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资讯 >评论

58科创 2020-12-09 17:42

原标题:4.15亿人的潜在消费市场,汉服文化所谓何求?

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各地由官方主办的汉服文化活动相继开展,汉服大有从“小众文化”、“次元文化”,逐步走向主流文化的趋势。

小众出圈

2003年,一个叫王乐天的工人穿着汉服出现在街头。他被称为了“汉服复兴者”,而这次事件也是汉服圈层运动现阶段可追溯的“萌芽期”。

1 (1)

△焦作汉服文化节

汉服,也被称之为华服。受衣冠与礼仪制度影响,汉服的形制也在朝代更替中不断演变,最终因清代剃发易服而“消亡”。

但作为民族服饰,汉服的美好却深深根植于汉民族绚烂璀璨的民族文化中。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明的中和……多元的选择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奠定下了“国朝”的文化基底。

2003年,王乐天身着汉服行走在街头,引来了不少讨论,同时也让潜藏在你我身边的汉服爱好者们开始雀跃。尽管往后的10余年里,汉服仍旧比较小众的喜好,但“同袍”们却也在不断的找组织,发展新成员。

1 (2)_副本

△西塘汉服文化节

时至2019年,承接一股“国潮热”,伴随着移动小视频时代的来临,抖音、B站等更多的传播工具成为了汉服出圈的有利载体,在抖音上汉服带火了不少“网红”,而“网红”们也令汉服乘着科技东风“原地出圈”,将它推向大众。

文艺复兴

这是一场以互联网为“主战场”,以90后为主力军的中国式“新文艺复兴”。然而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早已暗潮涌动,静默渗透。

1 (3)_副本

△西塘汉服文化节

明面上,由汉服兴起的“新文艺复兴”运动,在现代年轻群体中的悄然兴起始于近几年。但在此之前,汉服早已尝试过“翻身”。

早在中山装诞生之前,汉服在清朝灭亡前曾一度兴起,但由于其实用性的欠缺,以及被看作是“封建产物”,于是被中山装所取代。尽管到现在,谈及中山装虽能代表现代中国的复兴基调,却无法展现出古之中国那种大国神韵,因而在民间,不断有有志者试图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促进这项运动的发展。

1 (4)_副本

△长沙汉服文化节 / @bluesette

时间拨回到2000年后,除王乐天之外,还有许多人为了汉服重回大众视野而不断努力探索着。

2002年,一网友在新浪舰船知识网络版军事历史论坛发表名为《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的文章,霎时间激起千层浪;2004年,“轩辕慕雪”穿汉服参加黑龙江省第二届武术传统项目比赛,为汉服寻找新的“登录口”;2005年,十多位儒生在山东曲阜孔庙着装践行祭礼;2007年,福建汉服天下经文化局批准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官方认可的汉服文化协会……

1 (5)_副本

△长沙汉服文化节

这场“蓄谋已久”、早已暗流涌动的中国式“新文艺复兴”,可以说,自打踏入新世纪以后,汉服运动出现的频次逐年增多,近几年更是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从蛰伏渗透直接进入到高爆发期,一路高歌猛进的进入到大众视野。

以文兴商

2019年淘宝平台上的汉服成交额早已突破20亿元,据2020年双十一淘宝平台数据显示,被誉为“破产三姐妹”的汉服、JK、洛丽塔,成交额增幅是女士衬衣的1.26倍。

1 (6)_副本

△长沙汉服文化节

站上文化创意的风口,汉服俨然有从原来的“小众喜好”变为“大众团宠”的趋势。深究汉服能够突然“出圈”,以文化之名赋能商业变现,可归纳为4点原因:

1. “文化+创意”

先有入圈,再到出圈

伴随着圈层人群的快速增长,以及更多的服装设计师加入到汉服设计的行列中来,越来越多与现代审美靠拢的“新品”被推出,汉服的整体视觉也愈发“仙气”。经由服装设计师们对基础汉服的创意加工,生活无忧又喜好个性化表达的90后、95后自然愿意“为美好”买单。

2. “文化+IP”

小众需求的大众化表达

基于年轻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各类型冠文化之名的IP也相继出现在各行各业。如盘子女人坊这类以古风为主题的摄影兴起,游戏、影视剧等多类型古风IP扎堆推出、以方文山为代表的古风词作的口口相传……小众的需求,通过大众的载体进行传播,汉服在当代人心中的接受度自然日渐上升。

3. “文化+共情”

大国风韵与爱国情怀

汉服所承载的,是曾经中国那一段段被记录史册的大国风度与文化底蕴,与当下在年轻一辈中不断被唤醒的爱国情怀能够产生良好共鸣。汉服的圈层运动,也为更多人的“爱国情怀”找到了新的表达。

4. “文化+产业”

商业化需求的及时响应

早些年,由于汉服圈层人数较少,商业化转变也不如现在,那些汉服爱好者们多数都是自己选布料找裁缝做成衣。但随着近年来汉服的商业价值被发现,汉服商家逐渐增多,产业运营日趋成熟,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也反作用于圈层运动的不断扩大。

汉服何求

4.15亿人的潜在消费市场,纵观由汉服掀起的“新文艺复兴”风潮,两个关键词贯穿其间:“自信”与“不自信”。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展示中国新面貌;一边是越来越多的cosplay等“洋文化”进入到国内,被新一代年轻群体汲取,成为新的潮流。为此,一种“传统文化不再”的担忧与不自信也从中而生。

不自信与担忧,是早些年汉服运动会时不时被提起的原因之一,但反观当下,“自信”则更像是如今汉服兴起的重要原因。

1 (7)_副本

△云台山汉服文化节

随着中国的国富民强,传统文化被重新拾起,并借由新的展现形式向外广为传播。比如近年来大火的古诗词综艺节目《诗词大会》,引发探究古文明的《国家宝藏》,官方出品的大型吃播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成都、长沙等地为代表大型汉服文化节活动等。中国人的自信,正通过“文艺复兴”的方式,与国力一起快速复兴。

毋庸置疑,当下的中国正在向世界之林强势输出中华文化,而被印下了文化印记的汉服,正成为中国之于世界文化之中的独有印记。悠悠华夏,岁月绵长。曾经,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之巅,何其闪耀。而当下,中华文明依旧能够代表着一种文明的高度,与历史同在,为全球化高度融合的未来留下特有的文化印记。文化,兴也。

(文字、图片来源于58科创及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