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

凤凰艺术

投资收藏 >书画

收藏快报 2020-12-03 14:58

原标题:蔡襄《书尺牍》与梁楷《泼墨仙人》的艺术神韵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国宝聚焦”展呈现了宋代蔡襄《书尺牍》册和梁楷《泼墨仙人》册,展期为三个月。该展每期仅展出两件书画巨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均为美术史中的名作。

先来看蔡襄的《书尺牍》。本幅的内容在谈寻求纸中名品──澄心堂纸。书体在行、楷之间,用笔、结字大致融合虞世南(558—638)、颜真卿(709—785)二家书风。澄心堂纸相传为五代南唐烈祖李昪(888—943)命宣城工匠制作而来,表面犹如卵膜,质地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蔡襄尝持百幅,珍爱异常,誉为“纸,李王澄心堂为第一。”

北宋蔡襄《书尺牍》册,24.7x27.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_副本

北宋蔡襄《书尺牍》册,24.7x27.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蔡襄《安道帖》尺牍,1055年,纸本,纵26.8、横35.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非此次展品_副本

北宋蔡襄《安道帖》尺牍,1055年,纸本,纵26.8、横35.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非此次展品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其书法“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着色人物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非此次展品_副本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着色人物画,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非此次展品

逸笔草草,简淡水墨间,一仙人(或谓禅宗散圣),宽衣大肚,步履蹒跚,如行云雾间,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这就是宋代梁楷的名作《泼墨仙人》,这类中国减笔画作其后也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禅画与美学。

此次展出的《泼墨仙人》册作者梁楷,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个性嗜酒自乐,不拘礼法,自号梁风子。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任画院待诏。宋室南渡后,曾一度浪迹于杭州一带。他师法贾师古,善画山水、人物、佛道、鬼神等题材,其作品的社会公认度,远在贾师古之上。他为人放荡不羁,在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时,曾被皇帝赐予金带。他却把金带挂在院内,飘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他喜好饮酒,酒后行为不拘礼法,因而得名“梁风(疯)子”。作品有《李白行吟》《羲之观鹅》《渊明像》《参禅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等。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册,48.7x27.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_副本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册,48.7x27.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泼墨仙人》图画中人的头部及五官俱用细笔勾勒,衣裙则以水墨淋漓的豪放笔法挥洒,笔简形具。乾隆题诗形容是仙人宴会后的醉酒情态,或为本幅定名的由来。但另有一说认为应是在画禅宗散圣的形象。

在五官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紧凑夸张的对比手法,五官画得十分紧凑,额头却很宽大,占去面部三分之二的面积。在用笔上,只有五官用线简单地勾勒,头发和胡须则运用大笔侧锋描写,用墨干湿浓淡变化准确自然。在身体动作形态的描绘上,更加豪放自如,更多地运用沾有饱满墨汁的大笔以侧锋写出。人物肩部,用大笔侧锋浓墨急速书写,但这浓墨,并非一团黑墨,而是变化极为自然丰富的浓墨的表现。

远处的肩部只是用几笔淡墨简单概括,这样一远一近,一浓一淡,使画面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在衣袖与裤子的描写上,都运用了大笔侧锋书写,但在用墨上衣袖的墨色较淡,裤子则用了较重的墨表达,这样产生墨色对比,无须用线勾勒轮廓,同样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体态。

南宋梁楷名作《李白行吟图》,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非此次展品_副本

南宋梁楷名作《李白行吟图》,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非此次展品

梁楷另一名作《李白行吟图》收藏于日本,画中舍弃一切背景,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亦称其作为“减笔画”。

(文字、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侵删。)