳、和风细雨中闲聊、休憩、游玩,樱花树下落英缤纷,霓裳丽影暗香浮动,尽情展现着和服文化的艺术魅力。

此刻,衣美、人美、情美、境美、人衣相得益彰,多重要素共同营造了日本服饰文化整体性、综合性的艺术美感,激发了人们对日本文化的憧憬和向往。

QQ截图20201209175756_副本

汉服的“宽衣博袖”适应了人们对于慢生活、怀古情愫的需求,但是汉服的创新性问题也嗜待解决。比如如何协调汉服的历史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艺术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QQ截图20201209175805_副本

此时的汉服更像“文化创意产品”,它既要适应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增强适应性,又要符合当代社会心理和审美眼光。

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克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困难、如何在传统历史文化、商业价值与艺术表现中寻得和谐之路成为考验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出色的设计师通过巧思将使汉服文化能够更好的跨越时空的局限,融于当下生活场景。

目前,国内服装设计师楚艳、兰玉、熊英等人已经开展了汉服元素的创新设计,尝试在高级定制中融入汉服文化元素。

多方协同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汉服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持续性的发展过程。汉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家、设计师、消费者共同参与,更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的互通协作,政府的社会责任、专家学者的前瞻性、行业协会的协同组织、企业家的责任担当、设计师的艺术审美素养、大众传媒的广而告之……都需要被充分重视。

QQ截图20201209175702_副本

若要将汉服发展引入“正轨”,汉服时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首先要建立在严肃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比如从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汉服进行重新定义,明晰其范围、内涵和外延,详细梳理其历史性变迁。

否则,对于历史文脉的含混不清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来在时尚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对外交流等过程中或将陷入被动或艰难困境。

第二,汉服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共谋发展。汉服发展需要以历史的责任和担当为前提,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和组织协调能力,广泛集结多方力量,明确汉服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共商发展策略。

即,站在历史文化和学术研究的高度,从历史、文化、艺术、商业的多维视域出发,探讨汉服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政府行为、专家视野、大众传媒和多元创意来共同推动汉服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汉服文化的推广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合互动。一方面,诚邀中外服装史论研究方向的学者专家献言献策,包括引入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全力助推当下汉服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学术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与落地,促进汉服产业良性发展,造福社会、造福大众;另一方面,需要将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两者的结合并非意味着学术研究“走下神坛”,而是学者携手企业家和设计师一道儿推动汉服文化走进当下,促进传统服饰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

传承、融合与创新发展之路

传承、融合与创新发展是传统文化走进当下“绕不开”的话题。融合是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融合不仅是“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中最难实现的部分。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不断融合才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也才能最终顺利实现传承、发展与创新。

“融合性”思维下,我们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要将文化要素进行跨越时空的序列重组,与当下情境对话。

QQ截图20201209175747_副本

历史时空交错中,传统服饰走向当下必然会面对“融合”与“转化”的问题。设计师需要重视汉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将汉服的造型、材质、图案、色彩等要素与西方剪裁和工艺技术相融合、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相融合、与现代(后现代)设计思维相融合、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以此不断增强汉服的适应性。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服饰背后的文创价值是“汉服热”的背后成因。

同时,“汉服热”也彰显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我国传统服饰的独特性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几乎每个时代都不乏歌颂者亦或批判者,但是,对于当下汉服产业的发展而言,学界和业界更需要实干家和引领者。

可喜的是,愈来愈多的汉服研究专家学者、设计师参与到国内外服饰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推动汉服走向更为宽广的世界舞台。

让我们共同期待,汉服文化不再是人们一时兴起的“行为艺术”,而是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不断融合、丰富和完善,也期待它能够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顺利融于时下生活,在时空流变中尽情抒写华夏服饰文化的浩瀚广博之美。

(文字、图片来源于服装设计师杂志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